欧美精品与人动性物交免费看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本视频 _欧美精品网站_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观看

《中國文化報》整版報道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情況

6月18日,《中國文化報》以《提升服務效能,滿足民眾文化生活新期待——山東省東營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綜述》為題,整版報道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情況:
提升服務效能,滿足民眾文化生活新期待
——山東省東營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綜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這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提高民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切入點。新時代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該怎么建?地處黃河入海口的山東省東營市進行了探索。自2015年6月獲得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以來,在東營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當地宣傳文化部門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全力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得到明顯提升。
文化建設考核“五納入” 城鄉實現全覆蓋
東營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流入渤海。這里也是共和國每年土地面積增長最多的地方,充滿了勃勃生機。
早在2015年6月,東營市獲得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東營市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干部考核指標體系、財政預算和城鄉建設整體規劃。一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交響曲,在這片年輕的土地上奏響。
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黨的領導和政府的推進。3年來,東營市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對創建工作作出安排部署。2015年8月,當地召開了高規格的全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動員會議,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分管領導同志任副組長的創建國家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擔任召集人,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同志擔任副召集人,市直26個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2015年8月,東營市委、市政府印發《東營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實施方案》,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東營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重點工作任務分工方案》。同年12月,東營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對創建國家示范區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全面具體部署。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3年來,東營市、縣兩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20多億元,規劃建設了一批高標準的公共文化設施。市和縣(區)都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016年,東營市財政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安排補助資金538萬元,建設100個鄉村劇場和100個群眾文化廣場;2017年安排1.65億元資金建設改造市美術館、啟動市圖書館新館和市黃河文化館建設。
現在,在東營這座小城里,不僅各類文化展館齊全,就連每個村都建立了自己的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文體廣場,每到春節,各村的舞蹈隊、戲劇隊、演出隊更是紛紛亮出絕活兒,爭奇斗艷。
文化服務數字化 廣場有了免費wi-fi
當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如何順應形勢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在東營市諸多探索實踐中,文化服務數字化便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近年來,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東營市不斷創新數字文化服務方式,在數字文化廣場、“文化東營云”平臺、電子閱報屏等方面亮點頻現。
比如在文化廣場的建設上,東營市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實現了從群眾文化廣場到鄉村劇場再到數字文化廣場的“三連跳”。2015年,東營市試點推廣鄉村劇場建設,以在文化廣場上搭建固定舞臺為標志,全年共建成100個鄉村劇場。2016年,東營市委、市政府確定,將再建設100個鄉村劇場和在中心城建設100個群眾文化廣場納入年度民生實事。而東營市文廣新局則制定了《東營市鄉村劇場建設實施方案》和《東營市中心城區群眾文化廣場建設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在建設鄉村劇場、群眾文化廣場的同時,打造數字文化廣場。
其間,東營市采取ppp建設模式,引入社會資金1100萬元,將152個群眾文化廣場建成了免費wi-fi覆蓋、公共文化遠程輔導培訓、數字文化資源互聯互通的數字文化廣場,打造了群眾文化廣場的3.0版。同時,在全面總結數字文化廣場建設經驗成效的基礎上,東營市文化部門經過廣泛征求專家和群眾的意見建議,制定發布了我國首個數字文化廣場建設服務地方標準。2018年,東營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數字文化廣場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市建成500個具有示范作用的數字文化廣場。
不單單是數字文化廣場,東營市對其他文化設施設備的數字化提升也引人關注。
2016年,“文化東營云”平臺建成,其包括微信公眾號、云網站、政府門戶網站、移動客戶端四大板塊,提供文化信息查詢、活動預告、場館預約、資源下載、群眾評價、監督管理等服務,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享受全市公共文化資源。2018年5月,東營市又對這個平臺進行改版升級,整合了全市文化系統和社會力量提供的數字文化資源,增加了資源點播、共享直播、場館導航、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市民用起來更便捷了。
同樣在2016年,東營市在山東省率先啟動推廣電子閱報屏。如今,東營市文化部門在城區主干道、公交站點及廣場公園等人流密集場所建成開放了集報紙閱覽、便民信息服務于一體的“文化東營·電子閱報屏”80多個,為市民提供讀書看報、文化大餐點播、交通旅游信息等便捷服務,同時提供免費wi-fi。
社會資本助力 文化建設遍地開花
2013年起,東營市文廣新局針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數量相對不足、國有文藝院團演出力量不足的問題,積極探索“放管服”改革新路徑,創新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在全市組織開展“進千村樂萬家”社會文藝團體巡演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2016年,活動案例入選中宣部《全國宣傳工作創新百例》。
這也是東營市探索“公共文化社會辦”的縮影。吸引社會力量加入,是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的有效途徑。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過程中,東營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指導目錄。
東營市財政每年補貼當地的雪蓮大劇院1000萬元,委托黃河文化傳媒集團管理運營。采用ppp方式建設數字文化廣場,吸引社會力量建成了1家美術館和60多個黃河口悅讀書社。東營市政府辦公室還印發了《關于促進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實施意見》,扶持企業投資建設了3處民俗博物館。
為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當地還試行了“文化暢享卡”,市和縣(區)文化行政部門特約81家文化類社會組織、企業,發放1萬張“文化暢享卡”,面向特殊群體和全體市民讓利銷售和提供文化優惠服務;2017年7月啟動了首屆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涉及展覽、閱讀、演出、賽事等34項主體活動,簽約文化企業28家,5500多人次使用了價值43.75萬元的消費券,直接帶動文化消費218.75萬元。2018年第二屆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已征集130多項主題活動,已確定簽約企業35家,7月份將全面啟動。有專家評價“文化暢享卡”試點促進了文化消費,是東營創建工作的亮點之一。
東營市在推動公共文化社會辦過程中,還注重吸引企業參與。2017年5月,東營市委宣傳部、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文明辦、市文廣新局聯合印發《東營市企業文化展館(廳)建設實施方案》,在全市部署開展企業文化展館(廳)建設工作。有專家評價,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水平,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東營市把建設企業文化展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作為突破口,既是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對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水平進行的又一次探索實踐。
演出就在家門口 村村都能看大戲
舉辦文化惠民活動,吸引群眾參與,始終是提升文化服務效能最直觀、最有效的做法。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期間,東營市創新模式和載體,把文化惠民活動與群眾需求緊密結合。
每年5月到10月,每到周五吃完晚飯,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居民、外來務工人員都會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聚集到悅來湖畔,觀看廣場文化演出。多年來,周五看演出已經成為市民的一種生活習慣。
截至2017年底,東營市已連續舉辦了8年“黃河口之春”系列文化活動,以活躍元旦、春節期間群眾文化生活;連續21年舉辦“歡樂黃河口”廣場文化活動,并自2016年開始向鄉鎮(街道)延伸,市、縣、鄉三級48個中心廣場在4月至10月的每周五晚,同時開展演出活動,每年演出達到1200場次。
此外,當地還連續舉辦了3屆“舞動黃河口”廣場舞大賽,廣場舞得到快速普及推廣;連續4年舉辦中心城區社區文化匯活動;連續6年組織開展“進千村樂萬家”文化惠民巡演活動,每年開展進社區下鄉演出1萬場次,在全省率先實現了“一村(社區)一年5場戲”的公益目標;實施了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實現了“一村一月一場電影”的目標。同時,東營市還于2016年10月舉辦了首屆“黃河口文化藝術月”活動,2017年10月舉辦了第二屆“黃河口文化藝術月”活動,通過組織專業院團文藝演出、“群文之星”才藝大賽、黃藍經濟區九市美術作品聯展等11項活動,滿足了群眾高層次、專業化的文化需求。
在打造文化惠民品牌的同時,東營市還注重探索理事會治理制度,以更好滿足群眾的多樣性文化需求。
2015年,東營市在山東省率先開展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在市和縣(區)選擇5個文化事業單位建立了理事會治理制度。2016年,在市和縣(區)所有文化事業單位推行法人治理結構制度的同時,將理事會治理模式推廣到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選擇了5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8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行試點。目前,全市所有鄉鎮(街道)、300多個村(社區)建立了理事會治理制度,基層文化場所的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服務效能得到提高。
傳統文化開枝散葉 文化品牌逐年增多
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東營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一大亮點。
東營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東營市是孫武故里、呂劇發源地。孫子文化、呂劇文化等文化遺產是東營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當地將堅持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通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動民間文化轉化創新。
這些年來,呂劇已經從當初的發源地時家村,走進了縣城,走進了校園的課堂。越來越多的城里孩子開始從小學習呂劇表演,從傳統劇目到現代戲都有板有眼。特別是在廣饒縣實驗一小、東營區牛莊鎮中心小學,學呂劇、唱呂劇已經成為很多孩子每周固定的學習內容。相伴而來的,在全省各類比賽中,小選手們也屢屢取得佳績。
作為孫武故里,東營市已經把兵圣文化的傳承和當地的城市建設、文化建設、旅游發展融合起來。孫子文化公園現在不但成為百姓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更成為當地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
近幾年來,東營市各級政府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強文化遺產和民間文化設施場所建設,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民間文化發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全市共建有公共博物館5個、紀念館3個,其中市級建有市黃河文化博物館、市呂劇博物館,及廣饒、墾利、利津三縣(區)博物館,另外,市、縣、鄉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實現全覆蓋。
現在,東營市把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結合起來,把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文化惠民工程,融入鄉村文明行動,融入呂劇振興工程,融入文藝人才培養,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一方面,東營市積極開展“圖書館+書院”服務。全市6個公共圖書館全部建有尼山書院,并建設了6處學校尼山書院,建設了300多個村(社區)儒學講堂,廣泛開展國學誦讀、講座等交流活動。
另一方面,當地精心組織實施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全市5個縣(區)、40個鄉鎮(街道)、200多個村(社區)建設了歷史文化展館(室);2017年部署開展企業文化展館建設工作,在全市選取20個企業率先進行試點,“十三五”期間將建成100個企業文化展館。2016年5月,山東省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經驗交流會在東營市召開;2017年5月,在山東省文化廳公布的全省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十百千”首批示范點(10個縣區、50個鄉鎮街道、200個村社區)名單中,東營市有1個區、3個鄉鎮、44個村(社區)歷史文化展館入圍并受到表彰,占全省總數的近1/5。
標準化推動均等化 提升服務水平質量
標準化,一直是東營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目標。
2014年8月,東營市率先在山東省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制定了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標準和鄉村劇場、群眾文化廣場、黃河口悅讀書社、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服務標準。2017年3月,東營市還制定發布了我國首個數字文化廣場建設服務地方標準。
2016年,東營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圍繞保障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參加公共文體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制定了《東營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明確了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種類、數量和水平,以及公共文化服務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和各級政府的保障責任,建立了科學、規范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
標準化推動了均等化建設,如今,東營市的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已實現了全覆蓋,形成了10分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
其中,全市40個鄉鎮(街道)全部建成了綜合文化站,全市應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1540個村(社區),已建成符合標準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486個,并配套建設了文體廣場和鄉村劇場,達標率96%。
當地還建成了全覆蓋、全時段的總分館服務體系。經過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努力,東營市把300個農家書屋整合到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實現農家書屋和公共圖書館的通借通還,其經驗做法在全省農家書屋和鄉村閱讀工程工作會議上作了總結發言;2018年在中心城區試點建設了11處自助便民書屋,納入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解決了8小時以外市民讀書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推行“圖書館+書店”服務模式,市和縣(區)公共圖書館都實現了“群眾借書,圖書館買單”,使讀者變身書店的圖書采購員,書店變成圖書館的分館;同時,創造性地將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向銀行網點、咖啡館等社會服務領域延伸,吸引社會力量建設黃河口悅讀書社,并制定了全國第一個關于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圖書館分館的地方標準;建成了全國首個黨建圖書館服務網絡,市和各縣(區)圖書館都設立了黨建圖書館,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都設立了黨建圖書室,在部分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立了黨建書架。
當地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網絡健全,文化服務“打包上云”、數字文化廣場“一對n遠程培訓輔導” 探索實踐取得初步成效。
有專家認為,東營市總分館建設經驗和做法具有示范價值,黨建圖書館和農家書屋納入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具有創新意義。
東營市的縣(區)圖書館、文化館、專業劇團全部配備有流動服務車(共18輛),開展圖書借閱、文藝演出、文化展覽等流動服務。全市所有公共文化設施基本服務項目全部按照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標準要求,實現免費開放。扎實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全市所有省定貧困村均配置了便攜式音響,全部建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針對特殊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納入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情暖黃河口”文化關愛行動,廣泛開展送圖書、送電影、送展覽、送文藝演出進工地、進養老院、進軍營等活動,特殊群體的基本公共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融合發力破壁壘 開放發展生紅利
在東營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過程中,“融合”是繞不開的關鍵詞。
東營市文廣新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從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到《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均對保障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提出明確要求。在政策兜底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是一個重大課題,而融合發展理念則提供了一個解決思路。
有專家認為,融合發展能打破部門、體制壁壘,實現資源有效整合。文化資源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在部分基層地區顯得尤為突出,直接導致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現象。
東營市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之初,便建立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同時注重聚合基層設施、設備,將各種服務統一納入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
東營市是勝利油田機關所在地和勝利油田主產區,油地文化資源不能共享一直是制約當地文化建設的瓶頸。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破解這一制約因素提供了契機。東營市和勝利油田建立了協商機制,確定市圖書館和勝利油田圖書館建立圖書館聯盟,安裝統一的檢索管理系統,實現雙方公共圖書資源“一卡通”和通借通還;在孤島采油廠、樁西采油廠、河口采油廠、原物探公司油田生產生活區職工文化活動中心分別加掛地方綜合文化站牌子,按照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標準要求,對服務功能室進行完善提升,向油地群眾無差別免費開放和錯時開放。河口區每年還舉辦“油地軍港鬧元宵”大聯歡活動,出現了油地“一家親”的和諧局面。
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許多行業通過與互聯網的融合,實現了自身的飛躍發展,“文化+”也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空間。近幾年,東營市大力推進文化消費,讓文化成為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發展潛力已開始顯現,其創造性地將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向銀行網點、咖啡館等社會服務領域延伸,使黃河口悅讀書社成為民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有力促進了全民閱讀。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東營市注重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使其“古為今用”,吸引民眾積極參與,提升了文化服務效能;力推數字化服務,將資源上云,提高文化信息互聯互通的效率,實現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目標。
東營市文廣新局局長陳延星表示,融合理念的確立,有利于營造文化部門“開放、包容”“開門辦文化”的良好形象,增強對社會力量的吸引力,讓他們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時不只是“想一想”,更要敢于“試一試”。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東營市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文化發展紅利,也極大滿足了民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我市召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會議
日麗風正勁 揚帆再起航——市七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式側記
盱城街道冬訓工作“常訓常新”
樂山調查隊“四加強”謀劃來年糧食監測調查工作
神秘商廈暗藏四個詐騙窩點
《中國文化報》整版報道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情況
[雙流區]41家企業913個崗位 助力女性就業
高明民兵體檢工作開始 調整組建多個分隊承擔多項任務
大雨加劇交通壓力廣元交警全員出動疏導
市紀委監委會議學習傳達全國兩會精神
龍崗區近50名消防安全責任人集中“充電”
樂亭縣交通運輸局為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城創建成果助力
城關執法局牢牢牽住“創新管理”這個“牛鼻子”
煙臺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扎實開展"四減四增"行動
學習八八戰略 弘揚浙江精神——嘉高召開專題學習會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開始地上建筑施工
打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
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九十三次主任會議
對插隊行為說“不”
明年起普高自主招生要在中考后進行 并嚴格控制比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冈市| 康定县| 资阳市| 六枝特区| 许昌市| 福贡县| 韶关市| 平泉县| 富平县| 清河县| 平顶山市| 奉节县| 象山县| 胶南市| 灯塔市| 安阳县| 宜兴市| 略阳县| 清苑县| 丽江市| 娄烦县| 南丹县| 揭西县| 永城市| 含山县| 托克托县| 托克托县| 壤塘县| 曲周县| 汤阴县| 南华县| 龙山县| 沙雅县| 张家界市| 泽库县| 云霄县| 资阳市| 雷山县| 新津县| 怀集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