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態高顏值 留住更多青山綠水
冬日的石臼湖上,碧波萬頃。遠道而來的白天鵝在湖面上時而婉轉低鳴,時而凌空亮翅,時而入水覓食,好一幅美景。這是馬鞍山用兩個月的時間,拆除了原來湖面上密布的圍網、放倒成林的竹竿,才還原了這里超10萬畝水面的煙波浩渺。
石臼湖跨蘇皖兩省,總面積接近20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省級水禽濕地自然保護區,并被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沿湖村民圍網養殖亂象叢生,嚴重破壞石臼湖生態環境。為嚴守生態底色,馬鞍山市政府重拳出擊,2017年11月起,歷時兩個月拆除圍網面積10萬多畝,總長度約1400公里。“過去石臼湖的鳥類是非常多的,圍網養殖以后,這些鳥類到冬天,沒有地方生存了,就越來越少。這次圍網拆掉以后,有很多天鵝、大雁、白鷺都回來了,圍網整治效果非常明顯。”馬鞍山市博望區石臼湖管委會負責人陶健說。
嚴守生態底色,還須守護與治理并軌同行。在馬鞍山市農村改廁試點村——向山鎮石馬村里,用了幾十年旱廁的村民楊仁鳳,這兩天喜上眉喜梢。“以前的廁所臟,又有蒼蠅又有蛆,子女和孫子都不想回來。現在村里幫我們改造了好廁所,我們老人用著方便又干凈。”作為第一批用上新廁所村民,楊仁鳳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以來,馬鞍山市堅持把農村廁所改造提升與全域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同部署、同規劃、同建設,強力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堅持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布局、推進、運營和維護,鼓勵部分中心村建設微動力或動力污水處理設施,爭取在2019年底完成164421戶農村改廁任務,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伴隨著生態紅利惠及的人越來越多,生態文明理念開始在市民中廣泛傳播,并愈發成為共識。今年,馬鞍山將大力開展綠色家庭、綠色醫院、綠色飯店、綠色消費、綠色采購等創建活動,培養居民節儉節約的綠色生活習慣,讓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時,還將加強公交樞紐、專用車道、步行道、自行車道、休閑步道等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公共交通領域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的推廣應用,推動綠色出行。
一半山水一半城,“綠色”作為馬鞍山的點睛之筆,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更是貫穿于城鄉建設始終。截至2016年,全市林地面積達124.9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4.56%;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39.46平方公里,綠化覆蓋面積42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41.45%、4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98平方米。
聚焦開放高水平 對外合作活力澎湃
全面融入長三角,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歐合作深入推進,港口吞吐量突破億噸大關、“以港興市”邁出新步伐……
激活一條江,帶動一座城。從2011年的不足10億美元到2017年的近40億美元,馬鞍山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漂亮數字印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2017年該市進出口總額實現38億美元,同比增長19.3%,創五年來新高,口岸外貿運量1891萬噸,穩居全省第一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2.8億美元,已經超2016年全年。
以港興市輻射廣。馬鞍山通過港口發展臨港經濟,構筑外向型產業體系,并通過港口、航道干支聯動,最終達到通江達海。目前鄭蒲港已成為長江“水水轉運”節點港,初步實現了江海聯運的樞紐港地位,有力促進了長江內陸省份實現直接出口、直接進口。為撬動經濟發展新引擎,馬鞍山不斷加大招商力度,為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引入源頭活水,去年全年臨港產業新簽約項目57個,總投資169.8億元人民幣。
等高對接融合深。隨著寧馬軌道交通對接等多項工程正穩步推進,一張規模化的“一體化交通網”已初步形成。產業合作方面,僅“十二五”期間,南京企業在馬投資的項目就有350多個,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該市在南京投資的項目也達300多個、投資額近200億元。立足現有的產業基礎,該市強化錯位競爭、互補發展,構建與長三角配套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同時積極整合全市開發園區,做大做強招商承載平臺,積極承接南京、上海、北京、武漢等都市圈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合理布局,推動了產業集聚發展。以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獲得人民群眾幸福感。
對外開放活力足。作為安徽省開放的“橋頭堡”,馬鞍山始終堅持兩眼向外,努力構建一個面向國際國內開放的新格局。2017年5月,馬鞍山歐洲投資企業聯盟成立,“對歐合作”戰略高度進一步提升。全面啟動了中歐產業合作園建設,打造對歐合作的重要平臺。積極與意大利維羅納華人商會、德國中國商會、英中貿易協會等機構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逐步構建與歐洲經貿交流合作的新通道。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馬鞍山還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主動爭取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紅利,瞄準海外市場投資興業。
聚焦開放聯動,馬鞍山將聚焦開放高水平,進一步推進與南京都市圈、皖江城市帶和市域各板塊的互聯互通互動,著力深化區域聯動發展,大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努力在開放聯動方面走在安徽前列。
聚焦民生高品質 讓群眾收獲更多幸福感
馬鞍山70歲的退休老人金鳳霞,八年前被查出腎衰。多年來,她需要一周三次到醫院做血液透析。每個月做透析,血透費加上換藥費要花六七千塊錢,但經過醫保報銷和二次報銷后,每月透析只需要掏四五百塊錢。“正是有了政府的這項民生工程,才延續了我的生命。”
從構筑基本醫療服務制度體系到就業扶持民生工程,從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到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五有”(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勞有所得)、“三農”等重要方面,馬鞍山市滾動實施民生工程56項,累計投入資金201.76億元,惠及全市230萬城鄉居民,人均受益近9000元。
伴隨著這些工程的推進,一點點民生燭光在城市各個角落點亮,一束束民生火焰在城市四面八方升騰:菜市場標準化改造、高污染汽車限行管理項目使得市民生活更加便利,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公共自行車服務、城市公交服務升級、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項目為群眾提供了多一份“腳下的自由”和“眼前的風景”;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急救一體化項目的實施則讓一江兩岸群眾切身感覺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高齡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為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終端,成為老年人的“保護傘”。
與此同時,馬鞍山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著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擴大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在全省率先構建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馬鞍山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序推進城鄉建設,以創新的舉措堅持“組團式、網格化、田園城市”的發展思路,著力抓好主城區、三縣縣城和鄉鎮政府所在地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打造城鄉統籌、文明幸福、協調發展的美好家園。
崇陽回頭嶺村舊貌換新顏
新澤西理工學院-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建材聯隊舉辦主題日活動
山東省政府與國家統計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我國文化產品出口快速增長
南通三季度開工規模農業項目425個 投資過百億
安徽馬鞍山: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平武“雙驅動”為基層黨組織建設增添新活力
靳磊調研指導內黃縣脫貧攻堅工作
白關產業園二期計劃今年建成投用(圖)
河鋼邯鋼:汽車用鋼“朋友圈”越做越大
茶語 花芳 找尋生活的詩意
廣漢市紀委監委把懲治“蠅貪”同掃黑除惡相結合
東海:花卉暨地方特色農產品展示館“盛裝”迎客
雙牌交警多舉措防執法腐敗
長春221路公交車駕駛員全心全意默默地為乘客服務
龍泉市領導走進社區宣講十九大精神
商洛市人民政府關于成立大數據產業和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南溪職校開展“重走長征路提高黨性修養”活動
博愛縣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縣委 十二屆九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男子為“追星”偷東西!這是偶像被黑得最慘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