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筆者走進黎川縣宏村鎮千畝香榧示范基地,只見滿目青翠,郁郁蔥蔥,一棵棵香榧樹迎風搖曳,細長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泛著綠光,一枚枚即將成熟的香榧果掛在枝頭,惹人喜愛。據陪同的香榧辦干部介紹,這片香榧林栽種于2012年,去年開始掛果,今年預計能采摘青果1萬公斤,儼然是一座綠色寶庫。
據了解,香榧被黎川縣列為“十三五”六大產業之一,目前全縣流轉山場3萬畝,種植香榧2萬余畝,形成了以巖泉國家森林公園周邊8個鄉鎮為主、其他鄉鎮為輔的種植區域。香榧全身是寶,果子可食用可釀酒,青皮可提煉精油也可做化妝品,目前干果市場價每公斤320元。香榧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但由于種植周期長,10年以上的樹齡方可掛果,加上種植成本高,從種植到掛果每畝成本高達8000元,想要在一段時間大面積推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縣自2012年引進冠軍集團發展香榧產業后,為何能在短短6年發展到如此規模,且不斷有農民主動種植,呈現出一派喜人的發展前景?日前,筆者走進各鄉鎮一探究竟。
宏村:“以地換樹”破解林地流轉難題
在引進香榧產業后,宏村迅速成立香榧合作社,社員主要為在職或退休村干部,他們對各村情況了解,且個人素質比較高,又有大量與村民打交道的經驗,既通曉政策,又能很好地協調香榧公司和當地農民之間的關系。
建立產業基地最重要的是林地流轉。起初,企業選擇的是一次性買斷林農40年的林地經營權,但農民擔心日后利益受損,心存疑慮。為打消農民的顧慮,宏村鎮政府、企業、林農三方反復算經濟賬和生態賬,經過比較,匯聚集體智慧的“以地換樹”模式應運而生:林農每提供一畝林地給企業種植香榧,企業送給林農一棵香榧樹的收益作為林地租金,并按掛果時間的遞增效益核算林農收入。如此,以40年計算,林農每畝林地可直接從香榧果中收獲保底租金6280元。目前,該鎮流轉林地1.2萬畝,種植香榧1萬余畝。
樟溪:造林大戶引領助推香榧產業發展
余小玉是樟溪泉隆合作社的一名理事,長得瘦瘦黑黑,言語不多,卻很有想法,是當地有名的造林大戶。今年,他種植了30畝香榧,并套種了西瓜、大豆、芝麻等農作物,既改良土壤,又增加了收入。“我打算明年再種植50畝,由于有我們帶頭,流轉林地的工作就好做了。”
樟溪鄉2015年開始種植香榧,起步較晚,但勢頭很猛,目前已流轉林地近8000畝、種植香榧3000畝,同樣以“以地換樹”模式,借助合作社推動香榧產業發展。但與宏村合作社主要成員是村干部不同,樟溪香榧合作社的主要成員是造林大戶。這些造林大戶對當地土壤、氣候、山場情況一清二楚,多年的造林經歷以及造林成果,使得村民對他們的話語信服。他們為企業流轉林地的同時,個人也種植香榧,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
厚村:能人返鄉示范帶動千家萬戶
因有事未及時趕回家參加浙江農業大學戴文勝教授的香榧講座,8月29日,厚村鄉三源村村民涂高祥,拉著黎川縣香榧辦負責人,奔赴杭州找到戴教授,就香榧的種植、產業前景等有關問題請教了大半天。戴教授的話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回到家后他更加積極著手流轉山場,與林農簽訂合同。
涂高祥在外打拼多年,積攢下一定資產,目前他已流轉林地1500畝,計劃今年種植香榧400畝。該鄉把鼓勵、引導當地外出創業能人返鄉種植香榧作為快速發展香榧產業的切入口,以能人示范帶動千家萬戶共同種植。
劉霞
截至19時20分 海口市區無積水點路段
李克強在第20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軌道交通1號線西-孔區間左線盾構首推100環
永定區開展創建省文明城市(區)“傳承好家風 文明千萬家”主題講座
第三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將迎“期終考”
種下“搖錢樹”致富千萬家 ——黎川多種模式助推香榧產業快速發展紀實
市領導來區調研村和城市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
南譙關工委“五老”志愿者開展助學活動
潛山縣脫貧攻堅社會兜底、鄉村旅游扶貧工作會議召開
全省危化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在常召開
長春市消費者協會發布2017年消費維權十大案例
2017“世界城市日”主題活動踐行低碳理念
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昆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 生活垃圾分類今年覆蓋主城3成街道
洛川縣檢查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當場交辦問題整改任務
馬宮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治”行動
內江每年將評選“現場管理先進企業”10戶
食藥監局:規范銷售處方藥 嚴格監管有保障
觀察:為何南京某區少數干部對落馬書記表同情
5月21日起公交34路臨時調整的補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