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婚生,抗爭,哦,怎么避免,仿佛走了一個世紀……我到同學會間,你到同學會間,回到同學報到的因緣……”5月11晚的上海羅大佑演唱會現場,羅大佑在學生們的載歌載舞下,演繹出別樣的青春氛圍。“怎么樣,有沒有覺得自己年輕一點?”羅大佑笑著問臺下的歌迷。那一刻,笑容遍布這張64歲的臉龐,當年充滿著憤怒、抗議的羅大佑,去哪里了呢?
羅大佑變了!你很難從他的語言里感受到對現實的不服從,盡管這種情緒遍布了他早期的代表作。2012年,58歲的他有了女兒,撫平了他那顆憤怒的心臟。“我不可能永遠扮演‘醫生’的角色,現在的年輕人看得很細,他們的生活大起大落。既然已經有那么多年輕人憤怒了,還需要我們去憤怒嗎?這個世界在被各種力量撕扯,我們發揮音樂最原始的功能就可以了。”
在接受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專訪時,羅大佑直言自己找到了一種均衡的狀態。“我想這可能跟我的女兒出生有關系,跟女兒的溝通會造成一種生命態度的轉變。這種轉變對于音樂創作來說是有幫助的,它拓展了另外一種創作的空間。所以我覺得自己還在找尋另外一種新的平衡,因為世界更大了,所以創作上面的學習是永遠沒有止境的。”
所以,在5月19日五糧液·成都演藝中心舉行的“當年離家的年輕人”羅大佑2018巡演演唱會·成都站上,這位歌者將在舞臺上用歌聲與所有人交流,他想把自己年輕時感受到的鄉愁,分享給現場正在尋找第二個家的年輕人。他也想讓人知道,自己曾經跟時代的聲音一起過就可以了,但是生命在不同階段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當了父親的他現在也在“知乎”上注冊,學會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
先立業再成家還出兒歌專輯
羅大佑:成長過程被拉得很長是幸運的
1985年,羅大佑第一次離開家,1987年,他又前往香港,算算也漂泊30年了。“平時大家都不太講離家這件事,我一直在外闖蕩,我很了解這個事情。父母即便生病了,也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打電話的時候也會很小心,這種情感可以用‘偉大’ 兩個字來形容,要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羅大佑說。
“家”是羅大佑現階段的主題,而這一次演唱會,也是以“家”為主題,甚至他用了一句歌詞“歸不得的家園,鹿港的小鎮,當年離家的年輕人。”作為主題。要記得,這是他1982年發行的首張專輯《之乎者也》里的第一首歌《鹿港小鎮》。
“我們在樂壇已經算有點時間了。看到現在的年輕人其實也蠻辛苦的,特別在節假日的時候,就能感覺到年輕人從家鄉到城市打拼的這種辛苦的程度跟想家的心情。所以就想把《鹿港小鎮》里面這種‘歸不得家園,當年離家的年輕人’的心情,跟現在的年輕人去分享。”
羅大佑希望告訴年輕人,這樣的事情其實在每個年代都會發生,“可是隨著都市越來越進步,人口集中的情況現象就會越來越普遍。然后越來越會存在一種思鄉的心情。怎樣去跟年輕人去分享這種大家每個不同時代里面的共同感受,這是這個演唱會想要做到的一件事情。”在他的記憶中,成長過程被拉得很長,是幸運的。“我年輕時一直往外跑,那么大年紀又回到家里。我是先立業再成家,58歲才有女兒,成長過程被拉得很長。也許幸也許不幸,但現在看成是幸運。現在會覺得時間是很厲害又可怕的東西。人在世上唯一沒法真的了解的東西就是它。現在的任何一瞬,它過去了就是永遠過去了,永遠抓不回來了。”
那“家”對于羅大佑來說,意味著什么?“我想給年輕人的忠告是,假如現在不想有小朋友,可以等年紀大了再有。因為老了生命力往下掉,小朋友會給你一個撐住的力量,讓你對世界重新好奇,離家后就會發現一個人的成長沒那么簡單,但也沒那么辛酸。”
5月11日晚,羅大佑上海演唱會現場,羅大佑與上海好小囡少兒合唱團的17位小朋友合作,帶來《蝸牛與黃鸝鳥》《我家門前有小河》等多首經典童謠。58歲當爸的他難掩對小朋友的喜愛,同框畫面溫馨之余,傳承意味也格外濃厚。不僅是在上海,這次巡演的每一站,羅大佑都會邀請當地的兒童合唱團一起表演。“兒童合唱的原因是因為我一直都對兒童歌曲很有興趣,不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因為我一直覺得我們替兒童寫的歌是太少了,然后小朋友老是在唱那種卡拉ok里面的歌,那個很多都是男歡女愛的歌,那個很不適合嘛。”
很少人知道,早在2006年羅大佑便錄制了兒歌專輯,但沒有發行,他覺得歌曲不夠好,那張專輯是關于“21世紀新生代”的,他已經記不清名字了。“小朋友成長在比如說5、6歲左右之前,應該有一定的歌曲,然后到10歲左右也有一定的歌曲,到青少年那個十三四歲的時候有一定的歌曲。我一直想跟一些音樂界的朋友、作詞作曲的朋友一起來創作兒童歌曲,這會豐富我們的音樂環境。”
憤怒歌手變成溫和老爸
羅大佑:我不可能永遠扮演醫生的角色
30多年前,他就被稱為臺灣的鮑勃·迪倫,他的歌曲充滿著憤怒、抗議。2012年,58歲的羅大佑有了女兒,變成了溫和老爸,所以新專輯中有《同學會》這樣溫馨的歌曲也是再自然不過。“我在1984年出《家ii》那張專輯以后,就有人大量批評羅大佑已經沒有《之乎者也》、沒有《未來的主人翁》、沒有《亞細亞的孤兒》那么憤怒了,沒有《鹿港小鎮》那么憤怒了,這在30年前就有人批評過了,這也是挺正常的。沒有人會一直活在一種溫情里面,當然也不會有人一直活在憤怒里,這跟整個時代、跟個人時代的人生經歷是很有關系的。”
羅大佑一直強調,自己不可能永遠扮演醫生的角色。“現在的年輕人看得很細,他們的生活大起大落。既然已經有那么多年輕人憤怒了,還需要我們去憤怒嗎?這個世界在被各種力量撕扯,我們發揮音樂最原始的功能就可以了。”
當然,女兒的出生也是讓羅大佑改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臺灣定居下來,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一種均衡的狀態,音樂在我生命中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比以前都重要一點。我想這可能跟我的女兒出生有關系,跟女兒的溝通會造成一種生命態度的轉變。這種轉變對于音樂創作來說是有幫助的,它拓展了另外一種創作的空間。所以我覺得自己還在找尋另外一種新的平衡,因為世界更大了,所以創作上面的學習是永遠沒有止境的。”
在2012到2014年這三年,初為人父的羅大佑十分慌亂,他整日研究育兒經,“我們了解到小孩出生后的最初三年是最重要的,她以后可能不會記得,但她將來會成為一個壓抑的還是開心的、會表達的還是被動的人,都是在這段時間里形成的。”問他是不是一位稱職的父親,羅大佑自認為還不錯。“比如媽媽搞不定的時候,我就要出馬。但又不可能對自己女兒太兇,需要嚴慈相濟。”
家庭生活的到來,帶給羅大佑的改變不僅僅在于音樂、養育女兒,甚至讓他對之前不相信的東西也產生變化,比如網絡,他像很多年輕人一樣注冊了“知乎”,與網友探討諸多問題。“有答題可是沒那么認真吶。很難認真,一旦認真,得到認真的回響,會被卷進網絡的世界無法自拔。”學習接受新事物的同時,羅大佑也呼吁年輕人要尊重傳統。“現在的年輕人不太寫字了,我覺得這是危機的開始。寫字是人一定要用的一個東西。中文是象形語言,它每個字有聲音、形象、拼湊組合后的獨特意義,構成民族美學和文化思考的方式。”
在他看來,中文寫的時候不像德文、法文或是英文。“我們沒有那么多語法,翻譯到中文的語句和走法會有不同處,但基本上還是優美的。所以人生的美學是靠寫字出來的。有思維的人,字一定不錯,這表示思維系統已經成型。即使是不同的文字,寫的好看依然可以辨認出來,會覺得‘寫得也有道理吧’。”在發mv或是上微博等社交網站的時候,發現打字說“你好”,這種語言的模式非常不熟悉,想著倒不如借發新專輯去大量了解。“我的詞作者搭檔武雄就說:‘大佑你宣傳做太多了’,我說我得去看一下發生什么事情。現在的世界視覺變得好厲害,需要認真去注意。”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任宏偉
原標題:不再憤怒的羅大佑要來成都了 “我不可能永遠扮演醫生的角色”
蓋州公安工作亮點紛呈
賣場促銷品牌化 環保綠色概念盛行
【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環保小記者走進晉城市污水處理廠 零距離感受綠色環保理念
四川居民總體幸福感指數84.4 這3市州民生滿意度最高
我市未雨綢繆 32處易積淹水點掛牌整改
粉絲們看過來 不再憤怒的羅大佑要來成都了
九原城管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蘇南沿江高鐵9月28日前動工 全線95%高架
市工商聯十六屆二次執委會議召開
詔安縣投資5000萬完善硬件設施 補齊教育短板
我市舉辦錦州文化產業創新實戰分享會
高邑國稅“延時服務”獲點贊
溫州手繪古地圖回歸故里
西博會我市現場簽約項目17個總投資250.65 億元
甬港澳臺暨海外青年華商創業創新合作論壇開幕
濰坊一小區業主私自拓寬改造地下室 樓上鄰居恐慌
呂明濤到香馳控股 科瑞鋼板調研
甌江口將全面啟動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你準備好了嗎?
衡水環衛處1400名干部職工確保清明期間城區整潔有序
市政府率先發布年度學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