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吟清清洪澤湖
——江蘇宿遷穆墩島村探訪記
穆墩島村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半城鎮,是洪澤湖上唯一的人居小島,四面環湖。 今年3月,島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村民們第一次喝上了以洪澤湖水為水源的自來水。“以前真是圍著大湖沒水喝,采砂船、圍網養殖影響了水質。”今年60歲的村民段廣忠是當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洪澤湖漁鼓》的代表性傳承人,在他看來,當年漁民歌謠里傳唱的“清清湖水天上來”的洪澤湖之水又回來了。 和安吉余村一樣,穆墩島村也因生態環境的變化而命運起伏。從備受“水傷”到以水為榮,兩地村民都深深領悟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 已獲評國家級生態村的穆墩島,前不久又憑借生態環境優勢,拿下了全國“最美漁村”的桂冠。村黨支部書記李正奎告訴記者, 10多年來,島上村民與各種治水之難博弈,最終喚回了小島本色。退養還湖,為生態讓座 今年秋天, 66歲的村民李玉勤在家門口的湖里“白撿”了2萬多元。“鎮上在我們島舉辦螃蟹節,村民們從湖里抓野生螃蟹賣。一開始120元一斤,后來賣到200元一只。”想起這一幕老李還是按捺不住興奮,“好多年沒見到野螃蟹了,圍網拆了水環境確實好了。” 老李口中的拆圍網,指的就是穆墩島上打響的“退養還湖仗”。半城鎮副鎮長杜元清是土生土長的島上人,他告訴記者,該村從2005年啟動生態修復工程,首推退養還湖工作,“讓漁民們不要在湖里養殖,這可真難。關系生計的產業怎么割舍?但大家最終還是選擇了退養。”“我們祖祖輩輩就吃‘魚飯’,但這碗飯不能把水都吃‘空’啊!”李正奎說,過去由于圍網養殖,穆墩島一帶水域中的水草和螺螄都被養殖的螃蟹吃個精光,水生動物生存和繁衍的“窩”都沒了,各種魚類也漸漸消失了蹤影,漁民甚至遇到過無魚可捕的光景,“島周圍湖面上到處插著圍網,反正不是我小時候看到的洪澤湖嘍!” 為了喚回洪澤湖的昔日美景,島上村民做出了保護生態的抉擇。 殷現寶是該村第一位拆除圍網的村民,當時他個人靠圍網養殖每年已能凈賺40萬元。“這錢賺了也是要‘還’的,水都不行了。”老殷說,“縣里鎮上來人做工作,我覺得對,總要給子孫留點清水啊。”老殷還動員弟弟和女兒,一大家子拆了180畝圍網。 事實上,推動退養還湖的過程也是喚醒村民生態覺悟的過程,在當地政府積極扶持村民轉產轉業的基礎上,該村1.2萬畝圍網養殖全部退出“村史舞臺”。“余村和穆墩島都經歷過犧牲環境換發展的過去,但我們最終學會了選擇,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并存共榮。”半城鎮黨委委員李忠博說。全域治水,重塑水環境 盛夏聞荷香,秋日收芡實;朝起采菱角,暮色賞蘆花。記者在穆墩島湖畔看到的這片地方,昔日還是圍網遍布。 村民劉培蘭已是花甲之年,如今她最愛在湖邊的環島公路上散步,“這里的空氣很新鮮,水也不難聞了。”劉阿姨說,要是換作前幾年,湖邊可是村民休閑時望而卻步的地方。現在圍網沒了,種上了水生植物。不僅村民,游客也都愛來逛逛。 退養還湖后,穆墩島村的水環境如釋重負。但當地人發現,要想讓這里的水環境恢復生態,還得進一步系統治理。 村民化敬明對過去時常出現在小島附近的“黑鐵皮”心有余悸。“這些采砂船很厲害,一打下去30米深的坑,別說魚蝦逃光、寸草不生,連我們房子的樓板都震動的。”化敬明說,非法采砂不僅破壞洪澤湖水環境,還給島上居民的生活帶來影響。 讓化敬明感到高興的是,洪澤湖連續多年的非法采砂治理在今年取得了重大成效,泗洪一帶洪澤湖水面的非法采砂得到全面控制。“穆墩島水環境的恢復,靠的是一場全域治水。”杜元清告訴記者,江蘇省去年底啟動的環境整治263專項行動,讓穆墩島受益匪淺。 打擊非法采砂、推行退漁還濕、整治畜禽養殖……一系列全域治水實招為穆墩島村一帶水環境的提升帶來了“外力助推”,而另一方面,諸如學習湖州“河長制”、實施水上生態牧場建設等舉措成為穆墩島村治水的“內在修行”。 村委會主任殷茂勝說,為了重塑湖畔水環境,村里成立了專門的合作社打造“水上森林”,帶動村民在湖里種植芡實、蓮藕、菱角等本土水生植物,同時放養螺螄等來凈化水質,改善周邊環境。“芡實米子每斤要賣30元。”殷茂勝說,“合作社帶動村民300多人,他們在致富中又治水。”據介紹,目前穆墩島村一帶的湖水中有百余種水生動植物,成為了小島水域自凈的生力軍。小島新風,樂護清清水 穆墩島至今還保留著部分住家船,計劃日后開發成“水上人家”民宿。和之前不同的是,如今船上人保護生態的行為已十分普遍。 和所有穆墩島的船上人家一樣,村民閆加喜一家也在自家船上進行垃圾分類。“白色垃圾不能亂扔,掉進水里就尷尬了,要放到村里發的垃圾桶里。現在我們島的水治理得這么干凈,誰也不愿意再破壞。”閆加喜說。 住家船上都要垃圾分類,這是穆墩島村守護生態的一個側影。近年來,一系列水生態長效保護舉措在小島不斷實施。為了不給水環境“添亂”, 2000多人的小島還建起了一個污水處理廠。“良好的水環境來之不易,長效地維持下去是我們每位穆墩島人的責任。”李正奎說。 村民何廣生原先是圍網養殖戶,退養還湖后就在島上開了家農家樂,取名“水美酒家”,一年能賺10多萬元。“以前是拆風景賺錢,現在是靠風景賺錢,還輕松不少。”何廣生說。村民孫宜俠也是“島紅”,每屆美食節她都參加,拿手菜就是烹飪菱角、雞頭米,發展了不少回頭客,“這些食材都是洪澤湖的饋贈,好水才有好味道。”“生態美麗,愛護環境”……在登島的地方有一塊碩大的《村規民約》牌,其中就有當地村民生態守護的諾言。村民劉林才是小島荷花保護區和菱角保護區的兼職管理員,雖然每個月僅有500元的補貼,但老劉干得不亦樂乎,“看好‘水上森林’就能讓穆墩島一直美下去。” 守得一域清水的穆墩島已成為3a級景區,如今正朝著4a級景區努力。殷茂勝說,如今村里劃了一半的面積搞生態旅游,這一區域內的內塘養殖業都“撤”了。不僅如此,鎮上還在村里組織了螃蟹節、美食節和荷花節等生態旅游活動,讓村民在參與中更加積極守護生態。村書記感言李正奎: 每一個村莊都承載著鄉愁記憶,安吉余村是那片綠浪翻滾的竹海,而我們小島的鄉愁就是這一汪洪澤湖水。穆墩島在跟生態環境打交道的過程中,有不少地方是與余村相似的。我們也經歷了環境破壞帶來的傷痛,也因為環境治理而割舍了命脈產業,并且為了環境修復做了大量工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小島的水環境變美了,這份成果來之不易,我們也會和余村人一樣好好守護它。黨的十九大為我們穆墩島今后的生態發展指明了方向。未來,我們村將科學發展生態旅游,用產業保護生態、用產業激活生態。同時,我們還要讓環境保護的隊伍更專業化,讓這份美長久下去。
黃圃流管辦參觀革命老區,重溫紅色記憶
中國國際餐飲業發展高峰論壇開幕
寬甸縣積極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
當涂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勝利召開
國家稅務總局商洛市稅務局掛牌成立
再吟清清洪澤湖
全市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工作推進會召開 李紅軍許志暉黃心強出席會議
詔安縣南詔鎮:加快西溪引水工程建設 推動生態良性循環
老伯撿到一袋雞腸回家煮,不料警察突然找上門!真令人后怕
方案出臺!寶雞開展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建設
上垟溪入庫溪流生態濕地:為長潭水庫裝上過濾閥
市政府召開會議專題推進興縣扶貧工作
陽山縣拆除兩家 非法占地非法開采違規磚廠
大張樓鎮再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新熱潮
339路公交18日開通 解決祥坂片區群眾出行不便問題
市級群團部門2018年第三季度聯席會議舉行
駕照“過期”肇事 法院:被告保險公司應向原告車主支付保險理賠款
經開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管家”
朱鵬:扎實推進專項斗爭 嚴厲打擊黑惡勢力
丹棱縣:現場辦公落實責任 全力推進道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