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情幫百姓“造血”拔窮根
——記省國土資源廳駐建平縣青松嶺鄉第一副書記孫宇
韓國生 趙思藝 本報記者 馬雋
作為兒子,他不能常伴父母膝下;作為丈夫,他在家的時間屈指可數;作為父親,他只能隔著電波偶爾關心女兒的學習生活。家里的柴米油鹽,他幾乎無暇顧及;父母的床前病榻,他的陪伴以分秒計算……家,之于孫宇,成了旅館;鄉里的辦公室,反倒成了他常駐的“家”。
今年3月,作為全省首批選派到鄉鎮和村的干部,省國土資源廳財務審計處處長孫宇來到建平縣青松嶺鄉,擔任駐鄉第一副書記。初來乍到,一切都是挑戰。鄉情民意不了解,交通狀況不好,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鄉村集體經濟薄弱,缺人才、缺資金、缺項目……來不及適應新環境,他便投入到“兩點一線”的工作常態,每天奔走于村和辦公室之間,奮戰在脫貧的第一線,在鄉村的雜草和碎石中,用腳步丈量出青松嶺鄉的脫貧致富之路。
“扶貧工作,感情要真,思路要清,措施要硬,作風要實。”為了理清鄉村發展思路,精準定位脫貧方向,制定出適宜當地發展實際的脫貧規劃,孫宇入鄉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戶,深入工廠、學校掌握第一手材料,又邀請省國土資源規劃測繪、水利勘探等專業部門,全面調查分析全鄉土地利用和水資源現狀,研究制定科學合理可持續的發展規劃,初步確立“工業項目立鄉,文化旅游興鄉,農業產業富民”的發展思路。5月,在孫宇的爭取和推動下,國土、發改等部門批準青松嶺鄉土地綜合整治面積1萬多畝,通過土地平整、配水配電等措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變“人均三畝地,還得看天氣”的局面,為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讓貧困人口從根上富起來,必須發展產業。”孫宇明白,要實現增收,產業路子得走對。光靠地里種的玉米、高粱、谷子這“老三樣”不可能給鄉親們帶來更大的收益,必須因地制宜選準致富項目。鳳凰菌業是青松嶺鄉唯一一家以加工食用菌為主的企業,可是卻要到外地進購原材料,而本鄉得天獨厚的食用菌種植條件卻無人問津。6月,孫宇組織鄉村兩級干部和有意愿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村民到河北和內蒙古學習考察,用看得見的脫貧實效提高村民種植食用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用鮮活的致富典型激發村民想脫貧、要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讓村民從“被扶貧”轉變成“要脫貧”。同時,他還邀請內蒙古寧城的養殖大戶到青松嶺投資發展,為本鄉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培養帶不走的領頭人。今年,青松嶺鄉將新建標準冷棚100畝,集中種植滑子菇、香菇等菌種100多萬棒,并利用2至3年的時間將食用菌種植產業發展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孫宇深知,要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必須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通過招商引資,青松嶺鄉成功引進風電項目,建立分布式風電機組4臺,豐富的風力資源將為實現鄉級財政增收帶來不竭動力;兩處利用村集體閑置房屋正在建設中的服裝加工廠可消化勞動力就業70余人,既能提高務工農民的生活水平,又能增加村集體收入;依托自然資源優勢,發展以野生蘑菇采摘和文冠果觀賞為主導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并融合休閑、觀光、體驗、度假等多種旅游功能,延伸產業鏈,打造“特、新、精”的農村旅游點;結合土地開發和利用的政策,將各村土地現狀進行規劃,以土地利用為依托實施增減掛鉤,為壯大鄉村經濟開辟路子。今年將維修改造全鄉道路近30公里。此外,孫宇爭取到沈陽師范大學的支持。該校每年派出3至4名大學生到青松嶺支教,以解決學校師資不足困難。第一期支教活動于今年秋季展開。他還廣泛發動社會各界捐款,募集資金改善辦學條件。
就這樣拉項目、找贊助,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發展集體經濟,通過食用菌、風電和鄉村旅游這“新三樣”,一點一滴積累著青松嶺鄉脫貧致富的“聚寶盆”,點點滴滴改變著鄉村的面貌。一項項脫貧舉措、一件件幫扶實事,孫宇用真情和實干把自己融進了青松嶺鄉脫貧的洪流,用激情與汗水書寫著濃濃駐村情,也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駐鄉村干部的責任與擔當。
海南全域影視拍攝資源推介會舉行 多個影視項目現場簽約入駐海口
荊州水利部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打造糧油食品產業聚集區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北海市交辦群眾舉報問題(第三十四批)1件
連云街道勝利社區舉辦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真心真情幫百姓“造血”拔窮根
民權縣實驗小學開展教研組文化建設評比
王華:全力以赴保供電保供水保民生
市總工會心系一線職工 高溫酷暑送清涼
老周買車
賴洪健局長帶隊到公證、法援部門專題調研
鼎城區灌溪浦沅實驗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尋春遇茶,走進茶文化
邱麗新到市掃黑辦調研
喜訊!浙江省第十六屆省運會首金花落寧波
大鵬辦事處下沙社區黨委傳達學習貫徹2018年大鵬黨工委工作報告
辰山植物園自然實踐課堂火爆售罄
唐山:豐南對一違法填海建設碼頭進行強制拆除
我市為符合條件貧困人員代繳養老費
筑牢農村醫療健康服務網底
禮堂里慶豐收!浙江第10000家文化禮堂遇到首個“豐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