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深度融合,軍地同心筑夢。青島軍民融合學院以使命融合為責任擔當,以資源統合為服務鏈條、以系統耦合突出雙向人才培養,最終實現全方位的效能聚合,打造出了獨具“青島”特色的軍地人才培養模式。
“軍民融合是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對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進行了精辟概括和準確定位,他強調,要在“統”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見實效。
青島軍民融合學院十幾年來與海軍青島艦、海軍9××××部隊等駐軍單位聯合共建,不斷探索軍地攜手發展、共同培養軍地人才的模式。為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要求,扎扎實實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青島西海岸新區依托原新區職業教育中心,成立了全國首家軍民融合學院——青島軍民融合學院,承擔培養軍地人才的重任。承載著“軍民融合富國強軍”的責任和夢想,青島軍民融合學院在辦學理念、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跨界合作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通過構建雙向對接機制、推進雙向資源共享、實施雙向人才培養,形成了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使命融合。“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軍民融合學院堅決貫徹習近平教育思想,恪守“博學篤志富國強軍”的校訓,以“金的人格鐵的紀律”為校風,以“德能兼備嚴教善育”為教風,以“善問明理苦練技精”為學風,堅持立德樹人,并根據駐軍需求,加強任務落實,助推駐軍官兵成才發展,同時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資源統合。青島軍民融合學院重點打造“教學鏈”、“人才鏈”對接駐軍“需求鏈”、“崗位鏈”,合縱連橫統籌社會資源構建起較為完備的“服務鏈”、“融合鏈”,初步形成了域內軍民融合人才雙向培養的網絡化體系。聯手著名軍校、駐區高校、區內名企和社會優質資源,建立起“軍校企三方共建”的運作平臺,形成了“產教訓三維融合”的辦學模式,實現了資源統合的最大化。
系統耦合。學院聚焦軍方需求,統合社會力量,實施“學培一體、動態調整”的靈活專業設置,以學院優勢資源為載體,以社會力量為擴展,提高服務駐軍官兵的內涵和能力,每年為部隊培訓官兵5000余人次。學院開展“雙教雙學雙活動”,即學院師生到部隊“去教去學去活動”,部隊官兵到學院“來教來學來活動”,做實軍地人才培養工作,校軍雙方耦合效應疊加,基本形成軍民融合發展的“雙向運作”機制,為軍地雙向人才培養創造了條件。
效能聚合。聚焦人才雙向培養,軍校攜手共育英才:軍民融合學院開展官兵學歷提升“精準定位—精準輔導”一條龍服務;技術技能考試鑒定“精心培訓—精準鑒定”一站式服務;國防教育軍民共建“精準設計—精確實施”一攬子服務。學院與駐區高校、醫院、科研院所等機構積極合作,優勢互補、各展其長,提升了院校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暢通了官兵“入伍即入學、轉業即成才”的通道,拓展了“軍轉民、民參軍”的領域,推動形成了高效益的軍民協同發展、融合共享的新格局。(宋偉珺)
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關于吳云清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
“禮讓斑馬線,爭當好司機”活動
“情暖返鄉路”公益活動暖心舉辦
襄州龍王鎮發現光緒年間苻姓宗族碑
“博士后”上門為瑤鄉群眾送健康
青島軍民融合學院打造軍地人才培養的青島模式
市疾控中心舉辦結核病防控新技術及繼續醫學
江門市昌興關愛慈善會: 為政府分點憂,給困難群眾解點難
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春季 主體班次開班 程強講話
溫嶺箬橫:治水好不好 “紅黃藍”榜“講”了算
上半年遼寧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國平均水平
胡忠雄與全市各縣市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座談
仰化——“分級施策”筑“暖巢”
市城管局綜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關于征集《深圳行業發展及行業協會報告·2017》稿件的通知
岳陽火車站地區綜合執法支隊高鐵站市容秩序集中整治
北海市質監局傳達學習2018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和全區質監工作會議精神
省林業廳王章明副廳長一行來金檢查指導三筍坑省級自然保護區創建工作
公安交警部門強力整治貨車改裝超載等違法行為
省科技廳高新處調研龍湖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