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為成都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政工科科長的魏建紅
___滿目瘡痍已重回蔥綠;悲傷哀慟化作生的動力。
___當年,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感動和激勵著成千上萬人收起悲傷,重建家園。
___10年里,這些閃亮的名字,已化為一個共同的符號,成為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的一部分。
___他們的經歷就是我們的經歷,他們的成長就是我們的成長,他們的收獲就是我們的收獲,
他們的意志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冒死也要進汶川!”這句響亮的口號猶在耳邊,也是在這一刻,才明白了軍人意味著什么。 ——魏建紅
人物名片
魏建紅
第一個著陸汶川
2008年5月14日,第一架來自成都軍區某陸航團的直升機,穿破阻隔了40多個小時的世界,飛抵汶川。拉開艙門,挎著相機的魏建紅第一個跳了出去,踏上那片廢墟充斥的土地。
當地人哭著圍了上來。他們拿出紅綢帶,盡情揮舞,“吉祥鳥來了,我們有救了。”
魏建紅拍攝下大量災區圖片,第一時間提供給了救災指揮部,這為上級正確判斷、迅速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沿著岷江河道,直升機盤旋空中,江面水霧蒸騰,空氣中飄著塵埃,魏建紅抓緊把手,朝著窗外望去,飛機穿過一根接一根的高壓電線。40多小時過去了,高山峽谷的惡劣天氣,將幾次飛行都阻斷,2008年5月14日,抓住天氣好轉的間隙,直升機最終朝著汶川飛去……
魏建紅講起十年前的經過,每個瞬間都歷歷在目。他挎著相機,第一個跳出機艙,將汶川的災情傳到了外界。十年后,魏建紅脫下軍裝,轉業到了地方,退伍的戰友們也遍布各行各業,結婚、生子、工作……那段蕩氣回腸的過往也日漸消散,但當大家再次聚首時,仍會慷慨激昂,那段袍澤情誼,時刻提醒著他,要認真對待生活。陸航部隊冒死也要飛行的英雄氣概,部隊邱光華等5名戰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忠誠、擔當和使命,這些依舊激勵和影響著魏建紅和他的戰友們。
約定
忘不了袍澤情
每年清明都要去看望救災中犧牲的戰友
交子北二路,成都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的辦公大樓內,魏建紅坐得筆直,低頭翻閱著一疊材料,桌上的辦公用品整整齊齊,窗外陽光打進來,人影映照在桌面上。這一場景,很容易就讓人想到《士兵突擊》里的臺詞,“蒼蠅飛上去劈叉、蚊子飛上去打滑”。
報送材料的同事走進來,看到準備采訪的記者,笑了笑說:“還是能夠看出軍人的影子吧?”魏建紅站起身接過材料,個頭并不高,有些瘦削,舉手投足之間,還是那么干練。
2013年,魏建紅從當時的成都軍區某陸航團退役,轉業到了成都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從一名基層執法人員干起,如今擔任政工科的科長,除了負責黨建工作,還要查處內部的違紀違法行為。“以前是把自己管好,現在是要把身邊的隊伍管好。”已經38歲的他,顯然已經適應了現在的節奏。
和魏建紅一起退役的戰友,大多也留在了成都,各行各業都有,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城管……下班后聚在一起,喝上幾杯,大家聊著現在的生活,但更多的還是聊著部隊的生活。
魏建紅被人們所認識,也是因為當年跟著部隊直升機,挺進汶川縣城。他至今也忘不了,直升機進入汶川縣城上空后,滿城的百姓站起身,跳躍著,朝著飛機揮舞雙手……此時的汶川已經和外界“失聯”40多個小時,他所在部隊是第一支從空中到達汶川縣城的救援部隊。在空中盤旋了十多分鐘,直升機最終不得不選擇降落到汶川縣城周邊一塊不足50平米的小山上。搭乘長機的魏建紅挎著相機,第一個跳了下去,螺旋槳聲音漸漸消失,他聽到老百姓歡呼著,“吉祥鳥、吉祥鳥”。魏建紅拍攝下大量災區圖片,第一時間提供給了救災指揮部,這為上級正確判斷、迅速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幸運之神并沒有眷顧每一只雄鷹,在這場大救援中,他所在的部隊,包括邱光華等5名戰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陳林烈士是他的軍校同學,兩人坐著一趟火車來到陸航團,在一個連隊工作了兩年,彼此再熟悉不過了。出事當天,兩人在停機坪碰了面,像往常一樣,寒暄幾句就匆匆分開,誰也不會想到,這會是永別。
每年清明節,戰友們都會有一個約定,到成都烈士陵園去緬懷邱光華等犧牲在抗震救災中的戰友,無論身處哪個行業,這時候大家都會重拾“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的身份。
壯舉
部隊是什么?
在抗震救災之后更加清晰
“冒死也要進汶川!”這句響亮的口號猶在耳邊,也是在這一刻,才明白了軍人意味著什么。1998年,四川南充營山縣,魏建紅高中畢業,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他第一志愿選報了軍校,之后被陸軍航空兵學院錄取。
選擇軍校,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可以減少家中的負擔。“我是農家子弟,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魏建紅回憶,那時候家里都靠父母耕田種地收獲農作物維持生活,直到高考那年,全家人還在為他的大學學費發愁。“讀軍校不用交學費,還可以每月領取津貼,這正好給我們全家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直到參加了抗震救災,從災區運回大量的傷病員,轉移大批受困群眾,他對軍人的身份才有了更多感受,他本人也榮立三等功。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全域性洪水,解放軍第一時間開赴長江大堤抗洪搶險,魏建紅看到,電視屏幕上那些解放軍戰士扛麻袋、打木樁加固堤壩,將老百姓從洪水肆虐中背出來……沒想到,軍校畢業之后,他也成了電視中的人物。唐家山堰塞湖排險救災,魏建紅所在的部隊用直升機創造了單輪懸停著陸的壯舉。而遺憾的是,國內沒有大型直升機將重型裝備運抵唐家山堰塞湖。“5·12抗震救災后,我們國家直升機發展也走上了快車道,助推陸航部隊向現代化方向發展,搶險救災也納入了部隊年度訓練內容,進一步提高了部隊搶險救災的快速機動反應能力和戰斗力。”魏建紅說。
“運出大量的傷病員,看到他們得到救助后的喜悅以及重復不斷說著‘謝謝’,也讓我覺得我們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我們的存在就是災難中老百姓的希望。”魏建紅至今還珍藏著一雙鞋墊。抗震救災結束后,一批又一批的群眾來部隊慰問,其中一個羌族大媽,年齡有些大了,背著幾十雙親手繡的鞋墊,在部隊見人就塞一雙。
原標題:第一個著陸汶川的戰士魏建紅:難忘袍澤情
唐代金棺銀槨現身杭州 展現盛唐時期中西文化
洪江區:為企業提供“智庫”服務
西安區舉辦養老機構消防演練
如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普惠于民
黑河市郵政管理局部署郵政行業春季消防安全工作
第一個著陸汶川的戰士魏建紅:難忘袍澤情
第四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將于下周六開幕
緝毒劇《獵毒人》今日開播
市環保局派督查小組 分赴六市(區)督查重點案件
“十個一”美化行動推進新寮步文明美麗村居建設
毛娃娃救助站舉辦第二屆領養日活動
大霧迷城
臨江社區開展掃黑除惡宣傳活動
黑龍江學生冬季運動會收官大慶小將捧回6金3銀
開展冬季供氣保障、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傳承雷鋒精神 關愛留守兒童
市文廣新局強化宣傳教化功能“三個結合”破解廉政文化建設之困
市委召開書記專題會議對中央環保督察組“回頭看”提出的問題再梳理再落實
建寧:投資3500萬加快農網升級改造
福州迎來今年首個高溫日 多地刷新多項氣象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