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組各種姿態的“藍圖”、一幅幅姹紫嫣紅的“綠圖”、一張張靈動秀美的“清水圖”,一次次地走紅微信朋友圈!
驕傲地,我們一次次曬著“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
西寧美麗得似一幅畫卷,延展在青山綠水之上,而其間的那抹點睛之色,是黨旗獵獵正揚紅。
今年是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時刻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忠實踐行“兩個絕對”,深刻認識“生態似水,發展如舟”,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推進“五四戰略”的成長坐標,全力以赴推進“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行動。
一個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交融的生態山水城市正大踏步走向我們!
綠水青山,藍天白云,幸福生活。綠色發展帶來的,是人們切切實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心曠神怡:
西寧藍刷爆朋友圈
有人說:西寧之美,在于其藍。近日,一張張西寧的藍天圖片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很多市民紛紛感慨,這樣的藍天是市民收到的最好福利。日前,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的一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西寧市城市空氣質量總有效監測天數為181天,優良天數為136天,優良率為75.14%,剔除25天風沙天氣過程影響后,總有效監測天數為156天,優良天數為135天,優良率為86.54%。西寧人有理由為湛藍的天空驕傲。
【市民贊西寧藍】 7月,外地來寧的游客不斷增多,人們在折服于大美青海風光的同時,更是愛上了西寧清澈的藍天,外地游客陳光武看到這樣的藍天真是有些“羨慕嫉妒恨”,他說,藍天、碧水、潔凈的空氣,生活在這樣宜居、宜游的綠色生態環境中,人們的心情也會變得更加舒暢。
將揚塵治理進行到底
揚塵污染是影響我市空氣質量的一大因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委市政府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綠色發展,以鐵腕治污的力度,以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為新目標,全面圍剿城市揚塵污染、機動車排氣污染等污染源。多措并舉,狠抓施工揚塵污染管控,讓西寧天更藍,空氣更清新。嚴格落實六部門開復工審批,對凡是達不到五個100%揚塵防控措施的,一律不得開(復)工,對全市建筑施工工地、拆遷工地及渣土拉運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加大裸露地覆蓋抑塵,各區縣、園區對各類施工工地、拆遷現場、待開發用地、供排水、電等市政設施建設等裸露地采取密目網覆蓋措施,有效減少了裸露區域揚塵污染。大力實施山邊、路邊、河邊、田邊的“四邊”綠化工程,開展了春灌洗塵、綠地整理等各項工作,較好地減少了因風起塵現象。加大對全市主干道、小街小巷,特別是重點管控區域周邊道路的抑塵工作頻次和力度,有效抑制道路揚塵污染。截至目前,全市出動灑水(噴霧)車輛7000余臺次,每日平均噴霧(灑水)6次,對城區主干道基本做到了不間斷噴霧降塵,對重點管控區域周邊1-3公里道路灑水噴霧、濕掃清洗以及綠化帶澆灌等達20次。
使用清潔能源拒絕燃煤污染
目前,燃煤污染是我市空氣質量的另一大污染源。今年我市將在繼續強化揚塵污染管控的同時,創新舉措,切實落實施工揚塵防治資金投入,由建設單位納入工程預算,施工單位具體承擔防治工作,明確揚塵污染防治責任。
我市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能源替代工程。組織開展對未實施煤改氣治理區域煤煙塵、垃圾焚燒大檢查工作,持續實施247.89蒸噸燃煤鍋爐“煤改氣”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59.25蒸噸的煤改氣工作,正在施工的為169.24蒸噸,已簽訂合同尚未實施的為13.4蒸噸,未簽訂合同的為6蒸噸,并積極推進煤改電工作。嚴控重點用煤單位煤質,堅決取締反彈煤場,截至6月底,全市共抽檢電廠、煤炭經營市場和網點煤炭199個批次,其中電廠入爐煤156個批次,合格率90%,一、二級市場煤炭43個批次,合格率95%。
堵住污染源留住西寧藍
我市還加大對機動車污染的防治,深化工業及相關領域污染防治,堵住污染源,留住“西寧藍”。
在大力實施機動車污染防治方面,我市依托“渣土車、黃標車”稽查布控系統,嚴格落實大重型易污染貨車禁限行,市公安交警部門合理安排警力,加強對禁、限行區域、工地集中地點、大重型車輛經常駛入地點的渣土車、高污染車輛的違法行為治理。同時,為加強我市冒黑煙車輛監管工作,我市正在積極落實10個主要路口冒黑煙車輛抓拍遙感識別系統建設工作。
全面開展工業企業廢氣污染治理。環保部門采取重點監察和全面監察,日常檢查與夜間、節假日突擊檢查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對鋼鐵、火電、化工、焦化、水泥等重點行業企業提高監管等級,加大監管頻次,嚴查擅自停運或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污染物超標排放、偷排偷放、非法轉移、處置危險廢物等環境違法行為,嚴厲懲治了一批偷排漏排、擅自停運污染防治設施等突出環境違法行為,極大地震懾了環境違法企業。
感受深刻:高原在綠色蝶變
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切實肩負起國土綠化的時代重任,傳承弘揚尕布龍精神,以“高原綠”建設行動為抓手,推動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加速提質,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大會戰,打好增綠提質攻堅戰,再造一個南北山,為幸福西寧增綠量,為綠色發展樣板城市提品質。
【市民贊高原綠】“看完了西寧如此優美的街景,獻小詩一首。美麗夏都西寧,綠色樣板城市,而今綠樹成蔭;花木馨香美艷,天藍水清地凈,人民和諧文明,而今政通人和;奮發建設小康,加油加油加油!”微友收金元寫道。
國土綠化提速三年戰役打響
【走進現場】擼起袖子、甩開膀子,揮鍬鏟土、培實新土、堆起圍堰……4月17日,在園博園施工現場,市四大班子領導及市委各部委、各縣區、市直各機關單位的干部職工及西寧市尕布龍綠色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上千人參加的義務植樹活動展開,這既是一次履行法定義務的植樹造林活動,也是一次綠化工作現場動員推進會,釋放出西寧堅定不移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強烈信號。
【提速行動】 《青海省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出臺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此作為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的具體舉措。結合省委省政府對西寧提出的“建設美麗西寧,服務全省人民”要求,編制了《西寧市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方案》,制定了10項建設行動,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完成156萬畝國土綠化任務,創建4個省級森林城鎮。通過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的全力推進,將使我市自然生態系統不斷修復、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不斷擴大、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意味著西寧生態文明建設迎來歷史性機遇,并將取得突破性成效。目前,完成營造林任務36.61萬畝。
園博園等生態示范項目推進
【走進現場】甘河工業園區西區北端的這塊土地——園博園迎來了自己的“春天”!眼前,蒼翠滿目、綠意盎然。短短幾個月時間,一塊塊曾經看不到綠色的土地上,出現了一個個整齊的綠色方陣,亭亭玉立的樹苗隨風舞動。
6540畝工業用地上建園博園
我市把甘河工業園區6540畝工業用地用于建設“園博園”,相當于放棄了每年17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按照“邊申辦、邊建設”的總體部署和“三年現雛形,五年顯形象,繼續鍥而不舍申辦園博會”的總體要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建園主題,挑戰高寒干旱地區建設園博園的極限,把建成西北地區首個園博園作為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標志性工程。2017年,園博園項目已實施開展場地平整、地形整理、湖泊開挖等工作,目前,已完成2030畝景觀林栽植,全面開展地形整理、挖湖造山、水利設施等園內建設工作。
西北最大城市山地森林公園
大力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把西堡生態森林公園作為勾勒生態山水城市的點睛之筆,打造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山地森林公園。西堡生態森林公園總規劃面積217.31平方公里,項目建設以森林建設和生態修復為核心。目前,已全面完成綠化造林任務,完成110公里作業道路建設,湟中水灘花海種植苗木24萬株、播種草花600畝,火燒溝區域綜合治理正在加快推進中。
同時,我市還啟動實施國家湟水規模化林場項目、持續打造環城國家生態公園等重大生態示范項目。
實現再造一個“南北山”的目標
【走進現場】今年,我市將再造林10.3萬畝!力爭完成西寧南北山綠化三期工程。多年接續奮斗,完成27萬畝高標準造林綠化!今年實現再造一個“南北山”的目標,將比計劃整整提前兩年!
【積極推進】目前,南北山三期工程已完成造林8.6萬畝。堅持綠色涵養生態本底,全力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建設質量和效益,加快西山生態修復、火燒溝生態修復治理等項目,形成構筑城市海綿體連片示范效應,進一步筑牢西寧地區遠郊生態安全屏障。
打造一座絢爛迷人高顏值城市
【走進現場】城市里一片片綠地就像一塊塊調色板,五顏六色的,錯落有致地分布著。西寧越來越美麗了!
【積極推進】今年我市深入開展“高原綠”城區園林綠化提質提速行動,目前10個城區精品主題公園、12處公園游園正抓緊建設,建成了24處街頭綠地,完成了26條道路新改建綠化,全部完成78處花街和花卉造景節點,完成27個老舊樓院、單位庭院景觀提升改造。努力做到新建道路、互通立交綠化全覆蓋,構筑喬灌花草搭配結合,高中低層次分明的綠化空間模式,實現夏有鮮花、冬見綠葉,不斷提升城市“顏值”,提高市民幸福指數。
不懈努力:
讓一城河湖清水流
秀水蜿蜒,流經美麗的西寧,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讓西寧更美麗,讓西寧人更幸福。
近年來,我市深入開展“河湖清”建設行動,不斷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保證了河湖“凈”“秀”“美”,切實提升了西寧市民的環保“獲得感”。2018年3月西寧市榮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這里初步形成以湟水河為“彩帶”,湖、渠、庫、濕地為“明珠”,彩帶明珠交織貫通的區域性大水網系統和城市水環境生態圈。
【市民說水環境】 “南川河畔不僅有麒麟灣公園、黃河路小游園,現在還在建設長青園,環境越來越好。每天晚上,我都會到麒麟灣散散步,碧綠的河水、兩岸綠油油的垂柳;夕陽照在河水上,水面上一片波光粼粼;跳廣場舞的大媽,跑來跑去嬉戲打鬧的孩子。這些畫面,讓人深刻地感受到這座城市所洋溢出的幸福的味道。”
953名河長守護水清岸綠
【市民看河長制】“河長制實現了湟水河西寧段干流、支流的全覆蓋,一把手親自掛帥,避免了過去多頭管理的弊端,責任更加明確,形成了河道治理合力。”
我市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河道“秀身”。在2015年全省率先實施河長制的基礎上,結合西寧實際,將全市大中型水庫、萬畝灌區、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重要濕地一并納入了河長制管理范圍,全市上下均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本級河長、副河長,共設各級河長953名,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初步形成了“1+6+n”河長制管理模式,實現了河長制管理全覆蓋,形成了上下游共治、左右岸同治、多部門聯治、全社會群治的河流管理保護機制。通過綜合施策,國控小峽口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從2010年的58.8%提升到了2016年的83.3%,全國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從2015年的40%提升到了2017年的60%,有力地促進了城市水環境的改善。
城市百里生態水系風景線延伸
生態治河穩步推進,城市百里生態水系帶狀風景線呈現。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加快三河六岸景觀長廊建設,按照啟動南川、北川、規劃西川的總體部署,投資38億元,實施了湟水河干流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南川河綜合治理工程和北川河綜合治理項目,生態治理河道42公里,形成138萬平方米景觀水域,建設形成了西寧城區“東、西、南、北、中”五大水面和湟水干流、南川、北川三條生態河道,實現了河道治理由單一治理向深度治理與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相結合的綜合治理轉變,營造了多樣豐富的濱水空間和活力岸線,構建了具有西寧獨特水文化和水景觀的城市水系網絡,呈現出大綠化、大水面互融的城市百里生態水系帶狀風景線。今年我市大力推進西干渠、國寺營渠、解放渠水系連通工程,優化區域內水資源配置格局,改善水質,為沿線多巴新城、西川新城及現有建成區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同時,推動了綠色發展,近年來實施106個循環經濟項目,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試點初期分別降低了26.3%和22.2%。完成35家涉水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工業廢水處理率達100%。取締或責令整改小散亂污企業838家,關停211處非法采洗砂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1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0.11%,為綠色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持之以恒讓泥不出溝
近年來,我市水土保持與小流域治理成效顯著。湟水河及支流構成西寧十字型河谷地形,由于受自然條件、地形地貌、土壤結構等因素的影響,水土流失較嚴重。我市加快生態修復與治理力度,按照“上治、中擋、下排”,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治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近年來,實施了火燒溝流域、湟中西納川流域、大通黑林河流域等坡耕地綜合整治、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壩除險加固等一批水土保持項目,每年治理80平方公里,歷年累計治理面積達到了1432.55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總面積3321.6平方公里的43.13%。通過持續多年的治理,改變了溝道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條件,達到了泥不出溝,有效遏制了溝道下切和溝岸崩塌擴張現象。今年我市共落實水土保持項目11項,計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平方公里,落實計劃資金7296萬元。目前,10項工程已開工,計劃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9.26平方公里。
張家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給予我市參加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獎勵的通報
四平市持續深化“六有”招商
滯留大阪的部分中國旅客乘船回國
編織為民之政的堅實之網——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民政事業建設報道之一
平湖分中心參加紀念“5·8”第71個世界紅十字日
奮力建設天藍地綠河湖清的幸福西寧
湖北六旬大叔背200斤年貨 輾轉千里與家人團聚
瑞昌市黃金鄉人大參與環境問題整治再提升
淄博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國有劃撥土地上城鎮住房上市交易不動產登記和補繳土地出讓金等有關問題的通知ZBCR-2017-0130002
未禮讓斑馬線公職人員被抄告單位
橫欄鎮多部門聯動,突擊檢查燈飾企業環保情況
湖南省防指發出防汛預警信息
川南臨港片區實現平行汽車自主進口 每輛車價格再低2-3萬
南山航空學院銀川基地5月9日正式揭牌
景德鎮市市場監管局開展“道路揚塵”整治活動
房縣:河堤防洪標準提升至20年一遇 堤防加固168公里
學生在櫻花園里觀察櫻花
蒼溪縣掀起秋季造林和林產業發展新高潮
崧廈敬老院,有這么一批關愛生命志愿者在服務
快訊:汪一光主持召開生態環境工作調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