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新聞網4月24日消息 金華日報記者 徐朝暉
為推動產業平臺轉型提升、做大做強,謀劃招引落地一批高端重大產業項目,今年以來我市開展以“優資源、強平臺、促發展”為主題的集中攻堅活動,以推動新一輪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產業平臺是提供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引擎,通過集中攻堅我市要形成大平臺承載大項目,大項目推動大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市發改委介紹,我市建立了會議制度、溝通協調制度、動態通報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并通過工業平臺等5張重點工作清單,對攻堅任務進行量化細化責任化,明晰工作路徑、時間節點,凝聚各部門力量集中攻堅。
根據攻堅目標,全市將按照產城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統籌的理念,拓展一批能即時落地大項目的重大產業平臺,形成“平臺等項目”的良好局面。按照“整合資源,集聚發展”的要求,重點打造一批工業平臺、特色農業平臺和城市發展平臺,推進平臺布局不斷優化、平臺規模有效擴大、要素保障更加有力、招大引強全面推進。
開辟產業發展新空間
目前,市發改委正在牽頭編制全市產業發展平臺和空間布局規劃,按照“規劃引領、多規融合、集聚集約、改革創新”的原則,科學合理地配置土地等資源要素,開辟實體經濟發展新空間。
據了解,規劃將對納入國務院2018年版公告的14個省級以上園區(開發區),以及新興產業集聚區、重點工業、城市發展等平臺的產業結構、畝均稅收等情況進行分析。圍繞我市重點發展的五大千億產業,瞄準人工智能、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大數據、量子通信等具體產業進行對標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拓展產業平臺,提升發展能級的具體措施,優化產業鏈分工和產業布局,鞏固我市在全省、全國產業鏈分工的地位作用。
為提高規劃的剛性和約束力,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解決問題、精準施策的原則,調整完善現有各類政策,細化相關專項規劃目標和指標、提出一攬子政策清單,明確規劃實施的保障路徑,構建縱向銜接、橫向協調的規劃實施組織體系,建立清單式管理、定期會商等規劃實施推進機制。
提升產業發展大平臺
如同飛機著陸離不開機場,項目落地也離不開平臺。為進一步提升產業平臺承載力,全面拓展項目落地空間,我市將依托全市18個重點產業平臺,拓展空間2萬畝以上,可用于項目落地的空間拓展到3萬畝以上。市區重點拓展金華科技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園、中車小鎮等平臺。
對具有一定產業優勢和發展空間的產業平臺,通過調整空間規劃,擴大平臺范圍,創新運營管理模式,整合高端要素,承接省重大產業項目和市縣長項目落地。各項扶持政策優先向重點工業平臺傾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集中安排在重點工業平臺。
在做大做強18個重點產業平臺的同時,全市還要打造一批小微企業、特色農業、城市發展平臺,建設小微企業園50家,推動入園企業2700家以上,啟動建設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園區5個,建設重點城市發展平臺14個以上。
其中,城市平臺圍繞加快城市有機更新,重點推進城市中心工業園區轉型和和城中村改造,打造金華新商圈、城市新中心,重點發展數字經濟、現代商貿、總部經濟等產業。金華市區將重點推進多湖中央商務區、婺州古城、湖海塘區塊、尖峰山區塊、高鐵新城等一批城市平臺建設,拓展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品位。
金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作為全市18個重點產業平臺之一,將進一步提升承載力,全面拓展項目落地空間。李建林攝
實施產業發展大項目
據了解,市發改委近期已謀劃了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綠色經濟、未來產業、支撐平臺等領域的100個經濟新動能項目,其中實施類項目64個,總投資1868億元, 2018年計劃完成投資552億元;儲備類項目36個,預計投資770億元。
市縣長項目工程是重大產業項目的重中之重。全市今年力爭引進總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6個以上,引進總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20個以上,申報省重大產業項目20個以上,通過大項目大平臺的支撐拉動,實現新舊動能平穩接續,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提升大平臺,實施大項目的同時,我市還聚焦新一代信息網絡、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培育發展新技術;聚焦代表未來科技進步方向的人工智能、柔性電子、量子通訊等領域,培育發展新產業;聚焦分享經濟、平臺經濟及互聯網+、機器人+等重點領域,培育發展新業態。
瞄準前沿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支持萬里揚、康恩貝、石金玄武巖等企業研發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謀劃金華人工智能芯片產業基地、哈工大機器人小鎮,以及一批高質量的云服務和大數據平臺,把金華打造成為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浙江省大數據產業集聚區、中型城市大數據應用示范中心。
金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迎來新款汽車下線。李建林攝
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
“有時一個重大產業項目往往是幾個地方在談,誰審批速度快、落地時間短,就落戶在哪里,地方政府的高效服務就是強有力的項目招商競爭力。”在全市百日招商攻堅中,各個招商團隊對此深有感觸。
為推進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我市以集中攻堅為契機,建立重大產業項目謀劃、盯引、招商、入庫、儲備、建設等全過程推進機制。針對產業發展導向、本地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謀劃一批符合省重大產業項目標準的項目,建立和完善重大產業項目盯引清單、市縣長聯系重大產業項目制度和重大產業項目庫,實行每月匯總、分析和通報,緊盯不放。
對招引的產業項目,通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項目決策、審批流程,深入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標準地+代辦制”改革,為項目前期審批提供“一站式、一條龍、一體化”服務,促進項目盡早落地開工建設。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市積極探索“標準地+承諾制”的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堅持“不破法規破常規”原則,在依法依規前提下,采用“一塊標準地,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諾,一次性辦結”模式,重構流程、全面容缺、全程代辦,從項目備案到開工建設,完成所有法定審批事項的時限可從原來的30天壓縮到13天,真正實現企業“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去年12月1日,金東區江東低丘緩坡h07地塊56.568畝土地成功出讓,由浙江好易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摘得,用于建設總投資5億元的年產100萬套智能家居產品建設項目。這是我市以“最多跑一次”要求為指引,試行“標準地”制度出讓的第一宗工業用地。
據介紹,這項政府服務改革實現了三大突破,即以“標準地”制度為依托,整合審批事項,變“串聯審批”為“并聯審批”;以“承諾制”改革為核心,破解審批堵點,變“層層審批”為“先諾后審”;以項目有效實施為目標,推進責任落實,變“重事前審批”為“強后續監管”。
在產業項目審批中,推行全面容缺、集中審查、所有審批事項一次性辦結等措施,將原串聯式分步審批改為并聯式同步審批,可壓縮政府部門審批時間17天;通過強化中介機構管理,可壓縮中介服務時間15天;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強化事項征詢、數據共享,使審批信息在政府部門內部實現快速流轉。整個投資項目審批作為“一件事”辦理的改革跑出加速度,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
據悉,我市正在進一步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全過程、全覆蓋梳理服務堵點,力爭全面突破、全域推進,形成標準化、可復制、可推廣的金華改革經驗和成果,助力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房縣:河堤防洪標準提升至20年一遇 堤防加固168公里
學生在櫻花園里觀察櫻花
蒼溪縣掀起秋季造林和林產業發展新高潮
崧廈敬老院,有這么一批關愛生命志愿者在服務
快訊:汪一光主持召開生態環境工作調度會
我市做強大平臺培育經濟新動能
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林羽新歌《我在草原等著你》盡顯草原性情
自貿試驗區試點推行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
但素蓉: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一個家
鐘秀堂當選梅江區政府區長 楊棟當選平遠縣政府縣長
【太康縣】中科院的專家來了,看看太康有啥新動作
新邱區委書記趙巍會見大連客商
常州市書法篆刻作品展暨葫蘆島市“民天集團杯”書法大賽作品展開幕
軍民大聯歡 魚水一家親
消費就能扶貧 上海菜場開精準扶貧平價菜專柜
外公,中秋節我想您……
2018年第二次市安委會全體會議召開
市交通運輸局開展全市交通系統安全生產培訓
市外國人管理辦公調研荔灣區外國人服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