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下水管時常出現倒灌 工農新村社區協調重新鋪設污水管道
黃瑞仙(左)和吳加毅(右)上門看望譚惠筠與高永山夫婦,聊起社區幫的這個大忙,兩位老人很激動
譚奶奶寫信委托晨報感謝社區
“以前一到下雨天,廚房里的水管經常會冒污水,現在這種情況再也沒有了。謝謝臨平街道工農新村社區工作人員幫忙協調。”近日,87歲的譚惠筠帶著感謝信找到晨報熱線記者,希望借助本報感謝社區工作人員,為她家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難題。
廚房污水流到樓梯口影響鄰居 譚奶奶獨自打掃2小時
昨日,記者來到譚奶奶家,她指著樓房外墻的白色水管告訴記者:“這個就是污水管,是后來改裝的,很粗,改裝后污水倒灌的情況沒有再發生。”
關于污水倒灌這件事,還得從去年說起。譚奶奶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他們都生活在臨平,為了便于他們照顧,譚奶奶于2011年買了一幢位于朝陽西路約64平方米的房子。住進來后,譚奶奶才發現家里廚房下水管道經常出現倒灌。為了這事,她自己請了專業人員前后疏通了5次,但每次都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2017年2月的一天,廚房又發生了污水倒灌,而這一次是發生在晚上8點左右,直到鄰居來敲門,譚奶奶才發現污水已經流到門外的樓梯上。“客廳里都是污水,天氣冷,我們在房間里看電視,我老伴91歲,聽力不好,加上空調的嘈雜聲,沒有留意到外面的水聲。”
譚奶奶這一單元樓住的大多是老人,她不想影響到鄰居的生活,也不想麻煩兒女,于是自己用掃把、簸箕連續清理了兩個小時。“老伴幫不上忙,我一個人弄完后精疲力盡。”為了不讓木地板被浸濕,譚奶奶連續開了三天的空調。
社區協調 煩惱事徹底解決 譚奶奶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第二天,小區的小組長黃瑞仙聽說譚奶奶家的事后,和譚奶奶一起向工農新村社區反映此情況,社區工作人員非常重視,表示將立即幫忙協助解決。記者從社區了解到,譚奶奶所居住的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污水管網設施老舊,容易出現該現象。社區工作人員吳加毅接手譚奶奶家這事后,根據實際情況,和黃瑞仙一起幫忙協調。“譚奶奶家的下水管道直通樓下的店面房,商家在裝修時包裝了管道,這樣弄起來也不方便。”吳加毅說,經過大家同意后,他們找來專業人員將整個單元的污水管道從墻外重新鋪設,污水倒灌的事徹底解決。
記者帶著譚奶奶的感謝信找到了社區書記沈娟娟,沈書記說,他們是社區的“大家長”,居民反映的事情會盡全力幫助,這是本職工作,不用感謝。
社區的大家庭是溫暖的,譚奶奶的小家庭也非常和睦。采訪當天,是譚奶奶的子女每周固定回家的日子。譚奶奶的大女兒高慧敏說:“我們每次回家就幫父母打掃衛生,陪他們說說話,給他們燒飯,一直到他們吃好晚飯我們才回去。”
高敏娟說,父親高永山有50多年的黨齡,平常除了家人的關心外,社區的黨支部也非常關心他們,時常有年輕黨員來上門慰問。“父母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我們做子女的也很放心。”高慧敏說,她的父母結婚58年,從來沒有紅過臉,也沒吵過一次架,子女們受父母的影響,一家人相處得很和睦。
中行晉城分行精準扶貧 高平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首獲分紅收益
他的臉黑了,群眾的心暖了
時評:“深入訪”不妨建立“親民地圖”
含山:弘揚高尚師德 潛心立德樹人
利用互聯網手段創新營銷模式 海南旅游營銷創出品牌效應
87歲譚奶奶:在這樣的“大家庭”真幸福
15個項目簽約2037萬元 長沙-長沙學院政產學研對接活動成功舉行
廈門要建特色漁港經濟區 對臺漁業基地獲國家重點支持
臺風作怪廈門這幾天先熱后雨 "瑪莉亞"可能在閩浙沿海登陸
6個國資項目集中開工
創文專項整治行動讓朝陽街道實現華麗轉身
蔣超良在十堰檢查指導抗災救災工作時要求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用黨為民情懷溫暖群眾的心
京口開展端午節食安專項檢查
省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 為建設中國幸福第一城建言獻策
以為喝米酒隔夜了就沒酒精 一男子隔夜酒駕被記12分
北京市門頭溝區委書記張力兵與入區醫療企業領導座談
荊門電網2017年迎峰度冬新聞發布會暨社會公眾輿情信息直通車啟動會舉行
欽北政策下鄉學子求學有福音
致公黨沈陽市委舉辦活動紀念“五一口號”發布七十周年
大眾齊創富 圓夢新時代 ——2018年郵儲銀行大眾創業創富賽總決賽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