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海峽兩岸記者特區行”聯合采訪團走進海南
“最年輕”特區魅力足 兩岸媒體人頻點贊
深圳新聞網訊 7月25日-30日,“海峽兩岸記者特區行”聯合采訪團在海南展開參訪活動。兩岸媒體人深入海南省博物館、文昌市龍樓鎮好圣村、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地,深刻感受“最年輕”特區的魅力,探尋其發展的“密碼”。
“蓮霧大王”見證瓊臺農業合作歷程
金德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益豐扎根海南海口,專心種蓮霧已經十多年。
從引進臺灣“黑金剛”蓮霧到培育出新品種海南“中國紅”蓮霧,再到在海南海口、文昌、屯昌設有3個基地,種植蓮霧1700余畝、近5萬株,讓“中國紅”蓮霧暢銷大陸各地,十多年間,黃益豐成了“蓮霧大王”,蓮霧也成為了海南一張靚麗的名片。
“我在采訪中發現,得益于大陸龐大的市場,這里的蓮霧價格波動很小,而且收購價格比臺灣高不少。”中評社記者林谷隆表示,瓊臺農業合作的效應是雙贏的,臺商給海南帶來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也將臺灣水果帶進了大陸市場。
農業是海南省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瓊臺合作的重要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海南建省辦特區30年以來,共引進臺資農業企業600多家、臺灣優良品種80多類500多項。今年6月底,海峽兩岸(海南)農業合作服務示范中心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成立,瓊臺農業合作探索正在向市場營銷、深加工、休閑觀光等方向轉型升級。
海南省省長沈曉明接受聯合采訪團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海南全島自貿區、自貿港的建設與發展,瓊臺農業合作領域的深度和廣度也將進一步拓展。
兩座村落講述鄉村振興新故事
力量感十足的鉆木取火表演,活潑的《苗捏》舞,別具特色的樂器表演,充滿黎族風情的長桌宴……在保亭縣檳榔谷,以活態傳承的黎族、苗族傳統文化給兩岸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這里一直是黎族、苗族聚居區。早年居民連解決溫飽都困難。20年前,窮則思變的當地人建起了旅游區。”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副總經理陳國東接受采訪時高興地說,如今,當地百姓人均年收入已超過3萬元,絕大多數村民已實現小康。
據介紹,檳榔谷把當地居民的發展有機融入到旅游業中。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著手周邊村落道路工程改造、路燈安裝、打井、村民居所新建和改造、資助困難家庭子女就學。此外,檳榔谷還打造出“惠農一條街”,自建和拉動農戶建成商鋪131間,帶動本村農戶和周邊百姓就業300余人。
“檳榔谷保留了當地少數民族村落特色,又吸納居民在地就業,實現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海南旅游景區眾多而設計各具特色,體現著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創新和思考。”臺灣《旺報》副總編輯宋秉忠感嘆地說。
從貧困村到幸福農莊,龍樓鎮好圣村一年多來的蛻變同樣讓兩岸媒體人驚嘆。
好圣村有11戶60余人,過去家家戶戶務農,很多家庭收入低得連給孩子交學費都成問題。去年1月,文昌市出臺規劃,著力在這一距文昌航天發射基地7.2公里的村莊發展航天蔬菜種植、綠色養殖、文化旅游、區塊鏈等新興產業。
經過短短1年多的發展,好圣村舊貌換新顏,村里的道路變好變干凈了,最重要的是大家的錢包鼓起來了——2017年,好圣村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798元,年增長率達52%,帶動全鎮1/3貧困戶走上脫貧之路。
當地村民符歡原本在海口務工,2016年回到家鄉,在政府資金、技術的支持下,以合作社形式養殖黑山羊。養殖場還吸納貧困戶使用政府扶貧資金參股,每年可獲15%的分紅。目前,符歡飼養200多只黑山羊,主要銷售到本村餐館及文昌各大酒店。他說,一只山羊可賣到1500多元,年收入可達10萬元以上。
“深海勇士”彰顯中國深海研究實力
在三亞,兩岸記者們來到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一睹“深海勇士”號這一“國之重器”的風采。與此同時,記者們還深入了解深海所如何匯聚我國深海研究力量,填補我國深海戰略的地域性空白所付出的努力和實踐。
“深海勇士”號海試、赴馬里亞納海溝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超深度、大密度萬米深淵底層結構探測……一系列紀錄片、真人介紹讓兩岸媒體人十分震撼。尤其是近距離一睹“國之重器”——“深海勇士”號的風采時,兩岸媒體人更是驚嘆連連。
“深海勇士”號是我國繼“蛟龍”號之后,第二臺深海載人潛水器,也是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而隨著深海所科研人員研究方向不斷的拓展,“深海勇士”也不斷為我國深海技術領域提供更多的研究資料。
在深海所,深海極端環境模擬研究實驗室主任、資深研究員周義明成為大家追訪的對象。2013年,生于臺灣的周義明教授毅然辭掉美國待遇優厚的教職,來到深海所。他告訴兩岸記者們,吸引他的,是“大陸對科研的大力投入和重視以及三亞進行深海試驗的便利條件”。
目前,一邊開展實驗,一邊培養學生,成為周義明的“日常”。在他的實驗室里,有多名博士和在讀研究生。在周義明的指導下,他們從制作深海環境模擬研究實驗設備的零件開始,慢慢到獨立開展實驗,逐步成長為深海領域基礎研究的后備力量。
“原來一直以為海南就是農產品豐富,旅游業發達,沒想到海南的科研能力如此之強。”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楊釗深受震撼之余,也希望兩岸交流合作的領域能越來越廣。
瀘州云龍機場:鉚足干勁施工 確保建設進度
建一流城市 城市三水發展綱要重磅發布!
夏邑縣高級中學啟動“名師工程”“青藍工程”
中燃集團客商來我縣接洽
隨州市公積金中心多舉措提升服務質效
40名海峽兩岸記者在深圳采訪 贊深圳發展讓人驚嘆
干貨!湖北2018年高校藝術類招生政策出爐
我市舉行“健康中國、美麗鶴崗”老年大學太極拳展演
全球甬商共商融入“一帶一路”助力“名城名都”
賴澤華出席全市禁毒委員會全體會議暨全民禁毒工程推進會議
廬江湯池入選合肥潛力地標
煙臺市紀委監委通報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
長沙初中生如何自保反侵害?律師進校園教孩子四招反校園欺凌
立足新時代 扛起新使命 推動新實踐
百歲人民醫院迎首個中國醫師節 百位名醫義診
衡水市舉辦“時代新人”主題展演
省醫改辦到濰醫附院調研省屬公立醫院發展改革情況
我省在港推介美麗四川創業天府科技等領域的37家企業參展
潘功發會同徐中全、雍建軍召開皖西南快遞產業園項目建設會商會
全市首個公交新能源汽車號牌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