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聞網訊 珠江時報記者/梁雅詩通訊員/唐周媛報道:重達12斤的錘子,1680次連續的敲打,1克黃金變為薄如蟬翼的金箔最少需要7天……昨日,2018年南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系列活動在石門實驗中學正式啟動,邀請金箔鍛造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吳深龍、吳煒全現場為學生講授金箔鍛造知識,并指導學生體驗“打頁”“貼金”等鍛造技藝。、非遺傳承人現場
指導學生體驗金箔鍛造工藝。珠江時報記者/劉貝娜攝
一兩黃金可以做什么?或許是一件精致的擺件,或許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金幣。然而在金箔鍛造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吳深龍的手中,一兩黃金可以被打制成6000張薄如蟬翼的金箔。活動當日,吳煒全為同學們講述了他們家三代人對鍛造金箔手藝傳承和堅守的故事。
40多年前,吳煒全的爺爺創辦了聯和金箔鍛造廠,沿用傳統
技藝和獨有配方鍛造金箔,并傳承至今;2012年,金箔鍛造技藝被列入廣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5后的吳煒全是金箔鍛造技藝的第四代傳人,初中時已跟隨父親吳深龍學習打金箔。經他鍛造,一克黃金可以被打制長達2.5公里的金線。
他介紹,金箔鍛造工藝一共有14道工序,從最初的黃金配比、化金條、淋帖、到最后的放皮盤、切金箔,每一道工序都費時費力,每一步都馬虎不得。聽到這里,原本靜心聽講的學生口中不自覺地發出陣陣驚嘆聲。
授課結束后,吳煒全邀請10位學生代表上臺參與金箔鍛造互動體驗。刷乳膠、揭金箔、掃金粉……整個過程中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分神或急躁。復雜繁瑣的工序在吳煒全細致的講解和演示中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脈,更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南海區文化體育局副局長蔡楚茹介紹,為弘揚南海深厚的歷史文化
底蘊,傳承嶺南優秀文化,南海積極將非遺引入校園、帶進課堂,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非遺傳統
文化的魅力,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培土筑基。
活動當日還舉行了贈書儀式,由南海區文化體育局向石門實驗中學、10位非遺項目傳承人代表,以及區內各鎮(街道)宣傳文體辦、文化站非遺專干代表贈送《南海藝人——非遺傳承人的工匠精神》一書,向社會和新生一代傳播南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活動現場還設有非遺保護成果展,以展板的形式介紹南海區59項非遺項目的保護成果。
蔡楚茹介紹,啟動儀式后,還將在區內各學校開展非遺傳承人大講堂及非遺保護成果展,邀請更多的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從而引導青少年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激發他們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主動參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來。
松山區全寧街道辦事處開展免費篩查白內障義診活動
柞水成立“六個專班”提升綜合治理水平
女子為消酒氣特地打了圈麻將 7小時后再開車被查出酒駕
福清七旬“花蛤王”熱心公益事業 企業辦到哪愛心獻到哪
文天祥公園舉辦“慶祝新時代,共享幸福年”送春聯活動
非遺傳承人教學 學生體驗金箔鍛造工藝
孟津縣送莊鎮:義務打掃衛生美化鎮區環境
李明遠李毅在華州區檢查秦嶺北麓專項整治工作
市發展研究中心召開2017年度全員考核大會
我市組團參加“渝洽會”
四川出海南通道行主題采訪第五站走進遵義市:南通道上,瀘州與遵義如何聯袂而行?
父親節遇上端午節 消費市場“爸”氣足
市工商局開展銷售貨車非法改拼裝專項整治護航交通安全
廈門市反詐騙中心提醒:5類詐騙手段與女性“更有緣”
誠信阜陽邁大步
【威海好人365】用行動為學生樹起典范
臺風胚胎深入內陸 海上降水云團登鷺
全市一季度外資工作會議召開
固鎮縣認真抓好農機購置補貼核查促工作實施
青年e家小區房屋漏水相關部門:已協調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