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不只會蜇人,還會攻擊性地傳播種子
科技日報昆明5月3日電 (記者趙漢斌)人們對鳥和哺乳動物傳播種子研究已較為深入,但對無脊椎動物在植物種子傳播中扮演角色的研究則相對缺乏。研究人員最新發現,胡蜂竟也是傳播種子的好“媒人”。這項關于胡蜂傳播植物種子的識別機制及其生態意義的研究,日前在線發表于植物學領域主流期刊《新植物學家》上。
種子傳播策略通常包括風傳播、水傳播、自身重力或彈力傳播、哺乳動物傳播、鳥傳播、螞蟻傳播等,一些由無脊椎動物完成的、不同尋常的種子傳播策略,總會激起公眾對動植物共生關系的好奇心。而探索這些不常見的種子傳播策略,有助于人們了解復雜的動植物互惠關系。
胡蜂傳播是蟻播植物中罕見的種子傳播類型,目前僅在齡草屬、沉香屬種類等3個被子植物科中被發現。百部科百部屬的大百部是傳統的藥用植物,研究人員在進行百部屬植物調查時發現,大百部蒴果內的種子在其自然生境及人工栽培條件下都會被胡蜂取食和傳播。令人驚訝的是,胡蜂取食大百部傳播體的行為,極像獵取昆蟲的過程。覓食的胡蜂先以之字形飛行軌跡靠近傳播體,當接近約10厘米時,胡蜂會進行猛撲。隨后它會花費幾分鐘咬掉帶有油質體的種子,飛行一定距離后,再對所攜帶的傳播體進行加工。胡蜂搓揉大百部種子,咬掉大部分油質體后,丟棄的種子落到地面上會被覓食的螞蟻進行二次傳播。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的陳高博士與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華中師范大學人員合作,通過野外調查、化學分析、觸角電位測定、胡蜂觸角上的蛋白受體確定及系列行為實驗,解析了大百部種子被胡蜂傳播的機制。研究揭示胡蜂在大百部種子傳播過程中扮演長距離傳播的角色,大百部油質體在模擬昆蟲血淋巴的同時,所釋放的嗅覺線索是維持胡蜂和大百部傳播體關系的重要信號。
省政府省軍區領導視察征兵工作 為部隊選送更多優質兵員
通山司法局為駐點村做實事
前2月廈門市境內招商引資超500億元
丁亞琳出席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志愿者工作宣講進襄陽活動
路遇交警忙換駕錄像面前終“認罪”
胡蜂不只會蜇人,還會攻擊性地傳播種子
包粽子 做香囊 快來武漢這些博物館里感受濃濃端午味
提升公眾衛生應急素養 南通醫護人員展演自救互救情景劇
李白燕當選泉州市曲藝家協會第三屆理事會主席
中院開展“世界知識產權日”桐鄉行普法宣傳活動
【投促局】柳州市投促局召開年中工作會議座談會
臨沂"顏值農貿市場"評選火熱 農貿市場積極整改
岳陽消防為古建筑管理員傳授“防火經”
丹江口長走大會報名進入倒計時 5月5日相約最美山水公路
市中區劍峰鄉技能創業培訓 助推貧困戶脫貧
學生自主管理東營四校教育共同體啟動儀式在市晨陽學校舉行
瀘州首批學雷鋒志愿服務示范單位名單“出爐”
長汀:綠色電護航 讓“河田飛雞”走向世界
石湖鄉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工作
1—9月安慶財政收支運行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