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袱”到“香餑餑”,荒山荒坡華麗“變身”,村民把變太陽能為電能的方式稱為“種太陽”。
●享受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帶來的收益,巧用自然條件,開展旅游發業,摘掉窮鄉僻壤的舊帽子。
俯瞰新沖村信義光伏發電站
昔日貧瘠的荒山荒地,一塊塊藍色的光伏電池板整齊的排列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猶如披著一片片“藍鎧甲”。這就是坐落于孝昌縣鄒崗鎮新沖村的信義光伏發電站。
如今,光伏發電站正讓貧瘠荒山蛻變成助力脫貧攻堅的“金山”,空曠閑置的屋頂華麗轉變為貧困戶生財的“銀頂”。
荒山屋頂種“太陽”
2015年10月,鄒崗鎮引進孝昌信義光能公司。3年來,公司在該鎮新沖、益心、宇堂、楊堰等村共流轉土地4200畝,總投資12.8億元,建成規模150mwp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基地。目前該工程已并網發電,年發電量達1.5億度,實現產值1.5億元,每年可為地方帶來稅收1400余萬元。
從“包袱”到“香餑餑”,當地的荒山荒坡實現了華麗“變身”,村民把變太陽能為電能的方式稱之為“種太陽”。
繼“種太陽”之后,該公司本著“綠色文化,花園農業”的設計理念,相繼投資2000余萬元,在該鎮新沖村建成集看、玩、吃、購、娛一條龍的生態農業觀光園,與周邊天紫湖國家4a級景區、牛跡山禪寺等景點銜接,形成一條現代生態旅游觀光農業示范帶,開啟產業扶貧新模式。
陽光照亮增收路
3年來,該公司為當地硬化道路30余公里,修建機耕路50余公里,先后為新沖、宇堂、益心、楊堰、李集、方集、靈臺7個村無償援建村級光伏發電站7個,總裝機容量達350千瓦,每年帶來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
同時,每年發放農戶土地流轉費168萬元,常年提供農民就業崗位300余個,年人均增收8000余元,建設規模90千瓦時的屋頂光伏發電板直接對接當地3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550元。實施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模式,將光伏發電板下的水面、土地無償返還給合作社、農戶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利益鏈接300戶貧困戶,戶年均增收3000元。
借光激發內動力
“我家是光伏扶貧的受益者,除了屋頂每年光伏發電的收益3000元外,家里閑置地也流轉給公司,每畝土地收益400元,我還在光伏農業園找了一份工作,日子越過越好。”新沖村貧困戶祝東風說。
新沖村的美麗蛻變,不僅吸引了當地能人回鄉創業,村民們也積極自主創業。該村祝家灣的創業能手們回鄉流轉土地800畝,建太空蓮基地,每年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香甜可口的蓮子備受歡迎;在外務工村民胡長歲聽說家鄉大變樣,跟村里干部商量,帶著他的水產養殖技術回家,利用漁光互補模式,建基地、修水池自主創業。(通訊員唐安麗 左新安)
建德乾潭打造“浙西唐詩小鎮”
民建廣元市委會到我市考察 宋良華陪同并主持會議
消除“模糊地帶” 精準定性量紀 市紀委監委編印《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30問》
華安官畬旅游鄉村建設如火如荼
昆明動物園一長頸鹿蹭癢意外將頭卡樹杈中 園方砍樹營救
用陽光創造財富
“關愛女童 健康成長”青春期 公益巡回講座走進麻陽錦江小學
淅川縣毛堂鄉橋溝小學:組織學生觀看《可愛的中國》和《清貧》系列影片
石門三完小:湖南幼專支教送教,交流共同提高
期待向世界展示武漢 大咖踴躍投稿軍運會會歌主題曲
“公益書屋”開展親子科學體驗課 報名熱線公布
深莞惠經濟圈五市將推進46個重點合作事項 深惠軌道交通將對接
市消費者協會舉辦首期“消費教育大講堂”活動
武陵源區網格辦召開節后工作收心會
蔣放:在孩子心中播下運動“種子”
龍海龍翔路二期改造工程:預計八月底實現全線通車
奇瑞突尼斯市場表現獲央視關注
鄭州市移動源污染管控執法情況(8月13日-15日)
瀘州:加強自主創新 做大做強智能終端產業
省水利廳派員來菏檢查自來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