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偏僻的純農革命老區村,在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助推下,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華麗轉身,變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村”。踏入金灶鎮橋陳村,綠樹、流水、亭臺、濕地等美景入眼來,讓人深深地感受到這個“黨建引領+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特色新農村的生機和活力。
橋陳村僅僅是金灶鎮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的一個縮影。
“我們憑借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特色農業,謀劃在前,搭上‘快車道’先行一步,這兩年生態旅游業漸漸有了起色,現在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不少市民和周邊游客都會到金灶鎮橋陳、橋前、玉路等村莊,看美景、嘗鮮果,體驗民風民俗。”金灶鎮委書記鄭曉光對未來滿懷信心。他表示,江灣新區的規劃建設,是金灶鎮乘勢而為的重大契機,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發展規劃,發揮資源和后發優勢,補齊短板,加強融合對接,全力加快生態旅游“果香特色小鎮”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爭當江灣新區建設排頭兵。
橋前洋蜿蜒而流 橋陳村
1 規劃先行 闖出生態旅游新路
今年以來,金灶鎮顯得格外熱鬧,省、市領導和有關部門先后前往視察、調研,潮汕三市萬人“走進千年古縣、品味金灶果香”活動、金灶江畔果香旅游文化節、《走進江灣新區》大型主題采風活動等接踵而來,使金灶鎮的人氣飆升,知名度和美譽度也不斷提升。記者發現,這些活動都離不開“生態旅游”這一個關鍵詞,這也正是金灶鎮的魅力所在。
鄭曉光告訴記者,金灶鎮是潮陽區的特色農業鎮,地處潮普揭三地交匯處、榕江中游南岸,轄區內“條條清水穿鎮過,座座青山果飄香”,是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近幾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金灶鎮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生態農業資源、區位、交通等方面的優勢,精心謀劃發展生態旅游產業,著力建設“原味潮鄉,果香小鎮”,正與市、區堅持生態優先,規劃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環保產業集聚區的思路相吻合。
去年6月,《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旅游總體規劃(2017-2030)》正式出爐。根據《規劃》,金灶鎮定位“原味潮鄉,果香小鎮”,規劃建設“一心兩帶三區”(一心即果香小鎮綜合服務中心,兩帶為榕江濱水風光帶、生態工業觀光帶,三區包括水鄉文化體驗區、傳統市集體驗區和山地休閑度假區),著力布局“全域旅游”,把旅游業打造成為金灶主導產業,將金灶建設成為潮陽旅游增長極、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特色小鎮旅游目的地。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改善投資環境,積極發動內外鄉賢參與到生態旅游建設項目中來。目前,已有多個項目前來洽談合作事宜。
可以說,金灶鎮的生態旅游之路已經踏出了堅實的一步,展示出誘人的前景。
金灶桑葚
2 產業升級 果香小鎮勢頭良好
金灶鎮的天生麗質,孕育了品質兼優的三捻橄欖、楊梅、玻璃油甘、香蕉、桑葚、柿餅、火龍果等特色水果,現已形成了春有香蕉、桑葚,夏有楊梅、火龍果,秋有柿餅、油甘,冬有橄欖、生柑的水果種植格局,年水果總產量7萬多噸,創值6億多元。
烈日炎炎,記者來到位于玉路村的江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火龍果基地),只見村道兩旁一大片整齊劃一的水果大棚蔚為壯觀。走進水果大棚,滿園翠綠,一陣陣果香撲鼻而來,一串串葡萄掛滿枝頭,工人們忙著采摘葡萄,并將其裝入精美的禮盒。在火龍果的大棚內,記者同樣看到,盤繞在水泥柱上的莖條掛滿了紅彤彤的火龍果。同行的江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謝偉波告訴記者,這里原來是一大片香蕉園,之后公司引進種植臺灣紅肉火龍果,特色農業效益明顯,“江畔紅”火龍果被納入“國家綠色食品a級”行列。近幾年,“江畔農科”借力農業供給側改革,謀劃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致力打造農旅結合的休閑園區,帶動區域農業轉型升級和周邊農戶再就業和共同富裕。目前,公司的水果種植基地面積達600畝,溫室大棚、自動滴灌、保鮮冷庫等設施完備,已完成休閑觀光農業的水果采摘區域規劃建設。
“我們將原來老的品種換種比較高值的綠色水果,種植銷售產品多樣化,現有葡萄、百香果、栗香南瓜等果蔬20多個品種,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嘗到新鮮的水果。”謝偉波笑道,潮惠高速通車后,不僅農產品銷售成本明顯減少,銷路拓寬,而且來這里體驗農家樂的游客明顯增多。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來,金灶鎮堅持統籌工農業發展,積極謀求農業產業做強做大,創新發展生態農業,優化農業布局,進一步放大特色農業效益。開通金灶鎮農產品對接廣州江南水果市場直通車線路,拓寬金灶水果對外銷售渠道。葡萄、百香果種植業發展至今已初具規模化、產業化、園區化,實現果品增產,農民增收,產業增強。同時,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業,規劃建設“一心、兩帶、三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今年上半年,預計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45643萬元,比增10.16%;工業總產值17806萬元(其中規模上11189萬元),比增287.42%;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886萬元,比增21.60%。從這一組數字可以看到,金灶鎮經濟轉型成效初顯,農業、工業發展勢頭良好。
“江畔紅”火龍果
3 突破瓶頸 對接融入江灣新區
“雖然金灶鎮在發展生態旅游業先行一步,但仍面臨著用地指標少、資金缺乏、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等問題和困難,制約著全鎮經濟發展的空間和速度。”鄭曉光坦言。
鄭曉光認為,發展旅游業,交通要先行。潮惠高速已經建成通車,揭惠、潮汕環線、汕湛等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設,這為金灶鎮發展旅游業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接下來,金灶鎮將加強與江灣新區、榕江南岸新經濟走廊規劃的對接,進一步地發揮優勢,完善軟、硬件設施建設,創造條件加快發展。交通設施方面,重點加快推進榕江堤路、金谷公路、金高線等道路建設,將投資1322萬元,對20條線路進行改造升級,與潮惠高速、揭惠高速、潮汕環線等高速公路無縫對接,打造便捷、通暢的對外交通網絡。同時,對原《揭海路工業經濟走廊(一期)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金灶鎮東部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一帶兩區”工業平臺的發展思路進行優化調整,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引進,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環保產業集聚區。深入挖掘各村(社區)在產業、文化、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和特色,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打造生態旅游特色村,以點帶面,進行連片打造,建設一批美麗宜居鄉村,促進全鎮生態旅游發展。
蛋雞產業讓貧困戶脫了貧
基層聲音
企業代表:
發展休閑農業 打造美麗鄉村
對于金灶鎮的企業來說,江灣新區的規劃建設是一大“利好”。采訪中,部分企業代表表示,江灣新區的謀劃將為金灶鎮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讓企業更有盼頭,他們將緊抓機遇,借助當地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助力精準扶貧,打造美麗鄉村。
“公司正在加快農家樂項目的建設,以后游客來了,不僅可以體驗采摘、品嘗鮮果,還能吃上特色的農家宴。”江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謝偉波告訴記者,他們將積極融入江灣新區的規劃建設中,以“生態+”的理念對接有機農業科研和消費市場,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同時深度挖掘鄉村旅游文化潛力,充分利用鄉村自然生態條件、歷史文化元素、田園人文景觀等特色資源優勢,建成經濟、社會、環境三效合一的現代化有機種養產業化基地、農業科技示范培訓基地及包括農耕文化體驗、鄉村觀光旅游、少兒科普教育、農民創意集市的休閑目的地,通過相關活動和節慶的策劃組織,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提高全區域農業品牌的影響力、吸引力。
在精準扶貧中,碧桂園投入1000萬元打造“橋陳碧桂園新農村示范村”項目。近階段來,碧桂園已投入資金400萬元,通過舊村改造、危房改造、環境改造、產業發展扶持等有效措施,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配套、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確保貧困村和貧困戶全面脫貧,努力把橋陳村打造成為濕地生態和農業觀光型的美麗鄉村。
企業代表余偉表示,他們將承借江灣新區的東風,加大力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加快橋陳村的危房改造、污水處理設施、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的建設,著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橋陳。
基層干群:
鄉村產業崛起 村民信心滿滿
“希望江灣新區加快規劃建設步伐,推動鄉村更好更快的發展,最終能夠惠及廣大群眾。”在走進江灣新區基層采風活動中,記者感受到基層干部和村民的喜悅與期待。
橋陳村不僅舊貌換新顏,而且集觀光游樂、鮮果采摘、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田園生態旅游已初具規模,鄉村旅游產業跨步向前。橋陳村黨支部書記陳瑞雄對一年多來村莊的大變樣感到欣喜。他高興地說,近期,橋陳村陸續迎來鄉村游旅游團,燒土窯、濕地徒步、紅色村居參觀等特色項目備受游客的青睞。陳瑞雄告訴記者,當前潮陽區各級各相關部門積極對接布局江灣新區建設,他對橋陳村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將結合村里的實際,揚長避短,借力新區的規劃建設來發展特色產業,提高村民收入,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江灣新區事關全市發展,又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對此,在精準扶貧中獲益匪淺的貧困戶陳壁巖備受鼓舞,他告訴記者,他和其他貧困戶一起參加了農村合作社,開辦了養雞場,產蛋后自己拿去鎮子上賣,合作社還幫他們解決一部分產品的收購,現在每個月收入額外增加大概有一兩千元。“今后,村里發展的路子就更寬了,我就希望借此機會把養雞產業做強做優,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陳壁巖一臉燦爛。
記者手記
搭上發展“高速路”
夏日的榕江南岸水清景美。江灣新區的提出,為這片未經開發的“處女地”注入了生機和活力,賦予了她新時代的使命。走在榕江旁果香四溢的山區鎮,記者發現,有著先天優勢的金灶鎮規劃先行,找準定位,先行一步,鉚足勁邁向江灣新區。
水果種植曾經是金灶鎮引以為傲的傳統支柱產業。如今,這種產業格局已發生喜人的變化。在全鎮規劃的引領下,生態旅游業逐漸成了當地主導產業,并展現了迷人的前景。走在金灶鎮的田間地頭,村莊的環境再造、農業“升級版”來襲、鄉村旅游興起等,讓記者深切地感受這種變化。在金灶鎮黨政班子看來,金灶的大變化得益于規劃先行,更得益于交通大環境的改善,使金灶鎮的發展搭上了“高速路”。
當然,金灶鎮的發展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令人振奮的是,江灣新區的規劃建設,使這里的廣大干群滿懷信心、干勁十足,因為在他們眼里,江灣新區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果香小鎮振興發展之路。
本版撰文 汕頭新聞網記者 劉文釗
本版攝影 汕頭新聞網記者 袁 笙
市港航海事局榮獲全省港航海事系統執法大比武二等獎
揚州開放式公園實行分級管理 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將被一票否決
惠州首次承辦中國速度輪滑公開賽 近400名愛好者參賽
關于接受甘躍華辭去婁底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職務的決定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陳傳斌:義務除癬奉獻社區
【走進江灣新區汕頭日報基層采風行④】金灶:果香特色小鎮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羅口社區組織黨員志愿者入戶宣傳文明創建
肺癌患者可在連申請中華慈善總會藥品援助
犍為縣:旅博會犍為分會場暨茉莉花文化藝術節開幕
徐州市云龍湖水庫管理處玉帶河、如意河、軍民河河道日常保潔及護坡養護項目公開招標公告[項目編號:徐采招G(2017)C052]
我市積極開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建設
增城區永寧街積極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10張圖告訴你,災難面前,誰是最可愛的人[1]
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為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提供堅強保障
2017年我市完成財政總收入318.7億元
市國土局召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和地質礦產年度工作推進會議
市領導督辦政協重點提案
突出改革創新 強化擔當作為 努力以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目標
開學季如何合理出行 交警支隊發布開學季島內路況預測報告
抓成果促轉換 確保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