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注定是蕪湖新聞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一天,蕪湖日報報業集團與蕪湖市廣播電視臺聯姻,成立蕪湖傳媒集團。蕪湖報業將以新的姿態迎接新時代。《蕪湖日報》從創刊至今,已經走過69年的歷史,她在創業中成長,在創新中壯大,在融合中求變出新,她書寫的華彩樂章將永載史冊。
創業:《蕪湖日報》與新中國同歲
1949年7月1日,蕪湖市委機關報《蕪湖日報》創刊,報紙對開4版,間出2版。由于中共皖南區委搬遷到蕪湖,《蕪湖日報》于1949年9月21日并入《皖南日報》,《皖南日報》除擔負宣傳皖南地區的重任外,同時擔負著蕪湖市委機關報的使命。
1951年12月,《皖南日報》遷往合肥后,蕪湖市委于1952年7月1日創辦《蕪湖大眾》,四開4版,始為三日刊,后改為周三刊。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蕪湖大眾社與蕪湖人民廣播電臺組成一套領導班子,實行合署辦公,統一領導,這也許是蕪湖媒體的首次融合。
1956年1月20日起,《蕪湖大眾》改為橫排正文,并采用規范的簡化字。1957年元旦,《蕪湖大眾》更名為《蕪湖日報》,經李克農同志推薦,郭沫若同志題寫了報名,并沿用至今。文革期間,《蕪湖日報》處于停刊狀態。 1979年復刊《蕪湖報》。1984年7月1日,恢復為《蕪湖日報》,《蕪湖日報》四開4版,周六刊,發行達到25000余份,并有了自己的印刷廠。
創新:蕪湖報業走向輝煌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蕪湖日報社先后推出《蕪湖日報·星期刊》《大江晚報》《金周刊·蕪湖廣播電視》,組建安徽省第一家地市級報業集團,建造并入駐13層新聞大樓。
《蕪湖日報》通過不斷改擴版,逐步提升辦報水平。2003年5月8日,《蕪湖日報》全部采用橫題,統一字體,留白,大標題、短文章、大圖片,推出《蕪湖日報·城南月刊》和《蕪湖日報·金融專版》。2004年1月1日,采用ab版結構框架方式,由對開4版擴充到對開8版,創辦了“三縣周刊”和《蕪湖日報·金融版》。2006年1月,擴版至對開12版,分abc三疊。2008年,將“三縣周刊”改為縣區新聞版。2009年,提出把《蕪湖日報》打造成現代都市黨報,對版面做了重大調整。并推出了紀念《蕪湖日報》創刊60周年特刊68版,創下日報版面歷史之最。2012年,在一版陸續推出江聲、中江時評等欄目,強化言論立報,在恢復“三縣周刊”的基礎上,推出《蕪湖日報·無為周刊》。此后多次改版,使《蕪湖日報》更加權威好看。
1988年10月2日,蕪湖日報社推出四開4版周刊《蕪湖日報·星期刊》,每逢星期日出版。由于可讀、可信、可親,受到江城父老鄉親的喜愛,到1993年,《蕪湖日報·星期刊》發行零售數最高達17.5萬份,期發行量達到15萬份左右,創蕪湖報業史最高紀錄。
1992年12月,蕪湖日報社啟用了精密激光照排系統,《蕪湖日報》不再用鉛字編排和膠版印刷,正式告別了“鉛與火”,實現了“光與電”的技術革命,大大提升了報紙印刷速度和質量。2002年,蕪湖日報社又全面啟用新聞采編綜合網絡系統,記者、編輯實現無紙化辦公。
1995年7月7日,經市委同意,安徽省新聞出版局審查上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蕪湖日報社創辦《蕪湖晚報》,并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創刊,1999年1月1日,由《蕪湖晚報》更名為《大江晚報》。
《大江晚報》由最初四開8版擴大到四開40版。年訂閱戶6萬戶,日發行量達到8.1萬份,在全省地市晚報發行中名列前茅。
2005年1月,蕪湖日報社推出《金周刊》,定位于生活服務類周刊,由大江晚報負責編輯。2007年7月6日,《金周刊》與《蕪湖廣播電視》整合為《金周刊·蕪湖廣播電視》,每周五獨立發行。2017年元月起,《金周刊·蕪湖廣播電視》并入《大江晚報》發行。
2006年6月6日,經蕪湖市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批準,蕪湖日報報業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安徽第一家地市報社改制。它與蕪湖日報社為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屬于市委直屬事業單位,正縣級建制。2006年7月18日,中共蕪湖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成立,并于當日成立了報業集團機關黨委。8月1日,集團印務中心在城南投產。報業集團形成了以《蕪湖日報》為龍頭,以《大江晚報》、《金周刊·蕪湖廣播電視》為兩翼,以中國蕪湖新聞網為對外窗口的宣傳格局,實現了由一報向多報、一媒向多媒的跨越。
2004年12月13日,蕪湖日報社在城南紅花山路20號地塊舉行蕪湖日報社新聞大樓開工奠基儀式。新聞大樓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其中主樓地上13層、地下1層;另有輔樓、印務中心大樓。2011年7月,蕪湖日報報業集團新聞大樓建成使用。
融合:從多媒向全媒跨越
蕪湖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建設可追溯到2003年。依托報紙優勢,蕪湖日報報業集團開通了中國蕪湖新聞網,推出了蕪湖手機報和新媒體超市,實踐媒體融合,初步形成了新媒體矩陣。
2003年7月1日,蕪湖日報社網站開通。三年后的8月1日正式開通中國蕪湖新聞網,開設視頻新聞欄目。2007年12月,蕪湖日報報業集團《蕪湖日報》《大江晚報》《金周刊·蕪湖廣播電視》《皖江報業》數字報在中國蕪湖新聞網正式上線。2010年,蕪湖新聞網首次實現網絡直播。
2007年3月起,蕪湖日報報業集團在全省地市率先創辦蕪湖手機報。2009年6月6日,創辦了全省第一份《大學生手機報》。2014年,安徽手機報蕪湖版實現“三網”覆蓋。
2010年10月,蕪湖新聞網在蕪湖主流媒體中率先注冊新浪、騰訊官方微博。報業集團各媒體隨后分別注冊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
2013年10月18日,蕪湖日報報業集團在全國新聞系統率先提出“新媒體超市”概念,并推出新媒體超市客戶端。它囊括了報業集團旗下網站、數字報、手機報、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40余種新媒體產品。其二維碼嵌入《蕪湖日報》《大江晚報》《金周刊·蕪湖廣播電視》的報頭和蕪湖新聞網,方便讀者瀏覽眾多新媒體產品,引導讀者跨界延伸閱讀。
2014年9月19日,“無線蕪湖”新聞客戶端上線,首期推出新聞版塊,包括新聞、政務、讀圖、活動、專題、報料、手機報和調查等模塊,當年被省委宣傳部列為全省媒體融合發展示范項目。2015年1月,新增違章查詢、路況提醒、公交查詢等公共服務資源。
2017年,根據蕪湖市委宣傳部統一部署,在全省率先打破“報、臺、網”界限,組建蕪湖新媒體中心,蕪湖日報報業集團的蕪湖新聞網和蕪湖市廣播電視臺的皖江明珠網及新媒體整建制并入蕪湖新媒體中心,并在報業集團新聞大樓合署辦公。同年9月29日上午,“今日蕪湖”客戶端正式上線。它設有新聞資訊、便民服務、互動活動三大功能版塊,整合全市資源,以圖文、音視頻為傳播載體,為用戶提供新聞資訊、交通出行、生活服務、文化休閑、游戲娛樂等全方位服務。
榮譽:三獲中國新聞獎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
蕪湖日報報業集團和旗下的各媒體多次榮獲全國和省市各類集體獎和新聞獎,其中,《蕪湖日報》的三篇新聞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填補了蕪湖新聞史上的空白。
在2011年到2014年度的四年間,蕪湖日報報業集團三獲中國新聞獎,其中2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其中,《醫藥分開“蕪湖模式”探路“二次改革”》(作者陳旻)獲得第22屆(2011年度)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三訪中干渠——南陵全國率先試點農田水利建管體制改革紀實》(作者劉光、趙云濤)榮獲第24屆(2013年度)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三只松鼠”的成功“三級跳”》(作者金昌龍、戴卿)獲第25屆(2014年度)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2012年至2016年的五年間,蕪湖日報報業集團各媒體共榮獲安徽新聞獎71件,其中,一等獎13件。2014年,蕪湖日報報業集團獲得安徽新聞獎等級獎22件,報業集團旗下的《蕪湖日報》《大江晚報》《金周刊·蕪湖廣播電視》和蕪湖新聞網均有作品獲得一等獎,這在蕪湖報業史上尚屬首次。
□ 全媒體記者 石瓊
全國人大代表王娟:“慢火車”不會停開也不漲價
清官難斷家務事?家事審判有妙招!
良田鎮:依法拆除危房
深圳市拓荒史研究會提前召開換屆選舉大會,應憲當選會長
看亳州發展 講精彩故事
蕪湖報業:六十九年風雨兼程
新型移動變電站“武漢造”
領電子結婚證就不用去民政局領證了? 這是個誤讀
無錫將實施三年行動計劃 讓鄉村美顏又宜居
我市舉行最美創新創業青年夢想分享會暨紀念五四運動九十九周年主題團日活動 田金昌等出席
祥符區人民法院開展綜治平安建設宣傳活動
北京市疾控中心:諾如流行季學校應停辦學生活動
宛城區:宛城區委統戰部組織開展職工運動會
“三省一市”政協聯動民主監督小組來湖調研
鄭州工人路一小區凌晨大火致4輛電車1輛轎車燒毀
新起點新氣象新作為 全市領導干部投入節后工作
一分鐘搞定 峽江社保進入繳費快車道
黃巖外僑辦深入學習第十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精神
市社發集團六項舉措開展“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
蛟河市長安街扎實開展河道“清四亂”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