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在四川大學博物館拉開帷幕。
“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吸引市民觀展。
6大主題展陸續與您見面
《金色記憶——14世紀前中國出土金器特展》(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展》(成都博物館)
《人與神——文物精華展》(三星堆博物館)
《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四川博物院)
《古蜀文明與兩河文明對話展》(四川大學博物館)
《考古四川新世紀展》(廣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整理基地)
10月22日,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將在成都開幕,本次大會主題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不要以為這只是考古人的學術盛宴,對于老百姓而言,眾多展覽也是一場文化與歷史的饕餮盛宴。大會舉辦期間,至少有6場特色主題展覽匯聚天府之國,無論是江口沉銀考古成果展,還是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展、金色記憶金器展,總有一款展覽讓你大飽眼福。
江口沉銀展回娘家
此前,“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大量珍貴文物讓觀眾大開眼界。如今,四川觀眾也有眼福了。作為中國考古學期間的重磅展覽之一,500多件珍貴的文物已于10月21日回歸成都,在四川博物院免費向公眾見面。
本次展覽分為兩個部分,“江口沉銀”主要展示江口遺址出土相關文物,分為大西政權、金銀充庫、江口鏖戰三個單元進行展示。國內首次發現的明代藩王金寶實物——蜀王金寶,明蕃王府以及張獻忠冊封妃嬪的金銀冊,佐證江口沉銀遺址為戰場遺址的三眼火銃,張獻忠嘉獎部將所用的“西王賞功”金銀幣等文物悉數亮相,讓您大飽眼福。
眾多展覽精彩紛呈
最早出現“中國”二字的何尊,重達18斤的西漢金獸……考古學大會開幕期間,四川人在家門口就能一睹這些國寶的風采。
正在成博展出的“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展”上,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250余件青銅器重磅亮相,包括國寶何尊在內的55件一級文物匯聚蓉城,講述青銅這一“國之重器”背后的故事。
另一邊,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也聯合國內40家考古文博單位,集中展現350余套先秦至元代金器精品,帶領觀眾追尋“金色記憶”。
10月21日,在四川大學博物館亮相的“古蜀文明與兩河文明對話展”是世界上首次在大學博物館舉辦的古蜀文明主題跨國聯展。以色列耶路撒冷圣地博物館、美國耶魯大學皮博迪自然歷史博物館巴比倫特藏、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和川大博物館的特藏珍品匯聚蓉城,讓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跨越時空對話。
除此之外,在廣漢的展覽也賞心悅目。“考古四川新世紀展”“人與神——古代南方絲綢之路文物精華展”分別選取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重磅文物,以及蜀、笮、滇秘寶遺珍,展示考古近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
來自兩河流域的古印章。
三星堆的青銅面具。
“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在川大開幕
古蜀文明對話兩河文明
從歷史深處追問“人類共同命運”
北緯30°的緯線,似一根有魔法的紅繩,連接著世界幾大文明的發源地。同樣纏繞于這條神奇紅繩上,以四川三星堆文明為代表的古蜀文明,與其他幾大文明發展有何關聯?或許,我們可以聽聽文物之間的“對話”。
10月21日,“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在四川大學博物館拉開帷幕。三星堆的文物手稿、古蜀的青銅人像和玉石器,與兩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版文書、寶石材質的滾筒印章首次“當面對話”,這不僅是兩種文明的交流,更是在21世紀的今天,從歷史深處對“人類共同命運”的追問。
圖形組合“撞臉”
兩個文明或有共同背景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四川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以及寶墩系列古城遺址的發掘,古蜀國幽暗的歷史天空頓時被照亮。
三星堆博物館里,高3.96米的青銅神樹壯美精致。神樹有三層樹枝,每個枝條上,小鳥兒昂首高歌。神樹的下部懸著一條龍,龍的頭朝下,尾在上,夭矯多姿。
神樹很孤獨,除了在《山海經》中,古代中國的其他地方從未見過其身影。不過,在“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上,在與阿卡德時期的滾筒印章“相見”后,它似乎找到了“伙伴”。
滾筒印章是古代近東地區普遍使用的印章,通常刻有“圖案故事”。一些阿卡德時期滾筒印章上,講述著一個神話故事:居住在樹上的鷹和蛇發生對抗,人類參與其中,最后藉由鷹的翅膀飛升天空。這就是著名的埃塔納神話。
從印紋上可以看到,廣泛出現在古蜀時期的飛鳥、樹和蛇形成的組合,在古代兩河流域也并不陌生。“這是兩個文明在結構性上的相似。”本次展覽的首席策展顧問王獻華教授說,這些形象組合,正是先民宇宙觀的反映,“這樣的相似,或許更能說明,兩個文明可能有共同的背景。”
三星堆金杖之謎
兩河文明權杖或提供參考
巴蜀先民崇尚金器。金杖、金面具、“太陽神鳥”金飾、金冠帶……在三星堆和金沙兩地,出土的金器近三百件。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一條彎彎曲曲的金杖讓人嘆為觀止。在金杖一段,雕刻有三組圖案,留給考古學家們無盡遐想:金杖的主人是什么身份?它在權力體系中有著怎樣的地位?由于缺乏文字,這一切都尚無定論。
類似于金杖的“棍子”,出現在兩河流域的浮雕中——在漢謨拉比法典石雕上部的浮雕中,太陽神沙馬什授予漢謨拉比權杖。這里的權杖,意味著天神授予國王權力。
在3000多年前的黃河流域,象征國王權力的是鼎,遠在西亞、北非一帶,那里的人們將杖作為權力象征。三星堆的金棍文化,是否與兩河流域中的權杖有什么關聯?
有專家認為,這并非不可能。三星堆出土過5000多枚印度洋海貝,說明三星堆時期的古蜀人已經走出盆地,不排除外界文化通過南方絲綢之路,對三星堆文化產生了影響。
當成都平原和兩河流域的青銅文明相遇,似曾相識的圖形、器物相見,讓人忍不住設想,數千年前,兩個相隔5500公里的文明之間,有著一段怎樣的故事?
專訪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
古蜀文明國外巡展所到之處皆轟動
10月21日,“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在四川大學博物館舉行。這也是兩河流域文物首次在中國集中展出,大批吸睛文物逐一亮相,其中就有以色列耶路撒冷圣地博物館帶來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以及兩河流域出土的珠寶首飾。同樣,三星堆博物館也是誠意滿滿,大量珍貴青銅器、人物像將在家門口展出,和兩河流域文物直接展開“當面對話”。
這不是三星堆青銅器第一次“外交”,在20多年里,它們先后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展,足跡遍布各大洲。
“對外交流展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回憶,“1993年第一次走出國門。當時為了配合申奧,三星堆部分文物在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展出。”此后,三星堆文物先后出展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例如德國埃森克魯勃山莊、英國不列顛博物館以及日本各地的特展。“每到一處都會引起轟動。”朱亞蓉說。
走遍世界各地的古蜀文明,除了將中國的歷史文化之風刮到了每一角落,也極大增進了人類文明之間的聯系。如今,古蜀文明同樣吸引著其他地區文明前來“對話”和交流。
“現在,不僅是走出去,還有引進來。金沙博物館曾舉辦過古埃及文明展,下一步還將舉辦雅典文明展。”朱亞蓉說,通過不同地區文明的展覽,探尋它們發展過程中的聯系。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何方迪 吳冰清 攝影 劉陳平
原標題:大展云集四川 讓文物說話
河南省法學會系統召開黨建工作會議
一個“偽球迷”的20年世界杯記憶
荷蘭藝術家到訪佛山,探討將佛山陶塑推向歐洲
郄英才主持召開市區棚改工作專題會議
仲興中心幼兒園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
中國考古學大會今日在成都揭幕 6大主題展陸續與您見面
我省江北首條八車道高速公路 江廣高速改擴建工程昨通車啦
阜陽市發改委赴臨泉呂寨開展走訪慰問活動
九江柴桑區多部門聯合執法 呵護越冬候鳥
法官化干戈 母子再團圓
通化進入最美冰雪旅游季
戲水 消暑 歡樂多
武寧縣市監局集中銷毀問題凍肉制品
廣饒縣物價管理辦公室開展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專項檢查,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曲陽縣推進鄉鎮生態環境體制改革
億緯鋰能專職消防隊成立 配備7.5噸水罐消防車1輛
便捷出行 誠信建設 環保治污 福州團代表踴躍向大會提交意見建議
2018年首屆國際技術轉移平臺搭建及發布會在我區舉行
全國百名黨媒社長總編輯齊聚浙江湖州 探尋“兩山”理念誕生地綠色發展之路
【雙創雙修】浮梁縣:和諧秀美的經公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