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夏天非常熱,咱老百姓感到最爽快的就是回家能夠洗澡沖涼,那叫一個爽啊!
中國人為什么每天不洗澡
改革開放之初,我因一次工作機會,和外國人接觸,那個外國人就問我:“我就不明白,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每天不洗澡?”
我當時只好搪塞說:“我們為了節約用水。”
實際上,誰不想每天洗澡啊,可是在改革開放以前,甚至在1992年左右,我們老百姓不僅洗澡難,還面臨著各種難,如:吃飯難、買菜難,出行難,理發難,住房難等等等等,一個字,老百姓干什么都難。
那個時候兒洗澡確實很難,有條件的工廠,部隊大院,機關大院兒,一周能洗個兩次澡。普通的老百姓僅能去在社會上到大澡堂子去洗,當時老百姓比較窮,舍不得每天花錢洗澡。我記得那時候一個人洗一次澡0.35元,不說每天洗澡吧,就是一個人一周洗澡1次,一個月也得1.4元。如果家里有7、8口人,洗澡費用就要10元左右,這對于收入僅30多元的家庭而言,是非常大的負擔。而且當時社會大澡堂子數量也非常少,后去的人泡澡,澡堂子水也很臟。
那時候不要說每天洗澡了,就是一個月洗一次澡都感到特別幸福、甚至是奢侈。
老百姓洗澡想盡了各種辦法
1970年到1979年,我部隊當兵,戰士們每周洗2次澡,洗澡堂沒有淋浴,就是一個大池子里邊兒兌上熱水,洗澡堂一開門,戰士們就趕緊沖進去,用自己的臉盆舀熱水往身上澆,然后趕緊涂上肥皂(那會兒也沒有什么洗發液、淋浴液之類的,聽都沒有聽過),然后再舀一盆水就在往身上澆,把肥皂沫子沖干凈,這還得快點兒,晚了,那個熱水就快沒了而且涼了,況且一個個臉盆老在池塘里舀水,水也容易臟。
改革開放之初到1992年左右,老百姓洗澡也想盡了各種辦法,我記得當時市場還賣過一個簡單的淋浴頭,就是弄兩根兒管,紅色管兒接在熱水壺上,白色管兒接在涼水龍頭上,然后把熱水壺水燒開,打開涼水龍頭,涼水就把熱水抽到淋浴頭那兒,冷熱調解靠熱水壺水的溫度(想熱,就把水燒熱多些,反之相反)簡單洗一洗,或者干脆拿臉盆接點熱水自個兒沖一沖,拿毛巾擦一擦。
那會打完球兒,跑完步,夏天大熱天的,根本就沒有條件去洗澡,也就拿毛巾沾點冷水擦一擦而已。現在想想,那個渾身都是酸臭味兒。冬天就更不洗澡了,幾乎一個禮拜能洗一次已經很不錯啦。
鄰居阿姨為什么不洗澡
我小時候,我們家在部隊大院,每周能洗2次澡,每次洗澡,家長帶著我們,我們小孩子都特別興奮,在澡堂子里面嬉水打鬧,遲遲不愿意出來,我和我鄰居的一個小伙伴經常一起去洗澡,但是我發現,他媽媽從來不洗澡,每一次都是他爸爸帶著他。后來我就問他,他說不知道。我就問我媽媽:“那個阿姨為什么從來不洗澡呢?”
我媽媽說:“小孩子你不懂事兒就別問了。”
我長大后才知道,那個阿姨得了乳腺癌,兩個乳房都被切除了,她非常不好意思去大澡堂子洗澡,所以那會兒她就自己在家擦一擦。可見,那時公共大澡堂洗澡,對殘疾人的隱私來講,更加困難。現在家家都有洗澡設備,對殘疾人而言也是大大方便了。
那時候,公共汽車、火車、商場、辦公室等地方都沒有空調,夏天擠公共汽車,大汗淋漓,渾身是汗,回家也沒有地方洗澡。
每天干干凈凈洗個澡
現在我們老百姓生活各方面的條件都大大改善了。我們家家都有洗澡的設施,各種洗澡設備應有盡有,煤氣熱水器,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等等。
現在不管夏天多么酷熱,每次老百姓回到家以后第一件事兒,就是洗個干干凈凈的熱水澡。然后坐在帶有空調的房子里,吃著冰鎮的西瓜,喝著冰箱里的各種飲料,上網、看電視、讀報……晚上睡個踏實覺,多么舒服啊。
可是你想想:如果中國沒有改革開放,老百姓能有這么舒適的生活嗎?
改革開放給我們提供了干干凈凈的個人衛生的環境,感謝改革開放讓我們老百姓每天都干干凈凈的洗個澡,干干凈凈的去上班。我們要真心感謝改革開放。
培育企業上市新力量 利用資本市場促發展 南山區舉辦“企業上市工作培訓會”
樂山全面推進教育三年攻堅計劃
王錫友向威海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報告工作
新壩“花果香”小鎮建設啟動 這里有詩和遠方
先鋒街道辦事處舉辦新春聯歡會
改革開放讓我們干干凈凈洗個澡
港珠澳大橋開展首次三地聯合試運行
一根粉筆、一張黑板報 寫寫畫畫 助力社區管理
金字山公園已完成工程總量的70%,預計明年春節前向市民開放
這個周末可以“涼涼”一下了
全市春節禁放攻堅戰圓滿收官
市自來水公司提醒廣大用戶 做好供水設施防寒保暖
東寶633萬元補貼農民購機
胡忠雄主持市人民政府經濟形勢分析會議 要求緊盯六項工作重點
我永遠是《濟南日報》的小報童
福建華橡股份公司董事長李成榮獲第十七屆福建省優秀企業家榮譽稱號
丹鳳獲省平安建設先進縣稱號
[民生熱線]網曝羅田大崎鄉黃土嶺1組修路不達標 政府回復同意調整
史記韓城與孔子故里開啟文化交流
威海體育局號召向“齊魯時代楷模”殷樹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