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陽澄湖、長蕩湖“退蟹還湖”引發市民熱議
今后還能吃到“太湖大閘蟹”嗎
“今年內,太湖大閘蟹必須集體搬家到域外標準化池塘進行養殖,從明年1月1日起,太湖里將沒有圍網養殖的大閘蟹!”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近日發布的一條有關太湖、陽澄湖、長蕩湖等水產名湖將“退蟹還湖”的消息,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市民廣泛關注:“我們吃不到太湖里養殖的大閘蟹了嗎?”
10年內湖泊網圍面積銳減到目前80萬畝
省海洋漁業局副巡視員費志良介紹,江蘇是我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海的省份。2017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100萬畝,水產品總產量520萬噸,漁業產值1740億元,漁業經濟總產值3260億元。近年來,江蘇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對綠色和質量的追求,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生態健康養殖行動中,對全省十大湖泊網圍養殖面積進行銳減是最大的亮點。近年來,江蘇省大力開展湖泊網圍養殖綜合整治,全省十大湖泊網圍養殖面積由2008年的140萬畝壓縮到目前的80萬畝,對保留的圍網全部實行生態化養殖、小區化管理。
東太湖圍網已蕩然無存
6月中旬,記者乘快艇來到東太湖蘇州灣,這里是太湖最下游,在20多年前,這里圍網養殖的面積廣闊。但此次在太湖觀察,圍網已蕩然無存。在太湖岸邊,水面上除了些許水草,以往圍網養殖造成的成片白色漂浮物已沒有。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太湖再現秀美靜謐的景色。
省太湖漁管辦吳林坤介紹,太湖圍網始于上世紀80年代,發展于90年代,至本世紀初達到頂峰。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后,江蘇漁業部門按照“鐵腕治污、科學治太”的要求實施了太湖圍網綜合整治,將太湖圍網養殖面積從20.43萬畝的峰值(養殖戶4067戶)一次性壓縮至4.5萬畝。
而到今年12月底前,太湖蘇州市行政區域內水域的4.5萬畝圍網也將全部拆除。明年開始,太湖中就再沒有圍網養殖的大閘蟹了。江蘇馳名水產品——太湖大閘蟹將全部“搬家”到太湖域外的標準化池塘中進行養殖。
除了太湖,金壇長蕩湖從1983年開始興起的圍網養蟹在去年底已被全部拆除。長蕩湖6.8萬畝“天羅地網”已成為歷史老照片。高寶邵伯湖去年開始實施圍網清拆和“退養還湖”,目前 3900畝水域完成驗收,今年底將完成9000畝,剩余的6000畝的“退養還湖”將在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池塘養殖的螃蟹味更美
做蟹蝦等水產批發生意近30年的“江南漁王”楊飛介紹,市民對于“退蟹還湖”后螃蟹質量有下降的擔心是多余的。他介紹,目前螃蟹已進入第三次脫殼。養殖好螃蟹關鍵在于塘水、水草、蟹苗的品質要優;在規范化水塘養殖更容易實行精細化管理。而在湖里圍網養蟹,由于水面太大,生態環境難以控制,很多技術措施難以應用。
金壇長蕩湖水產站張金彪介紹,金壇長蕩湖現在是大水面水塘養殖螃蟹,池塘都是標準化魚塘,內有潔凈水草、大量浮游生物,并定期投喂優質餌料,絕對是仿生態養殖。通過多年比較,湖蟹和池塘蟹口感、營養等都沒有區別。近年來,市場上90%的蟹都是池塘養殖的。
長期從事漁業技術研究的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張永江書記介紹,長蕩湖網圍已經全部拆除。網圍養殖的螃蟹上市期比池塘蟹略晚,主要是池塘蟹“衣食無憂,長的稍快”。就品質而言,兩種類型的螃蟹非常接近。(記者 薄云峰)
提速增效 讓群眾辦事更便捷——訪市食藥監局副局長占榮軍
荷嶺鎮打造免費藥具發放便民直通車
全市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召開
“延安時期婦女運動委員會”專題展覽開展
禹會區召開區委三屆五次全會
今后還能吃到“太湖大閘蟹”嗎
俄羅斯對外投資合作指南(第五期)
市統計局黨總支組織開展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活動
五華雙華鎮圍繞民生抓黨建 全面提升群眾獲得感
第3屆亞殘運會即將開幕 我市3名運動員將赴印度尼西亞參賽
舉辦普法教育活動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西華縣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檢查《河南省建筑市場管理條例》貫徹實施情況
虞城縣疾控中心開展“世界狂犬病日”宣傳活動
熱帶低壓或將于今夜到明晨登陸海南
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守護斑頭雁2018”愛鳥周活動
弘揚志愿精神,創衛“春暉”先行
特勤人員夜跑遇男孩高燒昏迷 自行開車送醫助其脫險
男子夜歸將車違停至鐵路道閘附近 逼停火車
共同打造“閩南藍” 廈漳泉三地環保部門簽署合作備忘錄
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學者到阜南縣開展醫改領域融合治理模式調研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