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新聞網訊(通訊員王棟梁)為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立德樹人工作,推動從細處、小處、實處、適處入手,切實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淅川縣寺灣鎮中心學校把立德樹人的目標掰開揉碎,積極開展“微德育”的規劃、研究,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細節”入手,通過滲透化、生活化、實踐化、綜合化、學術化的育人方式,為立德樹人搭建“微平臺”、創設“微機會”、實現“微德育”資源育人成效的最大化。
做好微事情,篤行微德育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它精辟地指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該校把各年級德育目標細化于每一個細節中,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融入生活的一點一滴,真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品德。校園中經常看到這樣的育人場景:地上的一片紙,教師隨手撿起;及時關掉亮著的燈;擰上滴水的水龍頭;下課后收拾好講桌;餐廳中關注學生就餐;宿舍中詢問學生冷暖等。“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節節是楷模。”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學校通過“微德育”活動,“小”題“大”作,每月開展一次“微習慣”課程,例如“彎腰撿美麗,垃圾不落地”、“巧手理桌兜”、“課前準備靜悄悄”等來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日行一善”德育主題活動,鼓勵學生每天至少做一件善事,記錄在“日行一善”專用本上,并做出自我評價。學校不定期舉行“日行一善”故事會、作文競賽、手抄報比賽,對優秀班級和個人進行表彰。同時還組織學生義務打掃街道、到敬老院里慰問孤寡老人、為患重病的學生捐款,使學生學會做善事,心里存善念,養成“日行一善”的良好習慣。
上好微課堂,滲透微德育
道德無法脫離生活而存在,僅僅依靠專門的德育課程,并不能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品德。該校抓住課程改革的契機,把立德樹人的目標掰開揉碎,細化到每一個科目、每一節課中。對于本校的老師,教材不再是“圣旨”。教材拿到手,教師首先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圍繞學生實際和育人目標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過程。課堂上,老師不但關注學生知識目標達成,并注重知識點的生成;課堂上,老師不但關注難點的解惑,更注重方法的點撥;課堂上,老師不再目中無人,而是欣賞教育貫穿課堂的始終……
同時,實行“課前5分鐘德育微課堂”,教師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課堂上采取講故事、讀經典、唱童謠、齊背誦、看動漫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強調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學生間的相互促進。課下,有效促進學校與家庭間的密切配合。“道德作業”根據當日“課前5分鐘德育微課堂”確定內容,作業以學生實踐、體驗為主,引導學生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讓學生在參與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德育微課堂”以其“主題明確、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貼近實際、注重實踐”的特點,得到了廣大學生的認可,成為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
利用“微空間”,熏陶微德育
俗話說:“學校無閑處,處處能育人。”學校充分利用校園空間,投資修建“校園文化墻”。結合學生實際,從安全、環保、感恩、文明、善學、創新、惜時等方面,整體策劃、系統設計、精心布置、注意細節的總體要求,使校園人文景觀構成集育人性、知識性、特色性、宣傳性四位一體的文化體系,使學生一進校園便有賞心悅目的感覺,體現了“一草一木會說話、一墻一壁皆育人”的校園文化特點。
淅川縣古丹陽市是楚國的始都,該校恰處于楚文化輻射區域,楚文化宣傳教育是本校德育活動基本內容之一。他們在校園宣傳欄里面,選取了先秦時期此地區的科學技術、彩繪、音樂、絲織彩繡、漆器、青銅鑄造等圖片。通過這種展覽方式,可以更好給學生講解大量的楚文化的內容,分析更多出土的歷史文物的價值和意義。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楚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的傳承楚文化;在長時間的楚文化熏陶中,學生也能夠學習古人那種勤學善思、篤定博學的品質,從而使自己變成一個豐富飽滿的學者。
各班結合學校辦學理念以及班級特色對文化墻進行文化著裝、布置,抓特色,出亮點,突現班主任治學、治教、治班風格,凝聚班集體團隊意識;通過彰顯班級特色,提升班級文化,實現在環境中教育人、培養人、熏陶人;通過對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設計和布置過程中,各個班級群策群力,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智慧、學生的參與和布置能力。充滿創意的設計,豐富多彩的走廊文化,真正做到了讓每一面墻都說話,讓每一幅作品都育人,為學校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開展微閱讀, 學習微德育
該校首先推行“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和好書“自由對話”。各班設有圖書角,學校的閱覽室實行開架閱讀,校園處處都是閱覽區,學生們可利用“微時間”自由放松地閱讀。其次,進行“分層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一至三年級,除了為學生推薦必讀書目外,嘗試讓學生閱讀繪本,并在課堂進行交流;四至六年級,分階段推薦學生讀鄭淵潔、楊紅櫻等作家的作品,實現閱讀的序列化和系統性。另外,實現“群閱讀”,構建師生同讀和親子閱讀網。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和十月份“讀書季”上,開展師生共讀、親子共讀活動;進行經典誦讀、講故事、美文誦讀及課本劇表演等各種比賽;評選書香班級、書香少年、書香家庭等,有效地推進了閱讀活動的進行。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閱讀成長,學校還開展了手抄報、詩配畫、小小書法家評選等活動。在評價中,配上多種方式的獎勵,如:在升旗儀式上頒獎并將獲獎照片發到班級群里予以鼓勵;獎勵納入到學期末考評,進行三好學生的評比等等,學生的讀書興趣越來越高。
另外,家庭“微閱讀”也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學校鼓勵家長在家中建立“圖書角”,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由于讀書活動的開展,現在學生人均有10本以上的課外讀物,學生、家長讀書已成習慣,每天都能看到家長微信群里學生讀書的身影。
挖掘“微活動”, 踐行微德育
“教會學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該校在扎實做好“三拒絕”(拒絕零食、拒絕零花錢、拒絕家長無序接送),“兩操”(中學生激情跑操、小學生《弟子規》韻律操),“兩弘揚一爭做”(弘揚師德標兵精神、弘揚好學風教風校風),爭做最美教師最美學生最美家長和“三大步”勵志教育、德育夏令營、冬令營、社團日活動等六大德育主題活動的同時,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制定德育主題實踐活動臺賬,結合每個時節每月都安排有相關的德育主題實踐活動,并嚴格執行落實。
比如,在3月份,他們開展“春天的約會”社會綜合實踐活動,通過“賞、繪、誦、演”等,引領學生崇尚自然、熱愛生活;在期中考試期間,擇機舉行了“傳承美德、誠信考試”為主題的德育教育活動,為學生進行考試誠信教育。在清明節,他們組織學生開展“緬懷先烈,繼承傳統”的教育。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組織開展學生廣泛參與“我的節日”主題活動。
德育從說教走向體驗,讓學生從封閉的書齋中走出來,將學校的小課堂延伸到社會的大課堂,將德育工作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體驗感悟,從而提高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
打開一扇美麗的窗,繪成一道別樣的風景。如果把德育比作一棵樹,那么微德育就是它的根,根深才能葉茂。只有堅持大育化小,小微大作,持之以恒,他們才能深知“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的真正內涵!
南陽網科教新聞投稿郵箱:nywfcs@163.com,微信公眾號“nyjy2015”,廣告電話:15503770175
2017年度職業技能競賽資助資金擬發放單位名單(第一批)公示公告
晉城九中成立校園朗誦團
我市超額完成2017年度省重大項目目標任務
我市再添9個安徽省新產品
海豐部署質量強縣建設推進工作
淅川縣寺灣鎮中心學校:實施“微德育”教育 讓德育軟著地
【雙陽區】?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在長春”創建工作
金融機構落戶最高獎2500萬
13路司機宣傳交通法規
崇明區心理咨詢師協會開展“七一”黨員志愿服務活動
黃富祥:“葵鄉神探”智擒“獨行大盜”
機器人種大田
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四路四互通”重點項目開工儀式舉行
普寧地稅局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黨建工作
國際航空產業園項目簽約落戶濟南高新區
葛店開發區綜合發展全國排名進前百
南充市監委首例留置案件被移送審查起訴
市國土資源局開展 “重實干、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調研
追逐花季 與蜂共舞
做靚“面子”做實“里子” 云全力創建國家級衛生城文明城 推動城市由“外”到“內”都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