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利用潛望鏡檢測管道病害點
■記者 甘國江 文/圖
地下管道,俗稱城市“毛細血管”。今年以來,為快速、高效地診療城市“毛細血管”,峨眉山市讓潛望鏡、機器人、有害氣體檢測儀等新裝備紛紛上陣,為“精準診療”地下管道立下了汗馬功勞。
查“病情” 新裝備深入地下“精準診斷”
一臺工程車載著幾名技術員和工人,時不時停靠在地下管網的井蓋旁,下車挪開井蓋,然后拿出一根可以伸縮的金屬桿,放入管道內仔細查看下面的管網情況。
“我們就像個移動‘診所’,負責檢測城市地下管網的‘健康狀況’,并根據診斷結果開出治療‘方子’。”5月6日上午,峨眉山市非開挖修復整治工程聯絡員、峨眉山市仙山排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軍告訴記者,那根伸入管道內的金屬桿其實是一臺桿式潛望鏡,下面的鏡頭連接著上面的視頻檢測系統,可以對地下管道進行內窺檢測,最終將管道內的情況實時傳送到電子顯示屏上,實現不用下井便知井內狀況的效果。
據介紹,潛望鏡可以排查疑似病害管道,初篩管道漏點、錯位等病害點,同時全程錄像,便于技術人員對特殊情況開展“會診”。
“如果對潛望鏡發現的管道病害點有疑惑,我們還可以派出機器人下管道精準排查。”楊軍介紹,機器人可以在管道內來回穿梭,近距離點對點地觀測、拍攝管道內的病害點,為制定修復方案提供重要依據。
記者了解到,這臺機器人是從德國進口的管道內窺電視檢測系統,由一臺主控器、操縱線纜架、旋轉攝像頭、小型發電機,以及視頻顯示器、操作桿等組成,可以在200米長的管道內來回移動,最小可以進入直徑30厘米的管道內進行病害點檢測,相較于潛望鏡30米—50米的窺測距離,機器人更有利于“精準診斷”病情。
“尤其是對查明老舊管道走向不明、暗井等情況,機器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楊軍告訴記者,在峨眉山市白龍北路,有一處污水管走向不明,也找不到檢查井,最終他們讓機器人下井后爬行65米才發現了暗井,并最終確定地下排水管線路,為雨污管網整治提供了有效依據。
除“病根” 管網修復不再“開膛破肚”
當天,位于峨眉山市符溪鎮符平村的城市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主管修復工程施工現場,10臺水泵一起用力,將一段300米長管道內的水快速泵入下一節管道,以便對該段管道內的病害點進行修復。
“把水抽干后,我們首先會對檢測出來的病害點進行單獨定點修復,如果內部腐蝕較為嚴重,我們會采取內襯修復術,將整段管網進行全面修復。”楊軍告訴記者,一般一段300長的管道修復只需要7天左右,并且不用像以前那樣挖開路面,也不用斷道施工,基本上施工期間不會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總體說來,就是工期更短、影響更小。”楊軍表示。
據了解,峨眉山市全市共有75處非開挖修復點,目前已經有26處順利完工。該市還計劃投資4億余元,全面啟動“以渠代管”整治、小區雨污分流及化糞池改造、管網病損點修復整治,以及配套管網建設、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二期等5項工程,其中前三項建設正快速推進,將在6月底前完工。
編后
近年來,由于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滯后等原因,城市地下管網的管護,始終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樂山也不例外。尤其在給排水、燃氣、電力等隱患排查和修復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管道開挖,由此產生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投入,同時還會對市民出行和城市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峨眉山市在污水管網修復整治過程中,積極引入潛望鏡、機器人、有害氣體檢測儀等新裝備,進行非開挖式“精準診療”,就顯得尤為難得。從長遠看,依托這些新裝備,既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了效率,又能進行“精準診療”“準確醫治”,可謂事半功倍,值得推廣。
貧困村的免費澡堂
市教育系統“創建衛生城市 從我做起” “五類”作品大賽評獎揭曉
科學推進公共廁所建設 提升旅游城市內在品質市政協就推進“廁所革命”建言獻策
四川啟明星鋁業有限責任公司電解車間黨支部積極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
從11枚紅手印開始,他立志做新時代志愿服務精神的傳播者
峨眉:運用新裝備 城市管網修復不再開膛破肚
“千年木王”如何用?龍眼村邀你出點子
市委黨史委領導來棣調研“紅色接班人”工程
春運期間西安高速公路直升飛機巡檢路況 遇突發事件可提供免費救援
客車超員6人行駛被查 司機被扣12分
北辰區2017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險創新高
人家在魚塘釣魚 他在魚塘偷漁具
同心協力助發展:戴震帶隊開展內江高新區規劃與建設情況專題協商
新北區:河南新鄭市政府辦公室一行來生命健康產業園調研
劉中漢等參加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綜合一團代表討論會
環衛工人登臺過把明星癮
湖北19城市救助站結盟 助流浪兒童回家
車主在北京西站停車4天 被收費2200元引熱議
春暖花開季節 戶外用品升溫
高明區舉行2017年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