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有驚喜,處處是創意。(陳嘉欣攝)
海西工業設計中心撲面而來的工業風,一組“特區年輪”把我們的記憶拉回到30多年前。(陳曉映攝)
夜幕下的聯發華美空間有著別樣的美。(陶卉攝)
行走在“特區·1980”,人文氣息撲面而來,這里也是市民的精神文化家園。(張錦華攝)
一座城區,一張名片,一種印記。30多年來,打響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第一炮的湖里工業區實現新轉型——沿著“2+4+n”發展戰略的湖里區,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正將老工業區的1.35平方公里,打造成為多元化、復合型的“特區·1980”創意產業園。聯發華美空間文創園、海峽建筑設計文創園、聯發文創口岸、海西工業設計中心……一個個流動著創意文化、設計、時尚的園區串起了湖里老工業區轉型的足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意產業“生態圈”。
本版文/本報記者 郭筱淳 通訊員 林舒婕
換個角度看一座城市,總能帶給人不一樣的收獲,不一樣的感動。連日來,為了全方位展示湖里創意產業園“特區·1980”的獨特風采、展現園區的人文情懷,湖里區總工會與區職工攝影協會聯手開展“‘特區·1980’——我與你同行”攝影比賽。
短短半個月時間,近百名攝影家以及攝影愛好者深入“特區·1980”,他們走街串巷、深入園區、走進企業,定格最亮麗的美景,捕捉最動人的畫面,用鏡頭講述創意的故事。最終本次活動共征集到724幅作品,經過專家評選,80幅作品獲獎。這些光影將成為湖里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珍貴“足記”,更見證這片熱土的活力四射與美好未來。
一場青少年籃球賽正在這里舉行,展現出文創園區活力四射的一面。 (何清秋攝)
創意空間里正在上演一場禪文化課。 (劉劍聰攝)
在“特區·1980”,隨處與美相遇。(陳孟哲攝)
“每一座園區都有獨特的風采與韻味。”4月中旬,湖里區職工攝影協會組織集體攝影采風,60多名攝影家走進“特區·1980”。園區的人文氣息、創意情懷、企業風采及周邊煥然一新的公共環境……都給攝影家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采風當天正好趕上“2018年全國萌娃運動會廈門體驗賽”在聯發華美空間文創園舉行,攝影家們紛紛拿起相機捕捉精彩畫面。“真不一般,湖里的文創園區充滿無限的可能與活力。”湖里區職工攝影協會陳偉凱由衷地說。
就在這次集體采風中,記者遇見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湖里區原區委書記何清秋。曾擔任湖里區委書記8年之久,何清秋對湖里的一草一木都倍感親切。當再次走進實現轉型升級的老工業區時,他感慨萬千:特區初創時期“筑巢引鳳”,首批建起的通用廠房,聚集著特區最早引進“三來一補”的“三資企業”,此后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列車駛上了快車道。
時間指向2000年,湖里老工業區的有限空間已經滿足不了企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湖里區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提出從“筑巢引鳳”到“騰巢換鳳”。何清秋積極倡導和推動了這件事,提出勞動密集型企業把研發中心、銷售中心、結算中心留在湖里,把生產基地搬遷到島外或廈門周邊地區,騰出的空間用于引進高新技術、航運物流、商貿等企業和項目,實現產業轉型升級。2004年,湖里大道8號房改造提升,引進一批項目,邁出“騰巢換鳳”的第一步。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撲面而來的創新創意氛圍,讓何清秋十分欣喜。在他看來,湖里區委區政府一屆接著一屆持續推進,老工業區“騰巢換鳳”的步伐不斷加快,特別是這兩年把集聚創新力與創造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產業轉型的著力點;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廠房實現創意的“新生”,真正激活了老特區的新活力,“期待湖里區在新時代有新作為,吸引更多的創新企業與創意人才在這里實現夢想,再創特區發祥地新輝煌。”
全國萌娃運動會廈門體驗賽在華美空間舉行,讓園區洋溢著活力與生命力。(洪志強攝)
相遇在華美空間,生活充滿靈動。(吳偉攝)
走進“特區·1980”的文創企業,捕捉創新創意人才聚精會神創作瞬間。 (黃錦湘攝)
“特區·1980”流動著創意、時尚元素,吸引曾鳳飛等大牌設計師在此舉行時裝秀。(侯明偉攝)
59名干部參加蘇州大學外訓專題班
養老金一年兩漲 連城鎮百姓給予點贊
旅游扶貧辟蹊徑
奏響幾代國人記憶深處的經典旋律 “光榮與夢想”中國影視作品音樂會精彩上演
市財政局召開全市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工作推進會
湖里區總工會開展“‘特區·1980’——我與你同行”攝影比賽
上半年我市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5%
黑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舉辦賓館旅店業基礎業務培訓會
南明區興關社區開展2018年“世界獻血者日”宣傳活動
懷化高新區: 科技企業提升孵化器管理能力
卡芙蘭、雅麗潔等32批次化妝品不合格
南譙區人民法院為農民工討薪
舞進央視,遂昌這支舞蹈美翻啦!一起來看看!
努力推動模具產業做強做大 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積極貢獻力量
高校有了法律援助工作站
樂平:加強監管和整治堅決杜絕禽苗市場異味擾民
龍城區嚴把節點穩步推進脫貧退出工作
悲劇!海豐車禍一死一傷…
全市正縣(處)級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結業
盧龍縣特色種植助力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