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男孩”薛梟
4月2日,新都,可口可樂博物館,薛梟正在接收新的工作信息
10年,薛梟從18歲到28歲
死里逃生,更珍惜當下,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
災難可以摧毀我們的家園,卻不能磨滅我們追求幸福的決心
___滿目瘡痍已重回蔥綠;悲傷哀慟化作生的動力。
___當年,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感動和激勵著成千上萬人收起悲傷,重建家園。
___10年里,這些閃亮的名字,已化為一個共同的符號,成為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的一部分。
___他們的經歷就是我們的經歷,他們的成長就是我們的成長,他們的收獲就是我們的收獲,
他們的意志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可樂男孩
“逗樂了悲傷的中國”
“5·12”汶川大地震中,薛梟被困廢墟80個小時。5月15日晚上11時,他被救出來后的第一句話是:“叔叔,我要喝可樂,冰凍的。”
這一幕被中央電視臺的鏡頭定格成了永恒,這個18歲的男孩從此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可樂男孩”。因為這句話,他被喻為“逗樂了悲傷的中國”的陽光男孩。盡管,這位熱愛打籃球的男孩因為傷情嚴重,失去右臂。
可樂人生
2008年5月15日
獲救
被困在廢墟下的薛梟獲救后說:“叔叔,我要喝可樂,冰凍的。”逗樂了當時“被悲傷籠罩的中國”
2008年5月16日
截肢
他被轉到了華西醫院,因傷情嚴重,右手臂被截肢。病床上的他從此只能用左手喝可樂了……
2008年10月10日
募捐
薛梟出現在成都一快餐店,呼吁大家積極參與“捐一元,為災區孩子送營養公益活動”。
2009年9月
上大學
薛梟被免試保送上海財經大學。
2013年4月
進公司
薛梟進入可口可樂公司實習。
2013年5月
回成都
薛梟向公司申請回成都工作,一直到現在。
可樂精神
“一種面對事情,泰然處之的樂觀精神,也許這就是當年引起關注的重要原因吧,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我周圍的人都很樂觀,有不少因為地震截肢的人,也沒有人因此而走不出來。”
“現在我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勞動獲得他人的認可,讓別人先知道我是‘薛梟’,再知道我曾是‘可樂男孩’,而不是反過來。”
4月2日,新都,最高氣溫逼近30攝氏度。
薛梟一邊忙一邊用一只手擦汗:“你看,這就是胖的煩惱,滿頭汗水,衣服一天要換幾套。”28歲,用調侃的話說,已略帶“中年油膩”。
入讀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保送上海財經大學金融與經濟專業專業,還未畢業就收到可口可樂公司的橄欖枝。過去十年,薛梟順利完成一個高中生的“人生三級跳”,與之相對,感情生活仍是一片空白。
薛梟如今的工作地,是位于成都新都的“可口可樂世界”,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可口可樂博物館。這樣的博物館全世界只有三座,一座在美國亞特蘭大,一座在上海,一座在成都。薛梟的身份,是這里的負責人。
地震中失去初戀女友后,在媒體的表達中,他被描述為“喜歡不上別的女生”。而薛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內心期待能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都28了,年齡會提醒著你該做什么了。”
館長薛梟
“以前是靠嘴吃飯,現在是靠體力”
新都區新都鎮工業大道東段60號,可口可樂(四川)飲料有限公司的二樓,有一間不大的博物館,室內展覽了可口可樂自1886年創立以來的產品,以及可口可樂的歷史。博物館于2016年正式投用,負責人則正是汶川地震中的“可樂男孩”薛梟,他需要在這里接待不同的造訪者,并為他們提供講解服務。
4月2日上午,剛剛上班,薛梟的電腦微信就收到了一條消息——一張表格,近期將又有三個批次的來訪者。他用左手熟練地挪動了幾下鼠標,在回復框中飛快地敲出了一行字。轉身向同事喊話,“兄弟伙,清明節后又要忙幾天了哦。”
對這份工作,他早已得心應手,“今年的考核是接待3萬人,但現在不到4個月已經過半了。”但他又笑著馬上補充道,“太快了點,今年人數多了,就意味著明年的考核人數又要提高,唉。”
這是薛梟進入可口可樂(四川)公司的第五年。
2009年7月,根據教育部關于抗震救災優秀少年保送上大學的政策,薛梟被上海財經大學金融與經濟專業專業免試錄取。2013年4月中旬,臨近畢業,薛梟去了上海可口可樂(中國)總部財務崗位實習。2013年5月,薛梟向公司提出工作申請,希望回到成都工作。
薛梟說,除了希望離家近一些,還覺得自己跟上海始終有疏離感,雖然他在上海也認識了不少朋友,但他覺得,在成都跟朋友喝酒的感覺都比在上海盡興。薛梟笑稱:“主要是上海菜吃不習慣。”
回到成都后,薛梟進入了可口可樂外事部。工作的前三年,他一直負責消費者權益投訴的工作,2016年,博物館正式投入使用后,開始負責博物館工作。說起工作,薛梟笑稱,“以前是靠嘴吃飯,現在是靠體力,因為那個時候,整個四川地區每年也才四五十單消費者投訴,現在除了說還要拼體力。”
幸存者薛梟
“我是死里逃生的人,有什么過不去的”
如今的薛梟比十年前胖了,整個采訪期間,額頭上的汗水也沒干過。
薛梟笑言:“你看,這就是胖的煩惱,滿頭的汗水,這才4月,夏天可想而知,衣服一天要換幾套。”另一個更大的變化則是,言談舉止間,薛梟愈加成熟。“年齡到了吧,工作也這么久了,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面對和處理,自然而然的。”薛梟說。
目前,薛梟和朋友租住在成都市區,每天早上乘坐公司擺渡車上班,下班再坐車回家,偶爾還會做做飯,平時看看綜藝節目,逛街看電影,玩游戲,生活平靜,幾無波瀾。他更看重這樣一種狀態——一個普通的工作者,沒有任何的名號束縛,“可樂男孩”跟一般人沒什么兩樣。
他養成了一個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也都是自己去扛,遇事也不急不躁,“現在更在意自己去想辦法,而不是面對困難時的抱怨,實在扛不過去再說,況且當真的連自己都搞不定的時候,也許家人也難以搞定吧。”
“我是死里逃生的人,地震那么大的困難都過來了,現在還有什么過不去的呢?”薛梟說,“也許這就是我跟其他同齡人或者年輕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是地震留給自己最受益的東西。”
薛梟說,什么是“可樂男孩”,內涵不在這簡單的四個字,而是一種精神,“一種面對事情,泰然處之的樂觀精神,是一種樂觀的態度,也許這就是當年引起關注的重要原因吧,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我周圍的人都很樂觀,有不少因為地震截肢的人,也沒有人因此而走不出來。”對于自己而言,延續這種精神更加重要,如果能夠影響到別人就更好了。
普通人薛梟
“希望別人先知道薛梟,再知道可樂男孩”
事實上,對于“可樂男孩”的身份,幾年前,薛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提到,更希望人們平淡地看待自己,將自己當做一個普通人。如今,幾年過去,他對這個身份也更進一步有了自己不一樣的認識。
2008年汶川地震之初,“可樂男孩”曾讓悲傷籠罩的中國人抿嘴一笑,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他的故事成為很多人再次回首這段記憶時,難得的亮色。但薛梟卻說,一開始他對“可樂男孩”以及自己在外的名聲一無所知,也感受不到那一抹微笑的力量,“那時候剛被救出來,忙著治病,也沒看新聞,還是后來記者來采訪我的時候才聽說的‘可樂男孩’。”
他并不排斥這個名號,“既來之,則安之”。后來發現,當自己走在路上的時候,會被人認出來,并喊道“可樂男孩”,在逛街的時候,還經常遇有路人拉住自己合影,一瞬間像是個明星。但這卻令薛梟感到不悅,“可樂男孩”已經完全超越了薛梟自身,他覺得,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他的姓名,他不希望人們認識自己時僅僅是“可樂男孩”四個字。
這幾年,他甚至極力要擺脫這個身份。他更希望從地震中走出的“可樂男孩”,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勞動獲得他人的認可,希望人們更加關注“薛梟”。他說:“以前是先認識‘可樂男孩’,后才是‘薛梟’,現在我更希望別人先知道我是‘薛梟’,再知道我曾是‘可樂男孩’,而不是反過來。這似乎是一個順序的差別,但意義不同。”
好的是,身邊的同事早已認識了這個不一樣的“可樂男孩”。“同事們幾乎沒有把這個放在心上,一開始知道我是‘可樂男孩’之后可能會吃驚,但工作步入正軌之后,也就是普通同事了。”
夢想者薛梟
“都28了,年齡會提醒你該做什么了”
薛梟說,家人對自己幾乎是“放養式”的,除非特別重大的問題,抉擇權全在自己手上。生活中同樣有煩惱的地方,比如總被問到的“個人問題”;又比如體型還是有些胖,到了夏天會感覺很熱;再比如升職與加薪的事情,還是會困擾著他,“當然這些都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吧。”
2008年的汶川地震帶走了薛梟的初戀女友,2012年,在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薛梟曾說,因為這個女生的離世,他在大學幾年都喜歡不上別的女生,對于感情,抱以隨緣的態度。時至今日,薛梟仍未成家,但他覺得,這種愧疚和傷痛感已被時間沖淡,雖然父母在明面上沒有催婚,但他內心期待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結婚對象。“都28(虛歲)了,年齡會提醒著你該做什么了。”
薛梟說,相比十年前自己的“幼稚莽撞”,工作幾年后的自己變得愈發成熟,能夠“獨當一面”。他現在對人生的態度是順其自然,也有一些夢想和方向,“等實現不了再告訴大家”。
新聞面對面
走過最痛的時光 笑著活下去
成都商報:現在你具體做什么工作?順利嗎?
薛梟:現在還是在外事部,主要負責博物館這一塊,會接待一些參觀的訪客,人多的時候還會做講解,要比以前忙得多,以前是靠嘴吃飯,現在是靠體力。今年的kpi考核是接待3萬多人,已經完成了一半了。
成都商報:十年里,你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在哪里?
薛梟:胖了,成熟了吧。遇到什么困難也會更加注重去想辦法,自己去解決。我是死里逃生的人,地震那么大的困難都過來了,現在還有什么過不去的呢?
成都商報:你怎么看待“可樂男孩”的身份?
薛梟:我無法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既來之,則安之。一開始覺得就是一個稱呼為什么會火呢,后來想這其實是一種面對事情,泰然處之的樂觀精神,我周圍的人都很樂觀,有不少因為地震截肢的人,也沒有人因此而走不出來,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但現在更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勞動獲得他人的認可。
成都商報:對未來有什么安排或者夢想嗎?
薛梟:有,但是不告訴你。(笑)我自己知道就可以了,等實現不了了再說。
成都商報:現在感情生活怎么樣?
薛梟:沒有,你要給我介紹(女朋友)嗎?(笑)
成都商報:家里人會催婚嗎?
薛梟:也有,不過提得很少。當然,都28了,年齡會提醒著你該做什么了。
成都商報記者 杜玉全 攝影記者 王紅強 實習生 王瑞琪
“三月三”假期火了桂林實體店消費
安全生產 幸福你我
春節慰問部隊官兵 暢抒軍民魚水情
中冶天工集團來慈利縣考察“十三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
養子為患!蘇州小伙瞞著父母賣掉拆遷房后失蹤
四川“可樂男孩”薛梟當了可口可樂博物館館長
北京市青少年冰雪運動扎實推進
我市啟動企業薪酬調查和社保繳費工資申報工作
搭乘"一帶一路"快車 海外鄉賢助推泉州外經貿大發展
高溫天氣比往年早了40天 “120”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溫
清荷國學館首屆湖湘文化講壇開講
線上趣味答題輕松學黨紀法規
鏡頭里上演“三城記” 用光影訴說城市之美——2018中日韓東亞文化之都“我的城市·我的家”國際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注意!5月1日起,私設地鎖將受罰,還有其它相關規定,一起來看看……
樺川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全體代表第二次會議、代表團第三次會議
近千種微山湖特產抱團“入網”闖市場 養殖戶腰包鼓起來
國網秭歸縣供電環境保護路演忙
梁群任中共寧波市北侖區委書記 褚銀良任中共寧波市鄞州區委書記
“感覺便宜”“方便創業”——探訪武漢首批“八折房”銷售現場
葑門片區對8000平米汽修廠違章集中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