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 題:從民生關切中找到民生動力
新華社記者姜偉超、楊紹功
國計,民生;民生,民心。
如果把40年改革開放濃縮成一首壯麗詩篇,民生必然是意蘊豐富的“題眼”;如果將40年風雨歷程譜一曲時代華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強音”;如果給中國夢繪一幅通景畫卷,民生也依然是生動傳神的“點睛之筆”。
民生改善是夢想抵達的最好詮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我國各項民生指標逆勢上揚:建立世界最大的社保體系,為億萬人民生活兜底;破解空前艱巨的就業難題,就業人數達到7.7億;實行卓有成效的扶貧攻堅,全世界每10個人脫貧,就有超過7個來自中國……
正是有諸多的獲得感、穩穩的幸福感作證,兒時曾經的生活痛感,如今再憶,已經變成了甘甜的回味。
爬坡過坎惟難,滾石上山尤難。當前正是發展的關鍵期、改革的攻堅期,加之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民生領域存在的一些短板需要補齊,民生關切也不時出現。
當前,民生指向的不僅是“吃飽穿暖”“吃好穿好”的物質需求,而是要解決深層次痼疾、滿足群眾深層次需求——更有尊嚴的生活、更加豐富的權利、更為出彩的人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再上層樓、更進一步之際,我們面臨既要去產能、去杠桿,又要守底線、穩就業的難題;我們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從養老到醫療,從教育到就業,許多“兩難問題”亟待破解,許多“民生關切”需要回應。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把改善民生放在心頭,就要把改革責任扛在肩上,從民生關切中找到民生動力,把民生訴求轉化為改革的方程式,求解民生考題的步驟,就是推動發展的進程。
40年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40年民生改善,其內在規律已經表明,改革硬碰硬,民生實打實。改善民生不是經濟發展的負擔,而是社會進步的增長點、動力源。從幾千萬貧困人口脫貧釋放的巨大消費潛力,到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激發的市場新需求,再到養老、環保等產業廣闊的發展前景,都說明新的增長點就蘊含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當中,就蘊含在13億多人的民生需求中。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們要牢固樹立“抓民生就是抓發展”的發展觀、政績觀,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40年改革開放已經證明,我們用奮斗改變了億萬人民的命運;歷史將繼續證明,探索中國道路的過程,就是不斷為民造福的過程,就是億萬人民與祖國共同成長的過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化民生關切為民生動力,中國改革發展就會永不止步。
相關閱讀:
讓人民在改革發展中更有獲得感——當前中國改革發展述評之三
市朝鮮族藝術館開展“敬老 愛老 助老”活動
高新園區召開安全生產緊急會議
【讀懂馬克思?院長名家談⑦】馬克思的幸福觀什么樣?
2018廣州讀書月暨書香羊城年度十大好書發布會今舉行
延安市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曹云
新華時評:從民生關切中找到民生動力
鹽源至瀘沽湖路上落石砸中自駕車 一游客重傷
蘇州全運會參賽成績保持全省領先
“佳人新材料”被命名為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市人大黨組舉行機關青年干部座談會
長寧綠化市容局"迎進博會市容環境保障勞動競賽"圓滿閉幕
道縣人社局:異地就醫讓信息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
我市召開2017年度經濟社會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
顏值爆棚的杭州電競女生成了媽媽的驕傲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提升組織工作
市技師學院順利舉行2018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初級資格考試
為觀眾送上“文化惠民”藝術大餐
新羅區白沙鎮開展拒絕參與涉黑涉惡、涉麻制毒、網絡詐騙簽訂活動
爬樹摘楊梅,玉環男子摔斷脊柱
杭州未來三天晴 雙休日又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