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贍養問題而一家人鬧到對簿公堂的例子并不鮮見,即使最終法律解決了問題,但往往親情不再的結果甚至會讓人抱憾終生。日前,官陡街道十里社區一位老人也因為子女不愿擔負贍養義務傷心不已,一度找到社區和街道,希望通過法律途徑來為自己的晚年找到依靠。不過,最終該街道司法所及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師從親情出發,將這件“清官難斷的家務事”通過講情說理的方式取得了最好的結果,避免用法律“利刃”斬亂麻的同時也傷了親情。
今年76歲的張元芳(化名)是十里社區居民,丈夫早逝,一直未再嫁的她含辛茹苦,將三女一子拉扯大,并各自成立家庭。據介紹,張元芳的三個女兒均沒有正式工作,其子也于多年前因病落下殘疾,幾人家庭經濟條件均不是很好。2010年,老人自行做主將一套80余平方米的安置房贈與其子,拆遷補償款由自己支配,同時張元芳每月還有600元生活費。為了不給兒子增加麻煩,張元芳住到了大女兒家,同時也是考慮到大女兒家經濟最差,她居住的8年左右時間里,每個月給大女兒1000元作為生活費,大女兒則負責母親的吃、住、治病等生活上的方方面面。
不過,讓張元芳寒心的是,在大女兒家的日子里,其他子女沒有一個人來看過她。隨著老人年歲增大,有慢性病的身體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她非常希望能享受天倫之樂,有兒女照顧其生活,但4個子女卻為贍養母親的問題產生糾紛。張元芳說,在大女兒家住了這么長時間后,特別想搬到兒子家住,“希望自己到告別人世的那一天,能由兒子來為自己送終”。
不過,對于自己的想法,兒媳婦堅決不同意,她認為當年婆婆張元芳是自己要到大女兒家生活,而且拆遷款均貼補給大女兒,現在不能說回來就要回來。除了兒子家不愿接受老人,承擔贍養義務,其他幾個女兒也是一樣的態度。張元芳只能暫時獨居,并找到所在社區,希望社區為之調解。結果社區調解并未取得成功。
對此,社區將此事上報給街道,張元芳表示,自己為他們操勞一生,老來卻如此凄涼,要將他們均告上法庭。街道有關負責人立即幫其通過街道司法所提供法律援助,并安排了一位擅長打贍養官司的法律援助律師。律師不贊同她起訴四個子女索要贍養費,因為血緣至親之人,走上法庭對簿公堂,那樣傷了親情,這個家就永遠無法回到如初的融洽。
法律援助律師的建議是通過法律調解協商,最后完善司法確認。在律師積極與其四個子女溝通下,終于達成調解協議。目前張元芳手頭還有一些積蓄和每月的生活費,能夠維持生活,兒子和兒媳同意其和他們一起生活,并由他們照顧其晚年生活,而三個女兒則平時輪流給其洗衣服打掃衛生。老人說,感謝這次街道、社區以及專業律師幫忙,家庭矛盾得到了化解,通過法律援助,讓她這個年近八旬的老人找到了依靠,重享天倫之樂。
記者 吳敏
近日陰雨綿綿 衣服難干散發霉味怎么辦
市招商局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貫徹市政府常務會議精神
掃黑除惡宣傳工作如何才有影響力和感染力?長安將這么做……
通化高新區工商分局貫徹落實“窗口無否決權”
時尚小三輪
法律援助解老人贍養難題
市“紅色文藝輕騎兵”焦裕祿精神宣傳小分隊走進禹王臺區
宣恩一企業非法占用農用地
三級等保相關設備項目采購公告
市政協:開展專題學習活動
不斷開創基層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
瀘溪檢察院開展"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大討論活動
瀘州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一期)項目穩步推進
慈湖高新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獲批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足壇名宿進校園 親自下場教球技
省防指召開防汛視頻會議
小伙撿錢包急忙報警 民警幫忙找到失主
泉州市文廣新局一行到我市開展示范區創建經驗交流活動
鼎城區八年級語文新教材培訓圓滿結束
珠海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委托珠海廣播電視臺進行宣傳河長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