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造紙現場
樂山新聞網訊(記者 張斯煒 文/圖)傳統手工造紙技藝在峨眉山市普興鄉大河村流傳了上百年,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地已經不見大規模生產,但在當地,仍保持著這門技藝。如今,這門技藝經過工藝優化、流程“瘦身”后,竟一下子熱門起來,成為了大河村的主要產業之一。
近日,記者走進大河村,幾乎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都掛滿了正在晾曬的紙張。一路走過,村民們有的在抄紙、有的在刷紙、有的在晾紙,一片忙碌景象。
村民何先坪是手工造紙人群中的一個。時間尚早,他拴上圍裙,將紙漿在池中充分攪拌,拿起竹板在水中來回擺動沖洗,再轉身把洗好的紙一張張地堆疊……手工造紙是個力氣活。每天,何先坪要來來回回彎腰轉身上千次。“造紙最早有72道工序,現在有一半的前工序被機械替代了,造紙工藝‘瘦身’后,讓我們省事很多。”何先坪介紹,之前由于父母重病,加上自己因車禍致殘,一家人生活十分貧困,曾經還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夏天,經過慎重思考,他開始做起了手工造紙。
“造紙掙工錢的收入,和外面打工差不多。”何先坪說,家里兩個孩子,大的在讀高中,小的在讀一年級,母親生病在家,自己就和愛人在村里造紙,方便照顧家庭。去年一年,家里造紙20余萬張,要賣10萬多元,加上家里還有一些種植養殖項目,如今生活不愁。
大河村手工造紙技藝已經流傳了幾代人,也曾因為污染環境,一度被叫停。大河村村主任何成香介紹,現在村里大部分人都還掌握著這門技藝,有30多戶人重新開始用“瘦身”后的流程造紙。“以前要先把竹子砍來經過水泡,泡完后錘破加堿加石灰,在黃鍋里面蒸煮,造紙要戴膠手套。現在,紙漿直接買回來處理,可以空手下水操作,污水也不再有,很環保。”何成香說。
現在,大河村每年總造紙量可以達到近800萬張,收入近400萬元,造紙已成為該村的經濟支柱。“造紙需要體力,我現在年紀大了,幾代人的歷史傳承不能丟。現在造紙收入不錯,年輕人也愿意回來接班,把它傳承下去。”作為老一輩的造紙人,50多歲的何興江造紙近30年,對這門傳統技藝有著特殊的情感。他希望“瘦身”成功之后重生的手工造紙,可以繼續作為大河村的名片長存。
市委常委、儀征市委書記王炳松:以思想大解放推動發展高質量
農村電商為武陵源鄉村振興增加“新引擎”
全市紀檢監察系統推進中央巡視整改工作會議召開
常德衛計系統召開國衛復審調度會
省婦聯宣講團蒞臨我縣侯村鄉西黃水村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會
工藝瘦身無污染 傳統造紙成大河村增收支柱
交警為高三學生離校保駕護航
“網紅沙灘”處閘口沖走兩名游泳者 至今音訊全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樂山大佛·靈寶塔保護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批復
上半年安居區紀檢監察工作紀實
新城區與農業銀行洽談居民養老保險合作優化服務
玉田縣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勝利閉幕
煙臺黃金職業學院 軍訓拉歌唱響青春旋律
陸地飛翔
湖濱小學組織全體師生觀看《厲害了,我的國》
蒼溪縣“三個常態化”推進職業健康監管工作
邵陽市召開全國文明城市測評迎檢攻堅行動推進會
“女友”聲稱店慶索要賀禮 男子轉賬2萬元后才知受騙
為續寫“八八戰略” 金華篇章獻計出力
南昌舉辦今年第十場殘疾人就業招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