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4日,一年一度的廣府印象文化嘉年華如約而至,今年活動以“創智廣府,旗開樂平”為主題,舉辦頂級廣府美食匯、手工市集、粵曲表演、音樂節、古村3d燈光秀、雪梨瓜節暨樂平農產品博覽會、工業產品展等近30個精彩活動,還有廣府文化體驗基地一期項目揭開面紗,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中文版進駐古村,讓大旗頭古村再一次成為外界廣泛關注的焦點。
2017年起,樂平鎮以大旗頭古村為核心區,提出用四年時間、分三期建設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的廣府印象小鎮,力爭2020年將其打造成為珠三角、全國乃至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彰顯嶺南文化的特色小鎮。隨著小鎮基礎設施配套逐漸完善,以《國家地理》為代表的一批優質項目進駐,廣府印象小鎮加快探索“城產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發展模式,為樂平集約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探索“工業上樓 城市樂平”高質量發展路徑。
城
建設未來“城市客廳”
一個地區舉辦大型節慶活動,通常都伴隨著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生態、投資環境的優化。此次文化嘉年華活動所依托的大旗頭村,即是樂平鎮傾力打造廣府印象小鎮重點工程——廣府文化體驗基地的核心區域。在5月18日活動拉開序幕當日,廣府文化體驗基地首期項目——大旗頭廣府隆安美食街5個樣板間正式投入運營。
廣府文化體驗基地由深圳市本味文化發展公司計劃投資20億元建設,整個項目將以大旗頭古建筑群為核心,由專業建筑設計院整體規劃設計,緊緊圍繞廣府文化、嶺南美食、生態休閑三大核心資源,通過傳統飲食、手工藝、民風民俗等元素,打造成為廣東省內知名的旅游體驗勝地。
“良好的古村風貌和歷史沉淀是吸引項目落戶的重要因素,同時,樂平鎮也持續加大投入,完善基建配套,進一步提升大旗頭古村乃至整個廣府印象小鎮的人居和投資環境。”樂平鎮有關負責人說,2015年以來,樂平鎮通過對大旗頭古村進行活化升級,賦予了村中建威第、尚書第、東江縱隊抗日聯絡點新功能內涵,硬底化村道、公園、公廁等配套得到完善。
同時,位于樂平鎮東部、廣府印象小鎮規劃范圍內的“儒家天下文化公園”和“齊家湖”也在快動工建設,毗鄰該項目的曾子后人村尹邊村,也以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為抓手,推動村容村貌提升,建設名人館和家風家訓館。在此之前,樂平鎮還啟動了小鎮所在區域的樂平涌“一河兩岸”景觀建設,目前已完成3公里景觀示范段。
據統計,目前樂平鎮已投入超過15億元,全面推進廣府印象小鎮45項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以古村景觀提升、城市公園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河涌提升等一批重點項目為抓手,建設“一河兩岸”千畝商服區,帶動整個片區的景觀、服務功能的提升。
在今年樂平提出的“聯城訣”中,廣府印象小鎮是“生態北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通過打造以樂平涌為軸的一河兩岸千畝商服區,廣府印象小鎮又將與“商務東南部”融合發展,成為樂平未來的城市客廳,推動樂平從城鎮形態向城市形態轉變。
產
打造農旅文融合新業態
一個地區要有產業,城市建設才能提速,當地發展才有內涵。特色小鎮建設同樣如此。去年,樂平鎮與清華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行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發展合作,充分利用清華大學科技創新、高端產業、校友資源等技術和人才人脈,從特色小鎮規劃設計、古村落保護利用、資源引入三大方面進行合作。
去年以來,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對廣府印象小鎮創建思路進行把脈,對原申報的創建方案和概念性規劃進行深化和提升,進一步謀劃了一批有支撐性的項目。目前,樂平已通過“清華系”引入雜志品牌《國家地理》中文版。5月18日,大旗頭古村正式獲授牌,成為國內首個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中文版授權的攝影活動基地。
據了解,《國家地理》雜志中文版將通過整合資源及活動策劃,從地理、攝影、旅游、人文歷史的視角,致力打造成為國內最具特色、最具品牌影響力的攝影活動基地。該項目將與廣府文化體驗基地,以及現有建威第、尚書第的軍事展覽館和廣府文化展覽館,東江縱隊抗日聯絡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起,進一步豐富廣府印象小鎮的文化旅游產業內涵。
今年,樂平還首次將雪梨瓜節融入到廣府印象文化嘉年華活動中,借助大旗頭古村和文化嘉年華的品牌帶動作用,進一步推廣雪梨瓜這一樂平特色農產品。同時,依托文化嘉年華的項目資源,豐富市民游客在雪梨瓜節中的游玩體驗。此次嘗試也是樂平通過整合政府、企業和社會等各方資源,推動農旅文融合的一次實踐探索。
“特色小鎮圍繞產業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提升產業價值鏈,是對原來的專業鎮發展模式、鎮街主戰場發展模式的繼承和發展。”樂平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樂平還將探索引入更多社會力量,打造農旅結合、文旅融合等新業態,探索“特而強、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模式。
文
擦亮“溫度樂平”文化名片
嶺南廣府文化、儒家文化、冠軍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奠定了樂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推動“工業上樓 城市樂平”的過程中,樂平還將注重文化傳承,今年計劃投入1.5億元打造文化導向型城市,打造“溫度樂平”的城市文化名片。而擁有歷史稟賦、設施配套逐步提升、產業導入穩步推進的廣府印象小鎮,無疑是樂平實現文化傳承,激活文化內涵的優良載體。
在廣府印象小鎮的開發建設中,樂平提出了新的思路:文化再生和生態修復,要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傳承和文化資源保護,積極推進歷史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擦亮樂平鎮廣府文化品牌特色。
在項目導入上,目前廣府印象小鎮的文化產業項目注重以創新創意文化產業為導向,融入廣府文化特色。樂平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府印象小鎮將加強文化元素植入,依托歷史文化資源和名人效應,以創新為動力,嵌入嶺南文化元素和學術文化元素,推動文化傳承和發展。
為此,樂平重點挖掘以大旗頭清代古村、尹邊村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包括大旗頭村鄭大夫家廟(東江縱隊抗日聯絡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文化,以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曾小敏為代表的廣府文化,以及以世界蹦床冠軍為代表的冠軍文化,以傳統與特色結合,彰顯樂平文化魅力。
而《國家地理》中文版進駐大旗頭古村后,已在攝影活動基地舉辦首個影像展,并計劃陸續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投資1.3億元建設的大旗頭廣府隆安美食街,將引入如風味小吃、特色餐館、文創產品、咖啡酒吧、茶館茶樓、戲臺、傳統手工藝、精品民宿客棧等各類業態形式,計劃于2019年5月正式投入運營。
繼2016年成功舉辦以“文化薈萃威武名村”為主題的大旗頭古村文化節活動之后,2017年舉辦廣府印象小鎮揭幕暨文化嘉年華,到今年樂平已連續三年在大旗頭古村舉辦文化嘉年華,通過富有嶺南風韻的表演和比賽,全方位展現嶺南文化特色,引爆了古村人氣。
■快評
“溫度樂平”的
落腳點始終是“人”
城市聚人,產業引人,文化留人。廣府特色小鎮作為樂平鎮探索“城、產、人、文”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無論是以更高品質的配套完善樂平城市功能,還是以一批創新創意文化產業項目為抓手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抑或是依托歷史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發展的落腳點始終是“人”。這個“人”字,對樂平而言至少有三層含義。
首先,樂平作為三水的“工業火車頭”“發展主戰場”,目前已聚集起機器人、汽車及零配件、新材料等智能裝備制造業,2017年底,樂平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目前正加快打造千億智能裝備制造業集群。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再到智力密集型轉變,樂平的“產業人”也加快從一線操作工、技工,向創新創業人才升級。
規劃中,廣府印象小鎮將與“商務東南部”融合發展,坐落其中的“一河兩岸”千畝商服區,將成為三水工業園區智能裝備制造業集群的重要配套。比如,樂平在今年提出實施的“智博薈”工程中,專家公寓就位于該千畝商服區內,是樂平吸引創新創業人才、高層次人才落戶的重要載體。
其次,在豐富“城市人”的內涵方面,廣府印象小鎮一方面將推動樂平完善居住、消費、休閑等城市配套,扭轉“城不城、鄉不鄉”的發展現狀,為現有城鎮居民、鄉村居民、產業工人打造更高質量的城市居住體驗;另一方面以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為手段,致力將樂平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短途旅客的旅游目的地,激活海量城市消費人群。
再次,在“文化人”層面,樂平結合自身特色資源,著力挖掘廣府文化、儒家文化、紅色文化、冠軍文化,并憑借其極強的滲透力,將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設、產業發展中,生動而富有成效地詮釋了“以文化人、以文引人、以文促產”的實質內涵,為樂平建設“溫度樂平”賦予了潤物細無聲的人文關懷。
隨著廣府印象小鎮開發建設穩步推進,“城產人文”融合熱烈的“溫度樂平”并不會離我們太遙遠。
廣漢市行政審批局 加快推進重大投資建設項目投產
阜蒙縣強化“八種能力”提升監管民警規范執法能力
本溪市委書記姜小林蒞臨市公安局視察調研指導工作親切看望慰問全市掃黑除惡一線公安民警
【提醒】大雨天行車和行人應該注意這些?
文明出游 景美人更美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中文版為何相中樂平大旗頭古村?解碼廣府印象小鎮的“城產人文”融合路徑
東新區:愛在中秋 情滿搬口敬老院
春耕時節早稻種子俏銷
邛崍市一季度集中開工 重大產業化項目15個
婺城提早完成煙花爆竹“清零”
陳建華:用扎實的工作換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錦繡瀟湘福地武岡”2018年湖南春季鄉村旅游節啟幕
知識產權宣傳周20日啟動 專利“聚芯”行動為眾創空間提供6項免費服務
市城市綠化管理中心開展春季病蟲害防治工作
比《創造101》成員更值得pick的,竟然是它?
臨沂環保局12月查處21起環境違法行為 已立案處罰
用設計擁抱城市,2018深圳設計周圓滿落幕
身邊歷史建筑 手機一點就知
“稅收紙鳶”飛進吳川校園
華容:溝渠清淤增蓄 打通農田水利設施“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