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聞網訊(記者 孔穎)開學了,沉寂了一個暑假的學校開始熱鬧了起來,連帶著與開學有關的消費也一同升溫。近幾日,學校周邊的文具店、書店、電子產品店都已經進入了開學用品的熱銷季,各種校外輔導班里前來咨詢報名的家長也是絡繹不絕。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各年齡段的開學消費群體中,各階段的新生成了消費主力,無論消費的商品類型還是金額都是最高的。
重外表:衣服書包樣樣都買新的
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成為一名小學生無疑是一件極度令人興奮的事。為了讓孩子們體體面面地認識新老師新同學新環境,很多家長都選擇給孩子從頭到腳置辦一身新行頭。
市民張女士的女兒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本著“新學期新面貌”的原則,張女士一口氣給女兒買了7套衣服,花了3000多元。“現在學校都不讓女孩穿裙子,都是給她買的褲子,女兒班上的同學們都基本上花了2000多元在新衣服上。”除了購置新衣服,張女士還給女兒買了書包、文具盒、書皮、印章、開學禮服、水杯、水果盤、餐盤,這些加起來也花了1000元。“還買了一臺學習機,3200多元。”
“買了個新書包,花了500元,然后就是買了些鉛筆、鉛筆盒、橡皮擦、尺子等文具,大約30多元吧。”儲先生說,女兒的書包是在商場里買的牌子貨,他原本以為小孩子書包控制在一百元以內就足夠了,沒想到還是超出了預算。“我注意到不少小朋友的書包,都是這個牌子。”
揚揚今年上五年級,揚揚媽媽告訴記者,新學期就給兒子買了兩套新衣服,文具書包都是以前的,基本沒花什么錢。
內提升:興趣輔導班兩個“起跳”
在不少家長看來,新學期可以不買新衣服新書包,但是輔導班不能不報。揚揚媽媽說,目前她給兒子報了游泳課和機器人輔導班,開學后還打算報個籃球班和奧數班,估計6000元能搞定。
“你不學,別的孩子都在學,女兒班上的同學基本上都報了輔導班、興趣班。”小晉如的媽媽告訴記者,在女兒班上,一般來說,男孩必報籃球和寫字,有的還要學唱歌,學樂器;女孩必學的則是跳舞、美術和樂器。而這學期,小晉如報的班多達十個,包括古箏、舞蹈、輪滑、象棋、主持、寫字、國學、美術、剪紙和圍棋,這部分的開銷粗略算起來一年要花2萬多元。“我女兒學得算很多的了,我其實內心不愿意她學這么多,太辛苦了,可是這些都是她自己要學的,攔不住。到了周末,我的工作職責就是接送。”說起這些,小晉如的媽媽有些哭笑不得。
“我只打算給女兒報舞蹈、書法和畫畫,這些都是她一直在學的,其他的課程不打算給她報了。”儲先生說道。
與此同時,市內的各教輔書店也進入了銷售旺季,新進的教材和書籍均已擺放在各書店最顯眼的位置。“開學這幾天,來買書的學生特別多,基本上一來都買上一百多元。”一中附近的一家教輔書店老板告訴記者。
呼聲:開學經濟要“經濟開學”
市民談女士的女兒已經上高三,她粗略給記者算了算,新學期各種費用包括補課、托管等加起來,至少要花8000元。“這些都是基本的費用,估計后面還會有些增加。”
除了中小學生,準大學生也是開學經濟的主力軍。作為一名準大學生,市民虞女士的妹妹已經花了2萬多元,“手機、電腦是標配,還買了行李箱,衣服,包包,洗漱用品,還讓我給她在網上買了兩套床上用品,花銷比我當年多多了。”虞女士說,過兩天她還要帶妹妹去做個新發型。
面對溫度不降的開學經濟,有家長認為有條件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條件無可厚非,也有家長坦言,開學經濟應恢復理性,實現“經濟開學”。“家長要以身作則,從小樹立孩子正確的消費觀,不能盲目攀比,而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自己的經濟尚未獨立,更需要有一個健康的價值觀。”市民蔡先生認為,過度的開學消費就是一種浪費,家長應該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適度消費。
我市一所小學老師朱俊認為,家長為孩子開學準備的文具等用品應當注重實用性。“很多小孩子一二年級還沒有意識,等他們到了三四年級就會開始自己攀比,其實孩子并沒有品牌意識,都是家長灌輸的結果。”朱俊表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消費習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切忌盲目跟風,避免鋪張浪費。另外,針對有些家長給孩子報名各種輔導班的情況,朱俊也認為要以適度為主,“學一點無妨,但是學太多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分散過多的精力,家長應做好引導工作,理性取舍。”
報告表明:中國女性對GDP貢獻全球最高達41%
景縣組織各幼兒園開展暑期“角色扮演”體驗活動
陶關鋒在區委常委(擴大)會議上強調展示新作風 沖刺開門紅 爭當排頭兵
龍文區召開2018年統戰工作會
任城:三條環保工作線防治大氣污染
九江:“開學經濟”應當量力而行 豪擲千金與校園不搭
解讀:重慶再出“組合拳”打擊炒房滿足剛需 看懂六大關鍵詞
邁進新時代 幸福舞起來
寶清縣舉行萬里潤達糧食儲備有限公司政企聯動示范性火災事故應急演練
臺州市黃巖區上半年經濟穩中轉質 穩中育新
我市啟動2018年項目集中謀劃工作
非法倒賣游戲幣、游戲積分牟利 一名“幣商”被批捕
遷西縣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四個銜接”
及時接種疫苗 為孩子撐起健康保護傘
瀘縣開展今春瀨溪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雨城區檢察院聚焦民生熱點 護航食品藥品安全
微信傳播暴恐視頻!抓你沒商量
蕪湖啟用人臉識別系統 讓駕駛證賣分“此路不通”
139個產業項目跨過山海關來到大沈陽
第三屆全國(東營)有色金屬展將于10月18日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