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聞網訊 漫長的時光,為南昌這座城市積淀了燦爛厚重的歷史;濃墨重彩的革命史,點燃了這片土地的紅色情懷;天藍、水清、山綠的風光,是這片土地最美的妝容……
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設、發展、管理的價值所在。多年來,面對事無巨細的城市建管工作,南昌市始終以“繡花”的功夫,從“一點一點”做起、從“細枝末節”開始,從百姓最切身的利益著手,不斷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全市上下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為建設一個“干凈整潔、暢通有序、文明友善、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不斷奮斗。
舊城改造為百姓幸福“加碼”
“來來來,大家來吃糖。”2017年11月25日,對于70多歲的新建區長堎鎮長堎村村民涂火生來說,是個高興的日子。因為這天是他回遷新居的日子。記者在涂火生的新居里看到,一大早,涂火生的兒子們就開始忙碌起來,陸陸續續地把家具搬進新居。
“住了一輩子平房,從來沒想過還能住進帶電梯的洋房。”看著裝修好的新房,涂火生笑得合不攏嘴。說起原來的村容村貌,涂老爺子就一個勁地搖頭。他說,原來村民自建的房子一棟挨著一棟成了“握手樓”,生活垃圾隨處亂倒,下雨天污水橫流。
舊城改造,改的不僅是城市的環境,更是居民的生活。為了徹底改變長堎村的面貌,改善村民居住環境,2013年,新建區啟動了烏沙河及周邊舊城改造項目。經過4年的升級改造,曾經的棚戶區已經舊貌換新顏。完善的設施、優美的環境讓搬入新家的村民喜笑顏開。與涂火生選在同一棟樓的村民涂順保感慨道:“現在的烏沙河,河道寬了,河水清了,第一輪選房時大伙都爭著選靠近烏沙河的房子,政府真是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好事、實事。”
安居才能樂業。住房問題無疑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長堎村村民的生活變遷僅僅是我市舊城改造以民為先、讓利于民的一個縮影。2013年,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升級,為了順應時代的需求、響應百姓的疾呼,南昌市全面啟動舊城改造工作,把棚(舊)改當作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切實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帶動老城復興,持續為群眾幸福“加碼”。
從東湖區的青山南路到西湖區的萬壽宮,從青山湖區的青山湖西岸到新建區的烏沙河沿線,一片片老城(城中村)改造相繼啟動,越來越多的住房困難家庭實現了“以小換大、以舊換新、以危換安”的“安居夢”。
環境整治開啟美麗南昌新征程
老福山周邊等城市低洼地帶曾是南昌城區內澇頻發地,每逢下雨天,周邊居民都要為如何出行而發愁。但在遭遇了2017年6月下旬的幾輪持續強降雨后,老福山立交附近一家便利店的老板張勇卻驚喜地發現,那些令人煩惱的“積水點”并沒有像往年一樣出現長時間積水而影響交通。
“這里人行道比較高,積水一般不會漫到上面來,但是下面的路面會完全被水淹沒。”張勇告訴記者,他在這里開店有六七年了,由于店面臨街,又是位于老城區的中心地段,所以平時生意都不錯。但是以前只要一下大雨,他的生意就會受到影響。
不過,去年以來張勇店里的生意并沒有受到雨天的影響。“每當我看到天氣預報的暴雨警報,就覺得路面又要積水了,估計沒什么生意了。沒想到幾場大雨后,老福山附近都沒有明顯的積水,路面一點水也很快就排干凈了,壓根就沒影響到我的生意。”張勇高興地說。
這一切的改變,源自于2016年年底的一場“戰役”。2016年12月12日,在“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環境綜合整治動員大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殷美根指出,推進“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環境綜合整治,就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價值指向;把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作為重要標尺。通過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讓群眾感受到環境有實實在在的變化,生活有實實在在的改善,品質有實實在在的提升,不斷增進全體市民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讓每一位市民以“我是南昌人”而驕傲。
這是一場城市發展快車道上的民生考量!這是一份不斷增添市民獲得感的民生答卷!這是一項謀劃以人為核心的民生大計!在豫章大地上,一場意義深遠的環境整治大潮席卷而來:市容環境整治工程、城市交通暢通工程、城市文明提升工程等三大工程齊頭并進;“一年有變化”“兩年出形象”“三年上臺階”,敲定年度目標,持續發力。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南昌更整潔了!城區的主次干道平坦寬闊、整潔清爽,背街小巷干凈衛生、美觀亮麗;南昌更美麗了!城區的各個角落,處處花團錦簇、綠樹成蔭;夜幕下,城市燈火輝煌、流光溢彩;南昌更規范了!城區沿街的店招標牌統一規范,占道經營的流動攤點越來越少,施工工地秩序井然……“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環境綜合整治如今已實現了“一年有變化”,正向“兩年出形象”目標沖刺。“城在青山綠水間,人在鳥語花香中”的英雄城更加美麗、和諧。
交通改善 建管并舉城通暢
對一座城市的百姓來說,道路交通是否順暢與生活幸福指數息息相關。2015年12月26日,南昌地鐵1號線開通試運營,南昌正式邁入“地鐵時代”。2017年8月18日,地鐵2號線首通段開通試運營,南昌地鐵進入“換乘時代”。
作為興城市、惠民生的重要一環,地鐵的加入,讓南昌交通接駁系統進一步完善,讓城市生活與地鐵出行“無縫對接”。短短的兩年多時間,南昌地鐵線網累計運送乘客2.88億乘次,日均運送乘客28.86萬乘次。日均客流量由單線運營初期的21.55萬乘次,增長至目前雙線運營的36.04萬乘次,最高已突破65.84萬乘次。
28歲的陶女士是南昌地鐵的忠實“粉絲”。“以前很羨慕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大城市繁華便捷的交通網絡,一直期盼自己的家鄉也能早日通上地鐵,沒想到這個愿望這么快就實現了。”陶女士告訴記者,自從有了地鐵,無論是日常上下班還是周末逛街,她的首選就是地鐵出行。
“幸福穿梭的地鐵,讓英雄城更加宜居、更加美好!”陶女士說。地鐵的便捷僅僅是我市交通環境整治的一部分。近年來,我市堅持建管并舉,強力推動交通發展,提升城市交通運行效率、緩解交通擁堵,交通的巨變不斷為百姓幸福“加碼”。
在城市道路建設上,我市快速推進“十縱十橫”快速路網建設。目前,生米大橋西延、昌南大道東延、沿江中南大道快速路、九洲高架快速路、昌九快速路改造一期、沿江北大道快速路、前湖大道快速路主線等10余個項目已竣工通車。一條條新路大氣延伸,將市域交通網織得更加密實,將城市骨架不斷拉升。一個快速化、立體化、環線化交通格局正在南昌悄然形成。
在停車泊位建設上,我市僅2017年就新增機動車泊位13萬余個,對居民小區周邊有剛性停車需求的背街小巷,人性化設置機動車停車泊位4700余個。下一步,我市將推動協調落實公共停車場建設用地和規劃審批,推動出臺獎補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停車場建設。
在交通環境整治上,南昌交警在全市范圍開展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交通秩序大整治,以78個重點路口、105條重點路段、“五橋五隧”、車站廣場為重點,聚焦交通亂象,持續對機動車亂停車、亂變道、亂開燈,非機動車闖紅燈等突出違法行為嚴查嚴處,對重點道路實行“即停即拍即罰”。僅2017年,我市共新增闖紅燈抓拍設備170套、建設20條單行道電子警察設備,增加40套視頻監控,增設9套卡口,共查處交通違法行為170.52萬起,查扣“五車”2.93萬輛。特別是重點實施了電動車違法、行人闖紅燈、機動車違規使用遠光燈、鳴喇叭、不禮讓斑馬線、違法停車六項自動抓拍,并實時短信告知,取得了良好效果。(南昌日報記者鐘宏瑜)
長沙人有了自己的“市民卡”,除了乘公交地鐵還可以……
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三亞對部分機動車實施禁行、限行
據說…可以在武當山飛起來耍太極了
煙臺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
甌江口召開半年度平安建設工作會議
南昌市構建全民共建共享城市管理新格局
禪城吹響村級工業園筑巢引鳳沖鋒號
常州市婦女當前的思想狀況和法律方面需求調查結論
端午小長假撫順接待游客102.58萬人次
公然表示有錢也不還,法院一招讓“老賴”現原形!狂背一搭搭錢來排隊~
恩施市第三高級中學舉行“憲法宣誓”活動
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勝利閉幕
美食“收藏夾”:黑龍江七臺河
門博會報道③|中國安全技術防范認證中心永康工作站正式成立
鳳崗鎮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化妝品示范項目數量居全市前列
雅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2018年公開考試招聘醫護類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公告
今天 亳州多了一片特別的樹林 因為700個家庭共同做了這件事
市規劃局扎實開展“雙節”期間糾正“四風”集中督查活動
平房區委書記劉興閣帶隊深入部分春季開復工項目調研
我市去年凈增“四上”企業40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