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土右旗堅持“集體所有、市場導向、改革創新、因地制宜、村為主導”原則,圍繞“清零遞增”、強村富民工作目標,進一步完善財政扶持政策,全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一是“騰籠換鳥”,全面盤活集體資產。利用村集體舊學校、廠房等閑置不動產招商引資,通過折股經營、聯合開發、產權置換、租賃抵押等方式,興辦集體經營項目獲得集體收入。利用財政扶持資金,美岱召鎮美岱召村依托大青山黨性教育基地、王老太太故居等紅色教育資源,將村委會舊址、村供銷社改建成農家樂、紅色演藝中心,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5萬元。
二是“退散進集”,有效整合集體資源。對村集體“四荒四邊”土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通過自主經營、重新發包、發展特色產業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通過申請財政資金,雙龍鎮磴口村利用集體空闊河床地120畝,引進呼市香芹蔬菜腌制廠,建成腌制池15個,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個人雙贏。
三是“服務生財”,創新建立服務機制。發展農業生產服務,通過村集體領辦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機作業、訂單收購、代耕代種等服務實現集體經濟創收。發展農村電商服務,鼓勵引導村集體打造特色品牌,加入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開展農超對接、直采直配等服務,雙龍鎮張子淖等3個精準扶貧村建成電商服務中心5個,積極對接“京東”、“淘寶一號”等電商平臺,帶動集體經濟持續增收。發展中介信息服務,由村集體組建勞務輸出、家政服務等中介機構,承攬綠化管護、家政等有償服務,實現集體性服務收入和村民收入雙提升。
四是“拓寬項目”,著力打造現代農業。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積極發展綠色、有機種植業,結合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改造、設施農業等項目,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積極興辦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示范項目,建設生產、加工和經營服務設施,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村集體增利有效結合,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蘇波蓋鄉美岱橋村黨組織依托新義合作社,種植高端農產品,村集體年均增收20萬元。
五是“美麗撬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依托區位優勢和民俗文化、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等資源,發展觀光、旅游、采摘等現代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服務項目,鼓勵和支持村集體通過領辦創辦、出租場地、入股分紅等多種形式,不斷發展壯大林果采摘、苗木種植、肉驢養殖、水稻種植等特色產業,實現集體經濟創收增收。溝門鎮西灣村依托大雁灘旅游景區,組建大雁灘旅游公司西灣分公司,租用外出務工村民空院及門市20多套,組織開辦民宿、精品小吃店,實現村集體年創收10萬元。
六是“飛地物業”,積極開拓物業經濟。城中及周邊村通過集體領辦、土地入股、聯合開發等形式興辦專業市場、商業用房、倉儲中心等物業項目;通過舊資產置換經營性資產,統一購建標準廠房、倉儲設施、街面商業用房等開展物業租賃經營,增加村集體收入。溝門鎮板申氣等5個村,統一建設占地18畝農產品交易市場,開展農產品交易,每村每年增加3萬元固定收入。
七是“返租倒包”,推動土地流轉。不斷完善土地流轉經營機制,由村集體牽頭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合國家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以及脫貧攻堅等項目,配套建設農業基礎設施,通過返租倒包、賺取差價等方式提高土地附加值。蘇波蓋鄉新營村組建心明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村民零散土地建成蔬菜大棚57棟,返租倒包給農戶并對農產品進行統一銷售,有效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升產銷一體化水平。
八是“擴展路徑”,鼓勵探索混合經營。鼓勵有條件的村在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的前提下,通過參股合資、兼并、租賃等形式,發展混合型經濟。同時,積極探索設立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通過強村帶弱村、村企聯建等多種形式,實現多元化經營。將軍堯鎮白青堯村積極引進宏源酒廠,村集體以300畝土地入股投資,實現每年固定收入4萬元。
老人不愿增加子女負擔棄治療 鎮村干部與家屬合力勸慰救治
大鵬新區再添“醫療衛生三名工程”
首個“全馬時代”完賽率超九成 3個數字佐證22歲上馬邁向成熟
合浦漢墓群有了專屬“保護傘”
萬柏林區彭西四巷環境大變樣
土右旗創新八種模式 大力推動村集體經濟實現新發展
行知實驗學校好書需要分享 閱讀豐富人生
陽江市海防打私辦關于“1031”案的協助調查處理公告
天津首例!將未上鎖單車騎回家 男子私占共享單車被拘
8名南京中學生登上全國公益領獎臺
國畫“大咖”無棣傳藝
梅州十佳“消防衛士、警嫂、熱心消防事業個人”出爐
參加極客音樂節 赴一場飛行與音樂的視聽盛宴
愛心企業向丹江口市丁家營鎮九年制學校捐贈200套桌椅
濟南出臺打黑舉報獎勵辦法 舉報17類最高獎20萬
銅川市印臺區把生態資源轉化為脫貧動力從靠山吃山到靠山脫貧
王文杰在脫貧攻堅聯系點調研時強調 著力精準突出實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市物價部門發布市區大型超市沐浴乳、香皂價格行情
茂名日報“汕湛高速全線行”全媒體采訪團抵汕采訪
提升黨建水平 推動行業發展 我市成立律師行業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