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428億元,增長6.8%。地區生產總值在上半年扭轉了自2015年底開始連續15個月下滑的局面,固定資產投資、外貿進出口增長扭負為正,財政收入結構得到優化,招商引資勢頭良好。新增陽春新鋼鐵、陽江核電兩家年產值超100億元企業,廣青金屬科技上榜廣東企業500強,并與陽春新鋼鐵進入廣東制造業100強。
首批24個總投資279億元的ppp項目全面啟動。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大主導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新城建設成效顯著。
不銹鋼全產業鏈加快完善,投資20億元的廣青熱軋項目開工建設,投資22億元的甬金冷軋項目成功簽約。
風電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明陽主機等4個總投資31億元的風電裝備制造項目落戶建設,計劃投資29億元的中車電機等14個配套項目陸續進駐;中廣核南鵬島等首批4個總投資260億元、裝機容量13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全部核準動工。
食品加工業加快發展,成功引進投資7億元的亨氏食品、投資30億元的和鮮食品等項目,投資16億元的美味鮮等項目建設扎實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珠海(陽江)合作共建園建設全面鋪開、快速推進,創新交流中心等一批項目建成,疏港大道南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
推進以“一港一路一橋”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深茂鐵路陽江段完成鋪軌工程,海陵島大橋、中陽高速陽春段加快建設,g325線北慣至白沙段改線、沈海高速陽江段四改八擴建工程正式動工,廣東濱海旅游公路陽江雅韶至溪頭段(含陽江港大橋)、廣湛客運專線前期工作扎實推進。
城鄉面貌顯著提升
● 加快推進城市向南向海發展,濱海新城和濱海生態公園啟動規劃建設,連圍河整治工程全面推進,金平路一期、深茂鐵路陽江站站前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加快建設;市會展中心等一批城市配套設施建成啟用,始興路改造等一批市政道路竣工通車,森林公園一期、漠陽湖公園一期、南山公園等一批城市公園基本建成,北湖公園改造正式動工。 ● 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 ● 農村生活垃圾保潔機制基本建立,88條省定貧困村1269條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3個省級新農村示范片進展順利,100條美麗鄉村如期建成。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省市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67.5%。
城鎮新增就業3.9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鎮職工五大險種新增參保10.18萬人次。
市一級標準以上公辦普通高中學校占比達100%,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達97%以上。
深入推進脫貧攻堅,2.864萬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建成公租房356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300戶。
政府治理規范有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市縣兩級61項行政許可事項。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改革及行政審批標準化,網上辦事大廳聯通52個市級部門、6個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及其部門,開通48個鎮街網上辦事站、826個村居網上辦事點,群眾和企業辦事更加方便。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工業及房地產項目審批時限由156個工作日壓減到86個工作日。
2018年工作安排
1
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全年引進項目100個以上、總投資450億元以上,其中超10億元項目10個以上。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全力推進年度投資243億元的103個市重點項目建設,力促年度投資51.5億元的21個項目建成投產,加快年度投資149.8億元的48個續建項目建設,確保年度投資41.7億元的34個項目全面動工;深入開展“三大抓手”基礎設施大會戰,重點突破53個交通項目、133個市政項目和49個園區基礎設施項目,確保完成“三大抓手”基礎設施投資181.5億元以上;全面動工首批總投資279億元的24個ppp項目,加快第二批總投資143.2億元的12個ppp項目前期工作。
努力挖掘消費潛力。推動東匯城、盈信廣場、星港匯等城市綜合體建成開業,培育15家限上商貿企業。
加快外貿轉型發展。著力擴大出口,辦好第17屆刀博會,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等30場境內外展會,促企業搶訂單、拓市場。大力培育外貿新業態,推動陽江(國際)五金刀剪商貿城納入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鼓勵外貿企業構建海外自主營銷體系。
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穩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等7類金融機構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行為,推動經濟去杠桿,確保轄區內地方法人銀行機構杠桿率達到4%的監管最低要求。
2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爭取謀劃布局省級產業集中集聚區,建設珠江西岸產業轉移主承接區,著力打造高端不銹鋼、電力能源、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等一批年產值超500億元產業集群。實施大型骨干企業培育工程,推動廣青金屬科技年產值達200億元,新增年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1家、10億元以上企業3家。推動五金刀剪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做大做強工業經濟。依托陽江高新區等重大發展平臺,著力建設沿海臨港工業重要基地。全力以赴加快高端不銹鋼、海上風電兩大主導產業核心項目及關聯配套項目建設。圍繞新能源基地建設,推動陽江核電站5號機組7月投產,促進陽江抽水蓄能電站、lng調峰儲氣庫及配套等項目加快建設。力促亨氏食品、和鮮食品等項目加快動工,推進美味鮮等項目建設,壯大食品加工業。
積極發展全域旅游。推動海陵島十里銀灘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支持海陵島紅樹林濕地公園、陽東北桂生態園等創建3a以上景區,建設陽春馬蘭風光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跟蹤落實去年旅游發展大會簽約的16個重點旅游項目,力爭濱海新城特色主題小鎮上半年動工。
3
提升城市發展水平
構筑立體交通網絡。高速公路方面,建成汕湛高速陽春段,全面開工建設沈海高速陽江段四改八工程,加快建設懷陽高速海陵島大橋、中陽高速陽春段。干線公路方面,動工建設廣東濱海旅游公路雅韶至溪頭段(含陽江港大橋),加快建設g325線北慣至白沙段改線、g325線陽西縣城過境段改線和s277線海陵大堤至閘坡段等項目。鐵路方面,確保深茂鐵路陽江段6月底前建成通車,積極謀劃廣湛客運專線、海陵島輕軌、春羅鐵路改造、三茂鐵路陽春段改造等項目。
推進城區擴容提質。全面推動中心城區“三橫四縱”城市快速路網建設,建成深茂鐵路陽江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兩江四岸”北岸生態濕地公園和金平路一期、城南片區“六路”等市政道路。統籌陽東區和江城區的基礎設施,全面啟動s540線雅韶至白沙段擴建、陽東江臺路南延線、西平路北段、三環南路改造等道路項目建設。
加強城市精細管理。市區要進一步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推動城市管理領域相關行政處罰權的集中行使,加快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建立完善區、街道、社區各層級網格單元,全面落實網格化管理。
4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落實糧食安全政府責任制,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20萬畝以上。抓好4個省級現代農業“五位一體”示范基地項目和“菜籃子”工程建設,保持特色優勢農作物種植面積300萬畝以上。大力發展現代漁業,建造7艘南沙骨干船和89艘鋼質漁船,建成兩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完成閘坡、溪頭漁港項目建設,推動東平國家中心漁港項目二期動工。
抓好新農村建設。全域開展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年底前完成全市村莊人居環境基礎整治任務80%以上。重點抓好農村危破舊房清拆、垃圾污水處理、“四好農村路”建設、“廁所革命”等工作,完成3946戶農村危房改造,實現全市709條行政村全部通客運班線,解決涉及32萬人的村村通自來水問題,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0%。推進88條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范村,逐步全域推進創建新農村示范村。
決戰精準脫貧攻堅。抓好扶貧惠農政策落實,投入3億元專項資金,完成2.5萬相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5
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創建國家高新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立“一區多園”管理模式。依托珠海清華科技園在高新區高標準建設孵化園區,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型孵化模式,引進入孵企業20家以上,力爭創建成國家級孵化器。
構建技術創新體系。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創建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實現突破,新創建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家、市級工程研究中心20家,全市規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25%以上。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爭取新入庫企業30家、存量企業突破60家。新增省名牌產品12個,爭取新立項國家或行業標準1項。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規劃建設科技創新園。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加快建設中國陽江(五金刀剪)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
6
開創改革開放新局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改革,完善市級改革模式,年內完成縣(市、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模式改革任務,實現“一門在基層、服務在網上”。
深化經濟領域改革。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推行ppp模式,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重要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項目建設積極性。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和個體工商戶登記制度改革試點,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深化區域合作交流。主動對接珠海對口幫扶,在園區產業共建、城市擴容提質、民生事業發展、改革開放探索、精準扶貧攻堅上取得新成效。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積極參與“珠中江陽”經濟圈建設,聯合推動跨界交通基礎設施、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和環境共治等方面合作。
7
提升生態環境優勢
加強生態保護建設。深入實施新一輪綠化陽江大行動,全年造林更新面積6萬畝以上。加強海洋生態保護,積極建設“藍色海灣”和“美麗海灣”,嚴格保護岸線、海島和濕地,新種紅樹林600畝以上。
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禁養區、禁建區畜禽養殖場整治,加快清理整治水源保護區違法違規建筑,完成省下達的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努力構筑平安綠色生態水網,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推進漠陽江流域綜合整治,年內動工建設漠陽江出海口綜合治理工程和大河水庫引水工程。
加強節能減排降耗。嚴格項目環保準入,推進重點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廣新能源汽車及裝備,新投放100輛新能源公交車,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8
提高保障民生水平
強化就業社會保障。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000人。加強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社會救助,落實殘疾人權益保障,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新建保障性住房400套。
辦好教育衛生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年內創建成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增加公立幼兒園數量,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新建10所義務教育學校,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推動陽江技師學院、陽江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等建成特色職業名校。抓好市中醫院二期、市保健院二期建設和第三人民醫院搬遷工程,升級建設縣級公立醫院和兩家鎮中心衛生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推進市體育綜合訓練館建設,完成漠陽樓、風箏館改造工程。辦好風箏文化節、南國書香節暨陽江書展、“蠔美陽江”美食節等活動。抓好帆船帆板、海陵島環島馬拉松賽等特色體育品牌項目。規劃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扶持漆藝、風箏等傳統工藝的傳承發展。新建市檔案館(地方志、黨史館),完成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
創新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平安陽江建設,抓好綜治信訪維穩,加強社會矛盾排查化解,推進各級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和“雪亮工程”建設,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對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鞏固提升已達標的16項指標,扎實推進達到時序進度的12項指標,加快提升11項短板指標。投入39億元,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靖江市扎實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
金融惠民政策助力就業脫貧
杭州龍發建設工程招標代理有限公司關于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競爭性談判公告
政府買單居民受益 珙縣為全縣居民買了一份保險
柴桑區人民醫院黨總支積極開展“迎七一.送健康”義診活動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2018年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心向黨,是永遠沒有時限的”——仙居老黨員的拳拳愛黨心
新華社評論員:堅決反擊貿易霸凌主義
邢臺市婦聯舉辦“強化政治擔當 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課
推進依法治教 維護教師權益
去年我市簽約132個產業項目
校園春景
市全民健身中心已建成試運營
瀍河區委書記原峰帶隊督查環保工作
為什么學生年級越高 上課越不愿舉手發言
國慶節期間全市道路運輸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
昨起將新增11個鐵路互聯網訂餐站點
我省開展節前食品藥品安全大檢查
家養狼狗釀事故 民警協調中普法
相約城市之眼 漫步滹沱花海 5.20我們一起徒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