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柿被用來制作柿餅,延長保存期限。
因為水肥管理等技術,示范區的月柿仍然黃澄澄地掛在枝頭。
近日,恭城瑤族自治縣的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順利通過自治區標準化專家組的考核驗收。這個2014年確定的自治區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經過三年的建設,形成了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種子、田間管理等多個項目的示范區標準體系。
恭城月柿發展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栽培、加工歷史。前不久,“恭城月柿栽培系統”更是被農業部認定為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一邊是傳承幾百年的“老到”經驗,一邊是科學化生態化的農業標準,恭城月柿究竟是如何在現代標準之下走出“新套路”的?
月柿種植已成地標風景
5日,記者來到恭城瑤族自治縣的楊溪村,剛剛通過自治區驗收的一個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點正位于此處,還沒到村口,便看到滿山遍野的月柿樹上掛著黃澄澄的月柿,這就是這個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點的主要農產品。
恭城月柿是恭城的特色產業,全縣月柿種植總面積達185865畝,其中掛果面積158265畝,產量302642噸,產值37618萬元。
2011年發布實施的廣西地方標準《恭城月柿生產技術規程》成為了示范區的主要依托。在這份專門針對恭城月柿制定的標準中,從種植的地勢地形、土壤條件、氣候條件、水源條件到種植時的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都有著詳細的規定。
標準化的實施促進了水果種植的快速發展。“開始實施標準化以來,示范區由原來的2025萬畝增加到了4580萬畝。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區域化管理模式,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員154戶,農戶簽約率達98%。”朝川水果合作社理事長周紅相說,“三年的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每年的水果增產和人均收益都保持在10%以上。”
生態農業基地實現標準化
月柿的種植和栽培標準只是這個生態農業標準化系統的一小部分,作為一個整體運作起來的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更有著一套更系統、更規范的體系標準。
“恭城的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是自治區第一批示范區,經過三年的建設,建立了包含基礎通用標準體系、產地環境標準體系、農業投入品標準體系、種子標準、田間管理標準、采收、分級包裝、儲運標準、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產品質量檢測標準共8個子體系91項標準的示范區標準體系。”恭城瑤族自治縣工商質監局標準計量股股長陳政說。
記者翻閱這套詳盡的標準,產地環境標準包括土壤、地表水、農田土壤和水源、空氣質量以及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的產業環境要求;農業投入品標準則規定了農藥、肥料的合理運用準則;種子標準和田間管理標準則包含了發芽測驗、新品種特異性的測試指南以及基地果園的檔案管理、安全控制技術等。
此外,采收、分級、包裝、儲運也根據農產品的質量等級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像朝川合作社也建立了較全面的分檢制度。“合作社全面實行統一技術方案、統一購置農業生產資料、統一生產管理、統一回收農業廢棄物、統一銷售農產品的‘五統一’封閉式管理,合作社與農戶簽訂了水果購銷合同,實行訂單農業。”周紅相說。
“這套標準是對已經出臺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針對性的完善,前后解決了適用性不強,覆蓋面不全的問題。立項后,通過標準化手段讓每個環節做到有標準可依,提高了恭城農業標準化建設的質量水平。”陳政表示。
“新套路”帶來增收優勢
在生態農業標準化的大環境下,朝川的月柿有自己的增收優勢。
“最主要的技術改進就是通過水肥管理和修枝等現代生態農業的種植方式,使月柿采摘得以延遲,實現了錯峰銷售。”恭城縣高級農技師陳學初說,“通過剪枝,根據不同樹的樹齡來確定留枝數量,大大提高了成果率和果實質量,而錯峰銷售則避開了月柿采收高峰期,確保了月柿的競爭價格優勢。”
盡管到了1月份,楊溪村的不少月柿樹上還掛滿著飽滿的果實,朝川合作社的工作人員還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脫澀、包裝等工作。“有些農戶早在去年8、9月份就開始采收,但是那時候的果子大概只能賣到六七毛錢一斤,而通過水肥管理等技術,到2月份都能夠掛果,質量好的果子還能賣到1.2元,價格比較好。”周相紅說。
畝產提高、售價提高,就意味著成本下降,而創建品牌則是銷售渠道的開拓。
“目前合作社已經申請了相關月柿商標,示范區內的所有外銷水果都有了自己的身份,實現了品質的飛躍。目前,合作社的月柿經網絡成功推銷出口到俄羅斯及越南等市場,每斤比國內市場價格高0.2-0.3元。”周相紅說。
生態農業推動“二次創業”
目前,已建設三年的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在恭城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
“現階段生態農業的標準化示范點已有81個,實施面積達到了16516.8畝。”陳學初說,“在實際的推廣中,也作了一定考慮,比如關于延遲收果的技術推廣,可能只在全縣占30%左右,而其他的節本增效的措施就會全面推廣。因為現在恭城月柿的知名度還比較低,不利于產品的銷售,因此降低農民成本也是保障收益的重要手段。”
據了解,根據規范,到2020年,恭城將累計完成30萬畝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面積,目前已經累計完成了19.85萬畝。
此外,除了農產品種植之外,恭城也在全縣月柿種植基地建設了一批現代月柿產業核心區,積極結合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的建設,同時挖掘月柿產業的附加值,發展觀賞、采摘、新奇的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產業基地。
在前不久公布的第一批自治區級生態縣中,桂林市6個縣區入選,恭城也自然榜上有名。
“生態農業的建設也與生態縣的各個方面息息相關,有了現代化的示范區標準,在今后的推廣中,也將突出生態特色,加快發展現代化效益農業,為實現恭城生態農業二次創業跨越發展提供指導和規范。”陳政說。
記者吳思思 文/攝
愛輝區政府召開2018年第7次常務會議
和平區完成2017年度聯網實時審計工作
念好油經唱響茶歌咸安秋播生產戰猶酣
“以微見度——寬窄拾年文創展”昨日開展引觀展熱潮
建好鄉村路 吃好旅游飯
恭城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通過自治區驗收 古老月柿種植走出“新套路”
深圳首次發布十大觀鳥地點
2018年靈隱管理處(杭州花圃)標識標牌展板項目比選中標公告
市住建委開展“講嚴立”專題警示教育集中研討
看廈門“花樣道路”:最美人間四月天一路繁花一路景
公寓樓內突然多出來一個公廁 業主們直呼受不了
茅箭區委書記周慶榮赴馬家河村督辦秦巴植物園開園工作
海倫鄉鎮科級領導班子爭創實績結碩果
28.5℃,昨天的溫度你還滿意嗎? 放心,涼快天還可能享受一段時間
“好兄弟”陪他喝酒到深夜 趁他宿醉后轉走近萬元存款
泗縣發揮法治作用助推脫貧攻堅
懷遠縣積極開展豐富多彩重陽節敬老活動
城口突出“三化”促農民增收農業發展
上饒公交推進公交便民服務 日客運20萬人次
武功統一戰線先進典型喜獲市委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