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聞網(記者 王玲)8月7日報道 環境衛生是城市文明最直接的體現,創建優美的環境,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不僅可以讓人居環境更加安全舒適,同時還可以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增強城市的功能和活力,促進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了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衛生狀況,成都市出臺了《成都市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2018-2035年)》。目前成都的環境衛生設施規劃建設如何?又有哪些方面是需要特別關注的?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宏斌、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曉風作客新天府會客廳,為網友們答疑解惑。
成都已建成2座無害化餐廚垃圾處理設施 成全國首批試點城市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在帶給市民味蕾滿足的同時,大量餐廚垃圾也在成都誕生。那么,作為全國首批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目前成都的餐廚垃圾是如何處理的呢?
王宏斌說,目前餐廚垃圾收運處置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政府主導的集中收運處置方式。由各區城管部門對黨政機關食堂、醫院、學校等事業單位食堂和大中型餐飲服務企業等產生的餐廚垃圾實行統一收運,進入市級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現在我市已建成的市級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共2座,設計總處理規模為500噸/日,服務區域為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及五城區。目前,市城管委正在編制《成都市餐廚廢棄物處置設施專項規劃(2016-2035)》,擬對全市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進行統籌規劃,并將規劃成果融入環衛設施專項規劃中。”二是社會企業自主開展的分散收運處置方式。未進入政府集中收運處置體系的餐廚垃圾,主要由在區(市)縣城市管理部門備案的社會企業自主收運處置。其資源化利用方向包括油脂再生利用、制作肥料等,無法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殘渣部分進入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兜底處置。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曉風告訴記者,前些年,國內對餐廚垃圾非法熬制地溝油的報道較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也越來越重視,餐廚垃圾處理因此成為這幾年來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成都市目前建成的2座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均是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為方向,以一期項目為例,其資源化產品是有機源土壤調理劑、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劑、重金屬鈍化劑等高科技生化腐植酸系列產品,可部分替代化學肥料,并起到改良與修復土壤、鈍化重金屬、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保護水土氣環境等作用。“目前,這些產品已經在蒲江、雙流、新津、大邑、眉山、彭州、綿陽、西昌等地農業生產中得到應用。2017年4月,成都將餐廚垃圾資源化產品用于耕地質量提升的模式,還榮獲了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
印發《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2018-2020)》 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訪談中,王宏斌提到,今年4月份,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2018-2020)》,提出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總體目標和堅持政府推動、源頭減量、重點突破、協同推進、試點示范的基本原則,實行可回收物、餐廚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類”,環衛設施規劃建設將秉持后端決定前端、前端服務后端,前后連鎖、橫向關聯的理念,緊密結合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過程予以配套,徹底解決“前分后混”問題。
對此,一是在源頭推進固體廢棄物分流減量。針對大件廢棄物、園林綠化垃圾、農貿市場易腐垃圾、建筑垃圾等不屬于生活垃圾的城市固廢,建立獨立收運處置體系,從源頭實現分流減量。二是在前端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投放管理。在居民小區、公共機構、社會企業設置四種分類收集容器,設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固定回收點和大件廢棄物、裝修垃圾專門收集點,明確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三是在中端抓好生活垃圾分類中轉運輸。按照四分類標準分別建立對應的可回收物分揀運輸體系,有害垃圾暫存轉運體系,餐廚垃圾直運體系,其他垃圾轉運為主、直運復合型運輸體系。四是在末端強化垃圾分類處置利用。加快規劃建設垃圾焚燒發電設施、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有害垃圾處置設施,真正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分類能夠保護珍貴的土地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問題,構建綠色環保的社會環境,是破解垃圾治理難題的有效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構建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解決生活垃圾分類相關問題,但還需要廣大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在此,我們呼吁全體市民從自身出發,從家庭做起,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在生活中注意資源的珍貴性,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節約資源的習慣,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劉曉風說。
建設新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迫在眉睫 計劃2035年建成長安靜脈產業園區
近年來,成都市生活垃圾量增長迅速。2017年成都日均生活垃圾產量約為1.65萬噸,人均量達到1.04公斤,只需要1年時間就能填滿1個興隆湖。全市年產建筑垃圾約5000萬立方米,1年就能填滿5個興隆湖。為妥善處置生活垃圾,我市不斷完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活垃圾轉運站50座(大型7座,中型15 座,小型28座),衛生填埋場8座,大型現代化環保發電廠3座,分別是成都九江環保發電廠、成都祥福環保發電廠和成都萬興環保發電廠。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達到6000噸。為應對垃圾量的迅速增長,成都正在加快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劃建設,力爭2020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
王宏斌表示,首先,成都當前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能力不足,目前已投入運行的3座環保發電廠和8座衛生填埋場設計日處理總能力僅為1.2萬噸左右,實際日處理量達到1.65萬噸,焚燒處置率僅為40%,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已日益凸顯,衛生填埋場承擔了生活垃圾處置的兜底任務,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同時,成都的日均生活垃圾處理量已從1.03萬噸增長到1.65萬噸,所以,為避免陷入“垃圾圍城”的困境,規劃建設新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迫在眉睫。
為此,記者獲悉,《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2018-2020)》中提到,要高標準規劃建設成都長安靜脈產業園就是一個新的無害化處理設施。劉曉風介紹,靜脈產業包括廢物轉化為再生資源、將再生資源加工為產品的兩個過程。這個過程如同人體血液循環中的靜脈一樣,將含有廢物的血液導流回心、變廢為寶。其次,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成都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快速增長、種類繁多,其中很多廢棄物可以加工成產品,進行資源化利用。
“正如劉曉風所言,規劃建設靜脈產業園區意義重大,市城管委正在全力推進。建立固廢智能管理、循環經濟合作、環保宣教交流三大平臺和固廢協同處置、再生資源示范、綠色發展創新、技術研發轉化、生態文化體驗五大基地。在建設實施上,我們將采取分步驟建設方式,逐步完善靜脈產業園各類處置設施、配套設施和“山水林湖草”生態系統,計劃到2035年,建設成集“生態修復、固廢處置、生態環保、智慧管理、科技創新”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綠色園區,為完善城市固廢無害化處理體系、增強城市環境承載能力、推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王宏斌說。
寧化縣慶祝第34個教師節座談會召開
瀏陽市知識產權局開展行政執法檢查活動
廣西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欽州新區供電局揭牌
云聚汕尾 數贏未來
情系貧困學子 新田流動黨支部開展“愛心助學行”
助推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成都計劃2035年建成長安靜脈產業園
石家莊市健康扶貧連心卡發放4月15日前
晉城:市民廣場緊張施工
天津市委組織部領導到高新區調研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
“三高”沿線綜合治理百日提升行動啟動 徐群孫斌出席相關活動
南大溝排洪渠覆蓋工程火熱進行中
介休市鄉科級領導干部讀書班開班
高港區委書記顧萍率團赴舟山慰問海軍官兵
我市3位農民企業家入選科技部第一批農業農村創業導師
消防部門曝光一批火災隱患單位
梅縣區松源鎮白玉村:以產業興旺筑牢振興基礎
感謝辛勤付出 叮囑安全保護
甌海區文化驛站·蘭里站正式掛牌
那一方“遼硯”情
啟東法院一年半順利騰房206套其中強制騰房128套,43名“賴房人”被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