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7年10月13日9時第一班中歐班列在長春新區駛出,標志著長春新區構建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已經開始顯現。作為實施“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的重要平臺,長春新區自成立之初,就在編制新區發展總體規劃過程中聘請了國際化團隊進行設計,以規劃引領發展。為強化國際服務職能,參與國際分工,集聚國際要素、產業要素以及人才要素,長春新區搭建輻射國際的開放性平臺,積極打造面向國際的開放樞紐和人才集聚、商貿匯集的功能性項目。目前,長春新區國際空港項目進展順利。長春國際港已正式開通,龍翔國際商務區A區拔地而起,一批重點功能性項目加快建設,隨著長春國際港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以物流為先導,強化與東北亞及歐洲各國貿易合作,使新區逐步融入世界經濟發展。
長春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從批復設立之日起,就承擔了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任務,為促進吉林省經濟發展和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成立以來,長春新區建設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成規模、三年見成效”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不斷呈現出新的發展面貌。目前,長春新區作為長春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為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化平臺和園區加快建設步伐;長春至漢堡中歐班列從長春國際港首發;7項支持長春新區建設發展、吸引外籍人才的出入境政策已正式實施,落地見效;成功在北京舉辦開放與發展論壇……長春新區以更加自信的姿態站在省、市開放發展的前沿。
發揮對外開放優勢
帶動周邊區域合作
開放是結構轉型、東北振興的助推劑,放眼望吉林,由中國東北內陸腹地,東聯進入西太平洋,西進深入歐亞大陸西北的脈絡逐漸清晰。2017年10月13日,從位于長春新區的長春國際港駛出發往德國漢堡的中歐班列再為吉林通往歐洲打通了一條動脈。
在“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取得實效,不斷推動沿線國家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的進程中,伴隨這一倡議的實施,沿線各國正在打造成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吉林不斷打通陸海新通道,面向全球積極尋找發展新坐標。老工業基地吉林正在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開放的經濟最有活力,開放的地區最具競爭力,長春新區在推進長春市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將充分發揮開放引擎作用,讓新區一切活力競相迸發,讓新區一切創造社會財富源泉充分涌流,全面構建長春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長春新區位于東北三省的核心區位,是東北亞區域的幾何中心,同時,又是環渤海、環日本海經濟圈的幾何中心,國際地位和帶動作用十分突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作為國家級新區的長春新區必須秉持開放發展的理念,將長春新區建設成為吉林省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新形勢下所倡導的對外開放,是要以新思路、新舉措發展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既立足吉林省,充分發揮吉林省資源優勢;又放眼全國,更好利用國內市場;最終走向世界,與世界各國互聯互通。只有把長春新區發展置于廣闊的國際空間來謀劃,才能獲得推動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人才乃至機遇和理念,才能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創造更多財富。
長春新區是加快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打造向北開放窗口的新平臺。在國家“一帶一路”路線圖中,吉林省被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北線,確定為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那么,長春新區作為吉林省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平臺,將通過加快建設“三大通道”,也就是聯通歐洲與東北亞的國際陸路運輸通道、連接北冰洋航線的北向海上新通道以及連接印度洋航線的南向海上運輸通道,積極融入國際經濟發展大格局,最終實現向自由貿易區過渡的目標。
長春新區是深入實施長吉圖戰略、加強圖們江區域合作的新引擎。長春新區地處長吉圖先導區的核心腹地和內陸端口,是重要的物資加工儲備基地、東北地區物流集散的樞紐和面向東北亞地區對外開放的平臺,通過構建創新型、開放型產業體系,并以貿易為龍頭,加強與窗口、前沿的合作,與東北亞各國共建產業園區,促進要素跨區域流動,能夠有效帶動長吉圖一體化發展,全面提升圖們江區域合作水平。
長春新區也是帶動周邊區域合作、促進東北新一輪振興發展的新支撐。長春新區從區位上來看,在東北振興中具有“中間聯通、腹地廣闊,中間突破、全盤皆活”的作用。只要充分發揮東北“中心”的區位優勢,以點連線,以線帶面,促進“哈長城市群”和哈大經濟走廊建設,長春新區就能夠帶動相鄰省市協同發展,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打造全新對外開放平臺
增強長春新區世界凝聚力
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將長春確定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節點城市,依托這個節點,打通中歐國際運輸主通道,通過新區建設把吉林省整體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使其成為“一帶一路”北線的新平臺、新通道、新門戶,長春新區不僅是新平臺的功能中樞,而且可以通過開放與發展促進互聯互通,為構建新通道、新門戶發揮腹地支持和引領帶動作用,使長吉圖先導區更好地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新通道建設方面,長春新區結合自身物流與交通發展戰略定位,積極打造橫跨歐亞大陸的國際物流新通道,構建以圖們江為出海口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物流新通道構成包括一條國際陸路運輸通道和兩條海上運輸通道,進一步提升長吉圖區域的國際地位與作用。
海上北向運輸通道,以正在規劃建設的長春國際物流園區為起點,與防川港、扎魯比諾港和羅津港合作建設海陸一體的綜合樞紐,整合東北亞五國、十市環日本海經濟圈資源,利用北冰洋航線,連通北美、歐洲,實現與歐洲及北美地區的合作,為中國東北區域乃至東北亞圖們江區域打造新的出海通道。
國際陸路運輸通道,實施長吉圖“西進”策略,構筑中歐陸路運輸通道,總長約9800公里,分三條線路最終匯入“一帶一路”北線,未來,隨著阿爾山—喬巴山鐵路的開通,連通東北亞區域與蒙古、俄羅斯遠東、中亞的陸路絲綢之路,構筑東北地區通向中亞、歐洲陸路新絲綢之路新起點。目前,從長春至漢堡的中歐班列已從長春新區駛出,長春新區已經聯通了面向歐洲的陸路運輸通道。
海上向南運輸通道,依托哈大經濟軸帶,以東北亞物流集散中心為核心,輻射影響環渤海經濟圈,連通上海、福州、廣州南部海上絲綢之路。從而可以全面構建起東西貫通、南北縱橫、銜接順暢、高效一體的東北亞國際物流運輸網絡。
通道的建設,將進一步增強新區對周邊經濟區的輻射和集聚能力,促進區域經濟互動,保障物流高效暢通,長春國際港的正式開通,也為新區建設綜合物流樞紐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門戶建設方面,發揮長春新區的區位優勢,強化新區與琿春對外開放門戶(港口群)的直接聯系以及對歐洲、北美洲的經貿往來,保障國際內陸港和綜合物流樞紐中心地位的建立。
新平臺建設方面,通過強化新區各功能性平臺建設,促進區域人文交流、產業合作和經貿聯系。面對開放發展的任務,長春新區以國際化視野謀劃發展藍圖,高標準編制了“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實現以規劃整合資源、集聚項目、引領發展。堅持“項目立區、創新驅動、貿易先導、擴大開放”,加快建設兩大港口、四大商務中心、十大產業園區。隨著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下一步,長春新區將以更加有力的行動把一張好的藍圖一干到底。
打通對外開放樞紐
吸引多元化資源集聚
長春新區圍繞構建對外開放體系,以貿易為龍頭、物流為保障,著眼于參與世界經濟分工,加快融入國際發展大格局,重點推進“兩港”建設。
國際空港要開辟新的客貨運航線,建立“大通關”體系,構建空中“絲綢之路”,總投資48億元的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開建,吞吐能力可達16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萬噸,遠期客運吞吐能力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40萬噸,打造東北亞區域門戶樞紐機場。空港大通關基地項目由廣東龍浩航空集團有限公司、長春空港翔悅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投資建設,通過毗鄰機場建設貨運存貯、海關監管、拆裝加工、貨物保稅、快件分揀等功能設施,配套海關、檢驗檢疫、公安安檢、稅務和銀行等執法服務機構聯網作業體系(電子口岸),使企業可以一次性完成貨物的報關、報檢、納稅,真正做到“一站式”通關,實現“快進快出”,達到“簡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國際陸港將加快建設貨運集散中心和“鐵海聯運、公鐵聯運”無縫對接物流通道,長春國際港已經正式開通,長春國際港依托鐵路綜合貨場建設,一期占地2.1平方公里,是集集裝箱、長大笨重貨物、小汽車特貨及成件包裝貨物等作業功能區為一體的特大型物流基地,內設集裝箱、長大笨重貨物、成件包裝、綜合物流、糧食倉儲等作業區,預留特貨作業、集裝箱、普通成件包裝區;貨場建成后貨運吞吐能力達到1100萬噸,遠期建成18條鐵路線,可承載年運量3300萬噸,通過完善口岸服務功能,建設保稅中心、海關監管多式聯運等功能性設施,打造智慧公路港和國際內陸港,成為“一帶一路”北線通道的重要樞紐節點和東北亞陸海聯運通道核心樞紐。
從長春國際港出發的中歐班列通過東部通道到達歐洲。由中鐵集裝箱運輸公司負責運營,有比較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和貨源。長春至漢堡首發班列從長春國際港發出,通過滿洲里口岸出入境,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比利時、德國等國的多個城市,最高時速為120公里,全程約12至15天,主要運輸吉林省和華北地區部分企業汽車零部件、電子機械設備、閥門和服裝等貨物,遠期將達到常態化運營。中歐班列的開行,將有力地推動長春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把更多的“中國制造”帶到歐洲、運向世界,同時吸引更多的產業、資金、技術向長春集聚,加快推動轉型升級,促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更為長春新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新活力,尤其是為國際貿易、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等產業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從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到信息交流、渠道建設,中歐班列將直接或間接地帶動多個產業環節、多種市場層面的發展繁榮。作為縱貫歐亞的黃金運輸帶和貿易大動脈,成為吉林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切入點和與沿線國家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
兩港建設是長春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基礎,兩大樞紐的建設展現了長春新區內陸樞紐國際化形象,通道和港口建設,將改變新區與外界經濟聯系度和交往方式,從而對長春新區產業結構調整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促進各類要素集聚
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
長春新區始終致力于提升國際服務功能,圍繞打造核心區服務功能,促進各類要素集聚,加快推進商務區和服務中心建設。核心商務區形成集商務服務、文化交流、娛樂休閑于一體的東北亞商務中心;“六大中心”包括科技創新、物流集散、金融服務、數據信息、交流合作和質量檢測中心,要打造成為立足吉林、服務東北、輻射東北亞的生產性服務中心。
加快打造“四大商務中心”。在每個區域率先打造核心功能區,加快提升新區的集聚功能和現代化水平。北湖龍翔國際商務區集會議酒店、科技創新、商務金融、旅游休閑及生活配套服務功能于一體,打造高端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商務區。空港國際商務區主要打造國際會議、會展、接待、公共服務、規劃展示、文化交流、領事館等功能,成為服務東北亞區域的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商務中心區。國際物流中心服務區主要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出口展示交易中心、金融保險服務中心等特色功能區,促進物流產業發展壯大。長德服務業集聚區依托干霧海河生態景觀,主要建設商務金融、文化休閑等功能,服務于現代農業和高端制造業發展。
傾力培育六大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加快集聚一批研發機構,大部分專業技術平臺投入使用;華為云數據中心進行內部裝修與設備安裝;長春檢驗檢測認證中心雙塔樓啟動建設;國際物流與集散中心鐵路貨場投入使用;國際金融中心成立了金融研究院,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完成了方案設計。
多元化產業布局
提升長春新區開放質量
產業是開放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春新區圍繞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三大主導產業,加快“十大產業園區”建設,以“十大產業園區”為載體,加快培育和引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鏈、科技鏈、資金鏈融合發展。實施“雙五工程”,重點打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商貿物流、現代農業5個千億級產業和生物醫藥、光電子、精密儀器與智能制造、文化信息、健康養老5個百億級產業,到“十三五”末期,千億級產業達到300億以上規模,百億級產業全部實現。
精心培育“十大產業園區”。圍繞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結合各開發區的不同產業定位,確定重點培育的產業園區,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產業布局。北湖科技開發區重點培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航天信息產業園、東北亞大數據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和生物醫藥產業園;長德經濟開發區重點培育通用航空產業園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空港經濟開發區重點培育臨空產業園、綠色健康產業園和國際教育與信息產業園。目前,每個產業園都引進了龍頭帶動項目,如航天信息產業園有吉林“小衛星”項目,東北亞大數據產業園引入華為大數據項目。
立足吉林 放眼全國 走向世界
加快提升新區對外開放水平
2018年,長春新區堅持全面對外開放,國際物流園要堅持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和項目落位同步推進,盡快啟動物流港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年底前引進落位5個功能性、加工類項目,力爭鐵路口岸作業區4月底前獲批,確保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國際航空港龍嘉國際機場二期8月底前要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實質性推進龍浩“大通關”項目,加快遠航大路、機場大路、金港大街等配套工程建設。核心商務區龍翔國際商務區A區百米以下建筑部分主體框架封頂,同時要加大招商力度;B區歐亞北湖購物中心要確保投入使用;天都國際商務中心要完成寫字樓B座30層主體框架,洲際酒店、假日酒店完成10層主體框架;物流中心商務區及長德商務區要抓緊調整投資建設主體,加快建設進度;空港商務區東北亞國際科創孵化中心、東北亞國際文化交流服務中心要完成部分主體工程。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這已為古今中外的發展實踐所證明。所有繁榮發展地區的共同特征就是實行對外開放,長期堅持對外開放必將為長春新區帶來巨大收益,也將為長春新區經濟發展帶來全新動力。符合推動經濟發展的規律,開放才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經濟加速融合的當今時代,只有開門建設,把新區發展置于廣闊的國際空間來謀劃,才能獲得推動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人才乃至機遇和理念,才能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創造更多社會財富。
中草藥進校園 傳承國粹精髓——嘉善縣陶莊中學打造“中草藥科普園”
柳依社區團支部開展“五四”青年節主題團日活動
我市首批“就業導師”出爐
把農民當父母 把自己當農夫 ——記“全國工人先鋒號”獲獎集體包頭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設施蔬菜技術指導組
3分鐘!市規劃局局長告訴你,杭州沿江哪些區塊重點打造!
長春新區:塑造要素集聚新空間 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
項雪龍調研市委統戰部工作
武漢能否在世界城市中脫穎而出?這張“跑城圖”透露了答案
合肥子木園博物館全國首設“館長講解日”
加大團體獻血的招募力度 京津冀三地聯網調配供應 2018年將增16個街頭采血點
“愛琴海杯”集體舞大賽圓滿收官
桃源縣堯河完小:多招齊下抓安全
瓊山區召開區政府黨組(擴大)會暨區長碰頭會傳達學習中央、省、市會議精神并部署加快推進重點工作
江門市工商局開展2018年義務植樹黨員志愿服務活動
萬安“述貧述幫”促脫貧攻堅見實效
去年蘇州知識產權案增三成 個人維權占比五分之一
2018年永州中小學7月8日放暑假
龍海:緊抓協作契機 打造旅游新局
雞西市國稅局舉辦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培訓輔導班
第四屆“泉州市政府質量獎”揭曉 四家泉企各獲50萬元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