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石振華 文/攝
浮屠鎮的扶貧產業搞得很有特色,全鎮9個貧困村,目前已有7個脫貧。
浮屠鎮的扶貧產業到底有何“特色”呢?21日,今日陽新記者慕名前往,在浮屠鎮工作人員曹紅霞的帶領下,實地探訪了浮屠鎮的扶貧產業,找出了“特色”根源。
做品牌特色產品
第一站,記者在曹紅霞的帶領下,來到緊挨316國道的張畈村。
“以前,張畈村很窮,沒有經濟來源,是重點貧困村。”在去的路上,曹紅霞向記者簡單介紹了張畈村,“去年,張畈村貧困出列,摘去了這頂貧困‘帽子’。”
到達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三層高樓聳立在路邊,門牌上寫著“張畈村村委會”字樣。
“張畈村不窮啊!”看著嶄新的辦公樓,記者開著玩笑說道。
“現在不窮了。村里有企業,經濟活起來了。”曹紅霞笑著向記者解釋。
說著,笑著,大家走進了張畈村村委會,見到了村支書張健。
“村里有100千瓦的光伏發電、食用菌、果園。首先看哪個?”知道記者的來意,張健自豪地報出了村里的企業,“光伏和食用菌緊挨著,要不先去看看這兩個產業?”
在張健的帶領下,大家一行來到了光伏和食用菌產業,只見一排排光伏發電板下面,全是纏繞著蔓藤的西瓜,個頭不一的西瓜在太陽光照射下,顯得更綠更亮。
“這些光伏占地10畝,以前都是長滿野草的小山丘,都是開荒出來的。”張健笑著向大家介紹,“光伏是2017年6月份并網發電的,總投資98萬元,去年就獲利2萬多,預計每年能獲利8萬左右。” “光伏發電獲利的70%分給貧困戶,30%用于村里的公益事業建設。”張健進一步介紹,“這是一項穩定的收入。”
“光伏下面套種西瓜,這個主意不錯,充分利用了土地。”大家對這個創意頗為贊賞。
“嗯。根據不同季節,栽種不同農作物。”張健介紹,“這些農作物都是綠色食品,不噴農藥和施肥。”
“在浮屠鎮政府的指導下,張畈村的發展定位圍繞綠色和品牌做文章,把產品打造成有品質的高端產品。”張健說,村里所有產品都是圍繞這個做文章的。
光伏發電的隔壁就是食用菌產業。4個大棚一字排開,共有7萬多菌棒,2個貧困戶負責一個大棚。
“村里集中管理,投資、水電都由村出錢,而貧困戶只負責出菌棒錢。”張健說,貧困戶沒錢,鎮里幫忙給每戶貧困戶貸款3萬元。
“食用菌是今年3月份投資建設的,目前每戶貧困戶收入8000元左右。”張健說,“計劃再建一個菌棒大棚。”
柑橘基地里套養土雞
張畈村還有個特色產業,那就是柑橘基地里套養土雞。
在選擇種植何種果樹之前,村兩委看過很多地方,前前后后選了十幾個項目,都沒被選上。最后在市科技局的推薦下,最終確定了愛媛8號雜柑。“選擇柑橘產業并不是頭腦發熱,而是根據當地土壤、市場分析等多方驗證的結果。”張健說,村里的扶貧資金有限,容不得半點失敗。
經過一系列的土地流轉,去年11月份,最終栽種了60畝雜柑,這個產業帶動了50戶貧困戶參與。“貧困戶有資金入股、有土地入股。”張健說,同時,今年2月份開會選舉了4個貧困戶參與管理,也產生了監督委委員。
“雜柑要三四年才能掛果,所以就想著在果園內套養土雞。”張健介紹,然而,養雞是個技術活,村委會就想起了村里的一位養鴨名人,56歲的張柄權。
在村里,張柄權有個外號“鴨司令”。“大家之所以叫我‘鴨司令’是因為我養了十幾年的鴨。”張柄權說,現在村里人都改口叫他“雞司令”了。
在柑橘基地里,記者看到,2800多只小雞仔在園里自由啄食嬉戲。“雞可以啄食柑橘里的蟲子和草,雞糞可以直接給柑橘當肥料,形成了一種有效的良性循環。”張柄權介紹,果園里的雞是純土雞,而結出來的柑橘就是高品質的綠色食品了。
“不打藥,不施肥,純綠色,吸引來的是各種鳥類。”張健說,生態好了,動物都趕著來了。
“假如算一筆賬,按照愛媛8號柑橘8元一斤,每棵柑橘能產五六十斤,一棵柑橘就能收入400至480元。”張健介紹,“明年,準備在果園內再套種秋葵。”
訂單發展不愁銷路
第二站,記者來到了浮屠鎮重點貧困戶朝六村。
為了去掉窮根,在浮屠鎮政府的幫助下,朝六村兩委招商引資、發展產業。
朝六村如何招商引資的呢?“村里給出優惠條件。”朝六村村支書李名祥告訴記者,村里開荒15畝荒地,給白沙鎮一個養雞大戶馬哲剛作為廠房用地,幫著給養雞大戶辦理各種手續,真誠服務。
“現在馬老板落戶的養雞場為13個貧困戶提供了工作,每個貧困戶每年的工資3.5萬元。”李名祥告訴記者,村民也投入了40萬元的扶貧資金,每年分紅4萬元,三年后連本帶利全部還給村里。
村里還大力發展苧麻產業。“今年種植了80畝苧麻種苗,可以分開栽種300畝土地。”李名祥告訴記者,這些苧麻苗由政府提供,分給村里的18個貧困戶栽種,并且村里每畝借給貧困戶600元,三年后再還給村里,縣財政每畝補貼400元。
“更吸引貧困戶參與的是遠東麻業跟他們簽訂了收購合同,每斤的保底價是7元。”李名祥說,這些都是浮屠鎮政府幫著完成的。
“村里還有芋頭訂單生產。”李名祥說,村里有13戶貧困戶共種植了180畝芋頭,這些芋頭都和企業簽訂了收購合同,所以貧困戶才敢大膽生產。
村里還有319畝龍蝦基地,有15戶貧困戶入股。“龍蝦產業也是簽訂了收購合同訂單。”李名祥告訴記者,每天每畝能產300多斤龍蝦,一天能產10萬斤左右龍蝦,1斤龍蝦保守售價6元,“銷路不愁,一大早龍蝦就銷光了。”
“貧困戶虧不起,所以村里發展的產業都和企業簽訂了收購合同。”李名祥說,“有了合同訂單,貧困戶脫貧就不愁了。”
浮屠鎮政府保姆式服務
張畈村僅僅是浮屠鎮其它七個貧困出列村的一個縮影,都從一窮二白的貧困村到現在村里的產業不斷;朝六村雖然還沒脫貧,但村里的幾大產業已經落戶,不斷的壯大發展,年底脫貧指日可待。這一切都是浮屠鎮政府和各村委會努力的結果。
“浮屠鎮以‘三個堅持’為抓手,扎實推進產業扶貧,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浮屠鎮黨委書記徐國梁告訴記者,一是堅持突出重點,打造特色光伏產業,2016年,總投資12億元的國電投“農光互補”項目落戶浮屠。另外,浮屠鎮18個村也有自主發展的光伏項目,自主發展規模共計4489kw,年收益預計88.7375萬元,貧困戶受益1009戶;二是堅持“一村一品”,做大做強扶貧產業。堅持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2018年,按照突出特色、補缺培優的要求,浮屠鎮著力培育壯大雜柑(2300畝)、食用菌(200多萬棒)、苧麻(計劃種植2600畝)“三大”特色產業,打造“一鎮一業”;各村充分挖掘和整合資金,結合本村實際,打造“一村一品”;貧困戶因人施策,發展“六個當家”。有效實現了“村有一個主打產業、戶有一座種養棚圈、人有一項致富技能”;三是堅持金融助推,增強產業發展活力。圍繞“集體增收、貧困戶致富”的總體思路,浮屠鎮突出服務,落實好金融扶貧政策,重點扶持特色產業,通過產業項目帶動引領,積極幫扶貧困戶參股、就業、分紅。2018年截至目前,全鎮共發放金融扶貧貸款2004.2 萬元,帶動貧困戶399戶,從而達到政府滿意、銀行樂意、企業發展及貧困戶脫貧的多贏局面。
一份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浮屠鎮2018年金融扶貧貸款2004.2 萬元,帶動貧困戶399戶。全鎮建立各類產業基地75個,年增加集體收入84萬元,帶動貧困戶1243戶。
“全鎮有9個重點貧困村、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3439戶10729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12.5%。”徐國梁說,“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浮屠鎮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聚力脫貧攻堅主戰場,真脫貧、脫真貧、快脫貧。四年整體出列貧困村7個、實現脫貧1646戶540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6.2%。2018年是我縣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年,浮屠鎮也要實現2個貧困村整體出列,1781戶5326人脫貧,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鎮里將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扶貧脫貧措施,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今年下半年自學考試6月10日起報名
【直播預告】周口市最美護士評選活動頒獎儀式
市交通部門:迎戰雨雪保暢通
溫州加強中秋食品市場監管 抽檢30批次月餅樣品合格率100%
羅紹昀走訪貧困村
浮屠鎮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貧困村脫貧
武寧縣泉口鎮中心衛生院進校園舉行“艾滋病、肺結核防治知識”講座
吳建平到雙峰走訪慰問困難群眾
張灣民企:新時代新作為新擔當 為三大攻堅戰貢獻力量
定遠縣:萬瑞健深入連江鎮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臺州“非遺榜”,新增47人
全國政協委員黃植誠到沙縣調研
2018“網絡面對面”系列訪談活動今正式啟動
云夢啟動公路安保“455”工程
南京駕校按課時收費 市民學車費用平均上漲1500元
肇慶高新區:與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簽約
開陽縣:打造精品線路提升旅游品位——李仕勇調研貴陽市旅游環線開陽段項目有關工作
“長沙幸福家庭公益大講壇”活動走進梅溪湖
開發區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項目開始試生產
清鎮市百花社區“三管齊下”狠抓流動人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