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訊(記者金濤 黃師師 韓瑋 馬振華 汪文漢 通訊員黃金波 周鋼 嚴濤 王勇 彭沖)
武漢
因江得名,依江而興
受長江滋養,擁漢江入懷
融入的,是大江大河自然天成的大氣
長江旋律 記者任勇 攝
長江
滋養我們
武漢、長江流域
乃至整個泱泱中華
我們又怎能不保護她?
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武漢正腳踏實地融入城市建設中,下最大決心、花最大力氣,把長江大保護作為生命線工程來抓。
下最大決心守住生命線
武漢將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以“四水共治”為突破口,以“水”為倒逼機制,實施水岸同治,“護一城凈水、繪兩江畫廊、顯三鎮靈秀”,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確保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2016年10月1日,《武漢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基本生態控制線保護地方立法。
紅線一出,令行禁止。
東湖綠心已成為武漢的一張靚麗名片 記者胡九思 攝
去年12月,隨著最后一截攔魚柵的拆除,東湖三大子湖共7.87平方公里的水域無障礙連通,終結了東湖50多年的漁業養殖經濟傳統。
去年底,東湖綠道二期開放,逾百公里東湖綠道扣環成網;郭鄭湖、湯菱湖、團湖、后湖等東湖國控點的水質整體呈ⅲ類水,達到東湖40年來最好水平。
以最廣力量共抓大保護
仲春時節,晨光帶著薄霧鋪滿長江,漢口江灘已經成為年輕人晨跑、運動的好去處 記者郭良朔 任勇 攝
去年,武漢全面推行河長制,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
一年內,武漢建立市、區、街(鄉鎮)三級河長體系,全市622名河湖長到崗履責。
終身追責,則給各級領導干部套上生態責任的“緊箍咒”。武漢市率先試點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制度。審計的內容和結果,將納入組織人事部門的干部檔案實行終身追責。
截至去年,已有20多名干部被問責追責和追究刑事責任,其中8人因生活污水收集系統建設推進不力被撤職處分。
生態環境保護,沒有旁觀者,都是參與者。
武漢民間護湖力量也在不斷地成長。三鎮的“愛我百湖”志愿者行動聞名遐邇。
用最強舉措解生態痛點
南岸嘴 記者賈代騰飛 任勇 攝
今年1月,武漢長江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正式實施,此舉是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特大城市,在長江武漢段水質優良情況下的全國首創。
此舉一出引發全國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說,對長江斷面水質進行考核并實行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能夠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有效機制,是對長江大保護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和細化,武漢的這一做法具有示范效應。
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前無古人,更需要積極引進轉化運用一流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保護治理模式。
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長江日報》長長長的8聯版來了
看著這么美的長江,你還不點贊嗎?
(圖片:張澤鋒 李永剛 李子云 金振強 胡九思 王翮 陳卓 任勇 攝)
文明來“破五” “悶聲”發大財
社區黨員參觀紅色教育基地 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正月十五鬧元宵 中央大街猜燈謎上千份禮品送市民游客
市人社局召開黨組中心組會議集中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
建華區中小學教師寒假全員“充電”
看!這項生命線工程 武漢在下最大決心、花最大力氣
云南省“七五”普法規劃中期督查工作啟動
邊城小記者軍事夏令營開營
凌云多部門聯合護航學生平安返校
平果三年投資14.46億建房4113套房17450人搬遷對象受益
《第一觀察》8日晚播出“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
腳指甲被砸掉能否索賠誤工費 律師:先進行責任認定
譚君鐵率隊到東升工業園調研
三明十中等17所學校擬申報省第二批義務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設學校!
智障男子走失20年后回家卻成“黑戶” 竹溪民警幫“洗白”
沈陽市部署造林綠化工作
試劃停放區域共享單車有序停
惠陽城區將新增6個視頻監控點 將于本月內啟用
新視藝創客公園2018南山流行音樂節桃源分場圓滿收官
扎實推進王家河東岸環境衛生整治暨南湖巡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