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上海9月23日電(記者顏維琦、曹繼軍)歷時5天、參展規模和專業觀眾數量均創歷史新高的第20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2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圓滿落幕。
本屆工博會共吸引境內外專業觀眾17.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6%。工博會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了“發聲”和展示的平臺,集中展示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制造實力和創新能力;作為中外企業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窗口,也為促進中國與全球制造業創新鏈、價值鏈聯動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工博會舉辦20周年,本屆工博會具有里程碑意義。歷經20年發展,工博會通過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和品牌化運作,集展示、交易、評獎、論壇等多種功能為一體,逐步成為國內乃至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最具權威性的裝備制造類大型國際品牌展之一,并見證了“中國制造”由大變強。
本屆工博會正值《上海市貫徹落實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簡稱“上海擴大開放100條”)出臺之后進行,高水平開放促進中外高水平展商云集。西門子、abb、發那科、英特爾、三菱電機、山崎馬扎克、博世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制造業領先企業仍然是本屆工博會的最大亮點,觀眾體驗到制造技術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持續深入融合,制造業生產方式、組織管理形式和發展模式將面臨新的變革。
作為我國唯一一個經國務院批準具有評獎功能的展覽會,工博會今年共受理評獎申報展品358項,最終評出特殊榮譽獎1項,金獎、創新金獎和工藝設計金獎各4項。其中,航天八院和上海技物所共同研制的“高分五號”高光譜衛星獲本屆工博會最高獎項——特別榮譽獎。
本屆工博會共設“部市合作論壇、發展論壇、科技論壇、行業與企業論壇”4個板塊,共有52場專題活動,論壇功能持續深化,橋梁作用日益凸顯。由于匯聚了全球制造業的高水平設備、尖端技術、及時信息,許多國內企業借助工博會平臺走向世界,與此同時,很多境外企業也通過工博會展示最新技術產品,尋求合作、開拓中國市場。
《光明日報》(2018年09月24日02版)
開展行前教育 確保安全出訪
不是兒子勝過兒子 好女婿照顧岳父15年
市旅發委副主任肖永昌調研天全縣旅游工作
桂平市陽光助殘扶貧基地”掛牌
遜克縣召開防汛會商會議
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展示制造業發展新趨勢
盂縣仙人鄉——村民在鄉村治理中唱“主角”
開學季這些高校火了!神操作讓人羨慕,第一個就看呆...
市人大調研“五個一”戰略工程推進情況
情暖彝鄉 立事達助力高巖村脫貧奔康
遂川湯湖: 營造掃黑除惡高壓態勢
湘陰縣召開禁毒工作推進會
市晉劇藝術研究院組織開展送戲下鄉
開福區“全國科普日”啟動儀式舉行
加派警力、發放急救包…… 江門邊防確保春運平安
一個超牛的創業者
大橋鎮黨委政府組織干群救援遇險車輛 冒雪援救暖人心
注意!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志愿填報今日12點截止
清明小長假首日,中外游人雨霧中游黃山享別樣風景
城鄉基礎設施等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改工作推進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