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霜在房間內整理鋪蓋 見習記者 許焱雄 攝
8月16日16時30分訊(見習記者 許焱雄)早晨7點,當不少人還在被窩里時,95后何霜已經換上護理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給養老院的14位老人進行晨間護理;
而當寫字樓里的白領們正在吃外賣時,她正給老人們喂飯;
夜晚,城市已沉睡,這個95后妹子仍在夜里守著呼叫器……
據重慶市民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重慶養老護理人員的缺口達1.5萬,相比月嫂、保姆等家政行業,養老護理員成為缺口最大的一個家政職業,且這些護理員大多都是四五十歲的女性。
在渝北區的一個養老院,何霜卻用自己的專業書寫著“青春日記”,老與少,背后有著怎樣的碰撞與故事,一起來聽。
何霜給她的“爺爺”按摩肩膀 受訪者供圖
老與少 95后與老人成忘年交
養老院里,攢動的銀絲白頭之間,突然出現了一頭烏黑的長發,1996年出生的何霜畢業后來到位于渝北區的百齡幫桃源長者養護中心上班,照顧這里年齡年長她三四倍的爺爺奶奶,和她一起的護工同事都是四五十歲的阿姨,雖然看起有點格格不入,但一個干就是一年多。
起初,老人對何霜很有距離感,甚至有些冷漠,有個爺爺喜歡裝聾,何霜說什么他都裝作沒聽見,目的就是不想跟她搭話。直到一天,她從老人親人口中得知,爺爺一直很內向,這一生都沒有成家。
“自那以后,我對爺爺加倍關心,半年過去,我們已經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成了一段真摯的忘年之交。”因為這段經歷,讓何霜發現,真誠和真心,才是養老工作中對爺爺奶奶們的突破口。“慢慢的,其他老人也開始接受我、喜歡我。”說到這里,何霜笑得格外燦爛。
養老院的陳院長說:“自從何霜來后,為這里增添了許多青春氣息,讓老年人感受到了溫暖和活力。在工作中,她相對老一輩的護理員最大的優勢就是文化水平,比如熟練使用很多現代化護理設備。而很多老一輩的護工可能就只會寫自己的名字。”
淚與笑 經歷生離死別依然笑對生活
時間回到今年2月底的一天,養老院里響起了歡快的《生日歌》。
“王婆婆今天是您89歲生日,許個愿吧。”何霜好似老人的孫女一般主持了這場精心準備的生日會,還拿出了一早準備好的生日禮物。
“謝謝你,小何。我已經很多年沒這么高興過了。”滿頭銀絲的老人被眾人簇擁著呵呵笑了。
這場歡樂的宴會一直持續到夜里。
宴會結束后何霜留下來打掃完現場,回房匆匆小睡了會,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辦好了手續,離開了養老院,這是她計劃了很久的休假。
但是,當天傍晚,何霜收到了院長發來的短信:“王婆婆去世了,很安詳。”
一瞬間,何霜懵了,回憶當時她神色凝重,“晴天霹靂的感覺。昨天晚上還是那么美好,人怎么說走就走了。”
年僅21歲的何霜,第一次在工作中經歷生離死別,這讓她一度想放棄這份工作。
對老人的愛與職業帶給她的悲傷讓她一時難以抉擇。
“但是婆婆爺爺們有時無意間的話語卻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有堅持下去的理由。”何霜說。
一天早上剛起床不久,羅婆婆就紅著眼睛找到何霜,說夢見何霜結婚了,說她兒子不要她了,何霜也不要她了,她很害怕。何霜聽了就耐心地安慰羅婆婆,“我還小結婚還早”。羅婆婆聽完噗嗤笑了,“哪里小,我20歲都是孩子的媽了,我會給你介紹一個好的小伙子。”這些祖孫一般的聊天,總讓何霜感覺暖暖的。
何霜在食堂給工作人員及老人們打飯 見習記者 許焱雄 攝
情與愛 點點滴滴終感動老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每天11點半,何霜和她的同事會將老人送到一樓餐廳。等到老人到齊,她便從口袋里拿出口罩戴好,開始打飯。 “記到胡婆婆的菜要給她再切碎一點哦。”一位護理員同事過來提醒道。老人們因為各自身體原因會對飯菜有一些特殊要求,護理員們都會特別注意,比如像牙齒不利索的老人,何霜會單獨將煮好的青菜、白菜再切碎一點放入碗里,再喂到老人口中。
坐在輪椅上的張婆婆一邊吃一邊說:“小妹兒,你也來一起吃嘛,搭伙吃。”飯后,何霜將張婆婆送回二樓房間,把老人從輪椅上抱到床上躺下,打開電視,好讓老人選擇是看電視還是睡個午覺。
正準備離開,張婆婆輕輕喚著何霜,“你留不留下來一起看電視嘛,你天天這么幫我,也不知道怎么感謝你,拿幾個水果去吃吧。”婆婆一邊說,一邊把幾個水果塞到何霜兜里。
“你做事的細節,日積月累、點點滴滴一定會感動老人的。”一年的工作經歷,何霜的付出漸漸有了情感上的回報。
將所有老人都安頓好午休后,忙了一上午的何霜這才有空坐下來吃飯,每天中午是何霜一天里難得的休息時間。
養護中心一樓寬敞空曠,仿佛說話聲音稍大一點兒,對面都會傳來回音。對于95后的何霜而言,一個人站在一樓時常會感到孤獨,但是一見到她的14位“爺爺奶奶”,她便忘記了這一切。
“有些事情要堅持下來確實需要信念,我看不得這些老人受苦,就想讓他們的老年生活也能過的很好。”何霜說,“這里的爺爺奶奶全都拿我當孫女,對我很照顧,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走與留 踏實做事 期待行業發展被認可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正逐步加深。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統計年鑒》中抽樣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重慶市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為13.97%,高于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比的10.8%。
同時,養老護理員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據市民政局今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前重慶市老年人口達704萬,而專業養老服務人才短缺,重慶有1.5萬養老護理員缺口,且從業者年齡多數高于40歲,鮮有年輕人從事這行。
何霜大學學的專業是老年服務與管理,同班30幾名同學,畢業后還選擇做這個行業的不超過5人。“好多同學都是熬過畢業實習,就立馬轉行了。因為大多數年輕護理員遇到身體不好的老人,就不愿意,嫌護理老人麻煩,所以很少會留在這個行業。”
畢業后工作的這一年多的時間里,陸陸續續有許多何霜的同事包括剛工作時帶過她的前輩都離開了這個行業。工資低、工作內容重復勞累、社會地位不高,不被外人認可都成了離開這個行業的理由。
但何霜認為這個行業是個朝陽行業。自己又是真心喜歡這些婆婆爺爺,覺得他們很可愛,再加上自己能吃苦,有這樣的信念,就堅持了下來。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短缺仍然是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目前,全國養老護理人員總數只有幾十萬人,缺口達200多萬,重慶市也有1.5萬護理員缺口。醫生、護士、營養師、康復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等專業人才匱乏,取得專業資質的護理員占比不到30%。因體制機制和社會認知度的缺失,導致養老服務人員工資待遇低、勞動強度大、社會地位低、工作風險大,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年流失率達到30%以上。
市民政局在今年初舉行的全市養老服務工作會議上表示,將采取發展專業教育、強化職業培訓、完善薪酬和獎勵制度等措施,力爭到2020年,全市新增1萬名養老服務一線的護理人才,培育1000名優秀的養老服務管理人才,滿足養老服務業的人力資源需求。
丁福浩主持召開市政府第二十次常務會議
幾代領導人的“紅船情”
東莞加大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力度 讓他們溫暖過冬
三亞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會展業發展
南充一大學湖內撈起2000多斤魚 千余師生免費吃
養老院來了個95后 女孩與她的14位“爺爺奶奶”
市工商局商事制度改革獲評“衡陽市十佳改革創新項目”
麻涌鎮召開危險品和城市燃氣安全管理工作會議
德安交警強化路面管控 確保夏季客運安全
非法集資常見20問 聽我們一一解答
海口科技新城生態美 滿園芬芳引鳳來
楓溪傳達貫徹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精神
全省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2018年本市將試點中醫調理師進社區
柯城專項檢查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
趙金剛:打造古玩文化藝術名城增添德州特色文化名片
市婦聯開展“健步走、美生活、護平安”巾幗巡查活動
筑夢路上 “她”放異彩
南沙區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
為避開大雪或暴雪天氣 小學生期末考提前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