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目教師“吃小灶”對接新中考
2018年北京中考將實施新方案,生物、歷史、地理、政治首次納入考試范疇。各區教研部門紛紛為這些新中考項目老師“吃小灶”。比如豐臺區教研員直接進學校帶徒,重點扶持4所普通初中校在新中考時“彎道超車”。朝陽區則邀請北師大等高校團隊一同做項目,為教師聘請高級“助理”。
中考成績掛鉤教研員績效
教研員帶徒,也有課表。比如豐臺區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等中考9科初中教研員承擔導師工作的,聽評課指導或參加學校教研活動,每月不少于2次/校;其它學科教研員承擔導師工作,每月不少于1次/校。據統計,南苑中學、佟麟閣中學等4所學校半數以上教師拜師。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副主任孫震介紹,扶持計劃中特別包括新中考科目教師的培訓。“普通校的新中考科目也有強項,而原本的優質資源校在這些科目中優勢反而不明顯。”
學校學科中考成績與教研員每學年的指導工作績效掛鉤,學校每學年對教研員工作成果給予評價反饋,豐臺分院納入教研員年度考核。
小規模校教研“拼單”
一位一線教師介紹,有些小規模校一個年級組一個學科就兩位教師,教研時一人請假,另一個人就得單人備課。為了緩解這種窘境,豐臺區建立學校發展聯盟,教研活動采取“拼單”制——小規模學校共同組成學校發展聯盟,跨校活動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升。聯合體的教學研究活動會納入區級管理。
朝陽區則打造了“互聯網+教研”的模式,通過網絡視頻、網絡聽評課和網絡教研活動課程化,精準提高教研效率。目前,該區教研實現了全學段全學科網絡教研覆蓋。
應對新中考,朝陽區從7年級開始增加學生課程開放度,為學生進行能力傾向、心理等方面測試,提高學生中考選考時的“精準度”。北京教育學院也專門為一些區量身定制培訓項目,整合高等院校、市教院和北京市名師資源,重點為教師開展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教學實踐研究、課程開發和學生活動設計等內容培訓。
特長成扶持校“晉級”標配
成為優質校,不僅看考試成績,各校還必須有自己的特長。豐臺區組織的考核就專門設置“特長”題。佟麟閣中學的學生以抗戰館講解員的身份亮相,將抗戰史娓娓道來。
孫震介紹,各校特色分明。比如東鐵營二中的特色是“五棱錐精彩課程”,教研員幫助學校在其五個學習領域體系下開發了“故宮主題實踐活動”“面塑”傳統文化、“生態飼養觀察與科學攝影”等課程。
朝陽區2018年還將建立“區域教師教研與學生學習效果關聯數據庫”,深入挖掘大數據,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劉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