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張媛媛 仲文路) 提起垃圾分類,想必宿遷人一定不會感到陌生。早在2017年3月,市區金田湖畔、格林上郡、錦華名園等17個小區就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前不久,我市正式出臺了《宿遷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辦法》,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制度。
那么今天,記者就來跟各位嘮嘮“垃圾分類”那點事兒——
垃圾為什么要分類處理?分類后的垃圾都去哪兒了?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咱們宿遷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怎么樣了呢?跟著記者去看看!
記者了解到,原先的17個小區已經擴展到37個小區了,包括宿城區、宿豫區、經開區等在內的中心城區范圍,這些小區的居民參與率已達到81%。
近日,記者走進中豪國際花園、華泰御花園等小區,了解垃圾分類情況。
“你看,這個藍色的是可回收垃圾箱,里面有一些衣服、塑料制品;這個紅色的有害垃圾箱里今天暫時沒有東西;而灰色的其他垃圾箱里都是一些生活垃圾,像果皮、生活雜物等等。”8月30日,在市區中豪國際花園小區,垃圾回收員馬王霞介紹道,她一共負責5個小區的垃圾回收,基本一天回收一次。由藍紅灰3種顏色區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每個箱體外都詳細地標示了不同垃圾屬性的圖標,清晰明了。
這些分類的垃圾都用塑料袋打包好了被放進相應的垃圾箱里。記者注意到,每個打包袋上都貼有一個二維碼貼。“憑借這個二維碼可以兌換一定的積分,然后用積分可以換色拉油、大米、衛生紙、肥皂等生活用品。”北京環衛集團項目經理凌云介紹。
“垃圾分類不亂扔,看到垃圾‘彎彎腰’”。在《宿遷文明20條》2.0版本中,垃圾分類也作為一種文明行為在宿遷被大力倡導。在市區中豪國際花園小區,小區業主吳先生將一袋衣服和塑料瓶投放進標有“可回收”字樣的垃圾桶里,再將一些廚余垃圾投放進“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中。他笑著說:“我已經有1000多分了,打算去再生資源體驗館兌換一袋衛生紙。”
記者隨后走進吳先生所說的“再生資源體驗館”。這個2017年年底設立的“體驗館”,是社區垃圾分類回收的便民服務站點,提供再生資源分類回收、生態積分兌換、舊物交換、代收發快遞等便民服務。記者打聽到,全市最高分是住在御庭世紀的一位業主,從去年4月10日到現在,兌了70000多積分!
讓記者來告訴你們,70000多積分能兌到哪些東西?
記者比較好奇的是,這些回收來的垃圾怎么處理呢?
“收回來的垃圾,我們需要通過機器傳送、分類、打包、稱重、掃碼等一系列流程。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在分揀中心進行分類和打包。可回收物運送到北京環衛集團下屬再生資源利用公司進行再利用;有害垃圾運送至宿遷環保局下屬單位集中處理;其他垃圾由小區物業、環衛部門來處理,帶水汁的廚余垃圾運送至光大環保(宿遷)能源有限公司處理。從而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下一步,我們將把垃圾分類帶到更多的小區。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去約束居民垃圾分類,現階段仍以激勵為主,還需要長期地宣傳推廣,增強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希望大家都能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凌云介紹。
不光是小區,記者在剛剛實施的《宿遷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辦法》中看到,實施范圍還包括機關單位、學校以及各種公共場所。注意!《辦法》中寫道:要對生活垃圾進行強制分類。來看實施范圍:中心城市及各縣區范圍內的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負責對其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強制分類。公共機構包括:各級黨政機關及其派出機構,學校、科研、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車站、碼頭、體育場館、演出場館等各類公共場所管理單位。
那么今年宿遷中心城區計劃新增多少垃圾分類小區和單位呢?一起來看“時間表”和“路線圖”:
采訪中,記者也發現,部分居民對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傻傻分不清楚”。記者這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安徽大年初一接待游客518.75萬人次 旅游收入31.49億
雨天朋友圈發提醒行車別濺人一身水
泰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推薦國家標項目的報告
潛山縣召開“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表彰大會
赤壁市港航海事局開展渡口大檢查 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宿遷出臺垃圾分類實施辦法 中心城區計劃新增分類小區110個
見證一座城的成長
關于2018年5月18日9:00至5月18日17:00鼓樓區鼓西路給水管線施工的停水公告
村支兩委齊心協力助建檔立卡戶搬新家
雅安市環境保護局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頒發情況(截至到2018年8月31日)
七屆市委第六輪巡察工作行前動員會召開
藍山社區舉辦中老年健康講座
【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湘潭】湘潭市信訪局:邀請派駐紀檢組監督
城區290名貧困大學生獲資助
恩施市龍鳳鎮救火英雄龍克勇獲表彰
肥西縣開展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暨視察60周年活動
陳根:一顆愛民心軍地一脈承
市油區辦黨組書記為全體黨員上黨課
打造潔凈校園 助力“三城同創”
市博愛促進會召開工作交流會